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如何才能管好学生

发布者:王莉     发布时间:2016-12-12 浏览数( 0)

今天的课堂已不比从前,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元化,这对老师、家长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资料图片
有关学校、老师与家长、学生之间关系的话题历来备受关注。这不仅因为学生群体格外受社会重视,而且在信息传播迅速的当今社会,师生关系早已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还有着更多更复杂的内容。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三字经》中早已有了教育责任划分,但今天,孩子的教育责任该如何承担,依然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今天的学生应该怎么管
中学阶段的学生自尊心更强,家庭和学校的教育需考虑到这阶段孩子的特点
在很多学生眼里,学识渊博、有个人魅力的老师更受尊敬
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常常是互补的。老师传授知识,家庭传递爱心,孩子便能懂得与老师和家长分享爱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如何保证孩子自由成长的同时又要自律,遵守秩序,是老师和家长都要考虑的问题 均为资料图片
今天的孩子多是“00后”群体,与年轻教师也有了代沟,师生间交流需要更加耐心
禄劝县某中学班主任李国臣,遭到了学生家长的群殴。原因是,李国臣在处理学生打架事件时,抬手给了涉事学生一巴掌,接下来学校把家长请来后,家长二话不说,对老师拳脚相加。
这件5月18日发生的事情只是一个侧面,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话题不断添加进新的案例:河北邢台,一小学五年级学生遭老师打,原因是写作业字迹潦草;江西铅山,一初中物理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拳打脚踢,起因是学生迟到未喊“报告”;四川都江堰,某小学四年级班级的家长要求换班主任,因为班主任是体育老师,家长认为学生成绩下降……
近年来,有关师生关系的报道很多,话题却多半显得很沉重。家长、老师之间的冲突,实质上是师生之间的矛盾。它挑动着公众的敏感神经,让人不得不问:师生之间究竟怎么了?为什么今天的学生越来越难管?
教师权威正在消解?
多媒体时代,学生可以借助不同的媒介获取多种多样的资讯,教师不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
教师打学生、家长联名要求老师下课的僵局,映射出师生之间某种尴尬的局面。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命令和服从。课堂上,老师具有权威的地位,学生必须唯师是从。尤其是在农村学校,这种现象并不少见,绝大多数老师仍保持着绝对权威。
2013年,方薇去云南德宏州一个偏远的乡镇初中实习。某天晚上,几个学生翻出学校围墙去打架。校长知道后,抄起竹竿就朝学生打;校长打完了,班主任再打一次。
“他们说这些学生不打不行。”方薇看到,平时完不成作业的学生,被老师用脚踹、罚跪,都是常有的事,很少有学生反抗,这些学生都习惯了。大多数家长也不反对,“不打不成才”,这是当地家长们固守的观念。
但是,方薇到县城的中学正式入职后,她发现,城里的学生不会受到这样的惩罚。她教的音乐特长班里,有几个男生“从来不听课,连游戏都懒得玩”,上课就讲小话,有时候也睡觉。“你跟他说话,他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也不顶嘴”。
据说,这几个学生家境优越,住在当地的别墅区里,“天生就有一种优越感”。方薇说,他们心里不会尊重老师,反而觉得没本事的人才来当老师。方薇的一个同事曾向她抱怨,有个学生毫不客气地说:“老师,你辞职吧,当老师又累,工资又低。”
有学者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教师先天的知识权威正在丧失。多媒体时代,学生可以借助不同的媒介获取多种多样的资讯,教师不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
“学生更希望你能帮他们解决难题。”方薇在这一点上深有体会。她参加工作的第一年,任计算机课程老师。那时,智能手机刚刚普及,有个学生问她,手机的root权限如何获取?当时她没听懂,学生马上显出一脸嫌弃的表情,直到后来她能够帮忘记手机密码的学生进行解锁、修复一些手机故障,威信才重新树立起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师生关系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学者胡宜安指出,目前面临着一种吊诡的局面:文化的变迁使得学生与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文化地位发生了此长彼消的对立效应,这是一种正在发生的演变过程与趋势;而旧有的文化观念以及现行的教育体制,实际上又在竭力维持着传统的师生关系模式,并在某种程度上控制着话语权。
“这个矛盾的两方面,真实而客观地存在着,从而使得教师与学生经历和体验着由此带给他们各自内在的文化冲突。”胡宜安在《文化变迁视野下的中学师生冲突与问题学生现象》一文中指出。
学生误解老师,难解的问题
在老师面前,一些学生可以无所顾忌,甚至肆无忌惮。这种现象助长了“教师权威失落”,尤其是中小学校园中。
教师权威的失落,让一些老师觉得,自己对教学的一片耿耿忠心“被不按旧方式学习的年轻人出卖了”。
最直观的体现,来自于考卷。2016年春节,曾有小学生在考卷上写“祝老师猴年大吉”。这并非特例,许多老师都曾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过类似的图片——考卷的空白处不时出现“不会做,求1分”、“老师,给我满分嘛”、“我写不来,我要回家”之类的字眼。
学生释放天性,老师却万般无奈,频频感叹“现在的学生,哪里像我们小时候,那么怕老师……”这些老师的感慨,传递出一种信号,即老师不再是权威,在老师面前,一些学生可以无所顾忌,甚至肆无忌惮。
这往往是造成误解、冲突的导火索。如何处理这些冲突?年轻教师缺少经验。2014年,李蒙到大理的一所高中任语文老师。一次考试学生成绩不理想、学习状态也很差,李蒙很生气:“现在父母为你们付出,可是等你长大、成熟起来,年纪大了,总有一天,父母要离开你们的,你们去哪里孝敬父母?现在你们以为来日方长,其实长大后,更多的是为自己的生活打拼。”
令她没想到的是,那天之后,很多学生在周记里写:“老师,你这样说不对,我们学习都是为了父母,你竟然还诅咒我们的父母,说父母得不到我们的孝顺。”
批改完学生的周记,李蒙才意识到,学生已经误解她的话,而她自己在措辞方面也有所疏忽。为此,她在课上再次开门见山地解释,现在人们追求高水平的生活,长大后能够兼顾父母、让父母过上好日子的人,寥寥无几,更多的人要为自己的生活奔波,结婚后还要照顾家庭,父母能从子女身上享受的很少。“作为子女,现在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而不是想着用以后来弥补。”这样解释以后,这件事情才平息下来。
有些误会可以解释,有些事情却是永久的阴影。方薇的一个男同事,上任第一年,班上有个学生忽然失踪。据说,那个学生去江边玩,校长和家长坐船去找,却一直没找到。“虽然不是他承担主要责任,但这件事却给他带来了非常大的心理负担。”
刘惠的同事也遇到过类似的责难。刘惠任教于云南红河州的一所中学,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习,学校规定,周日晚自习全部学生将手机上交,由班主任统一保管,周五放学再归还学生。但有一次,有学生自己去到老师办公室取回手机,又说手机不见了,家长把老师堵在办公室,让老师赔了3000元钱。
“有些学生,你碰他一下,他说你侵犯他的权利。”开远市的中学老师尹月华说,她所在的学校不会收学生手机,因为担心学生说老师侵犯他们的隐私权。看了太多学生殴打老师的新闻,尹月华偶尔和同事谈起,还是认为,教师要学会保护好自己。
“师生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多,像医患关系一样。”方薇记得,有一堂课上,两名男同学突然打架,她劝了几句,动手的男同学完全不听,面目狰狞地盯着她,似乎拳头随时会冲她而来。这种情况下,她想到的,首先也是保护好自己。
师生的冲突,校园内外的文化冲突
校园文化是围墙内的文化,围墙之外的社会、家庭是另一种文化,一旦两种文化互相冲突,学校教育的引导作用就会被大大削弱。
有学者调查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关系呈现无冲突状态,学生心存敬畏,教师处于权威地位;但小学中年级开始,师生冲突就逐渐出现了。
但也有例外。王琪在呈贡的一所小学教语文,同年级有个孩子打了别的孩子,老师问他,“你怎么打人呢?”那个孩子就用仇恨的眼神盯着他的老师。事后了解,这个孩子来自单亲家庭。
“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比较孤僻,容易焦躁。”记者调查发现,包括王琪在内的多位中小学老师倾向于认为,家庭教育才是根本,优秀的家庭教育往往能造就学生的良好品行;而行为方式比较反常的学生,家庭通常存在问题。
刘惠的一个学生经常逃课,见了家长后她才知道,原来是父母不愿意再让孩子上学。学生逃课那天,孩子的父亲戴着墨镜,打扮怪模怪样,身上还带着酒气来学校,从腰上解下皮带,冲着孩子就抽。这个学生告诉她,父母曾经说过“你死了,还可以生更多的孩子”。面对这样的情况,刘惠只能在学校尽力给予这个学生多一些关心。
王琪的一些学生也有同样的情况,让她觉得无能为力。“很多时候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说要关爱他,但是怎么做?家庭教育才是根本。”很多学生在学校里乖一些,但是回到家里,家庭教育跟不上,老师的教育效果微乎其微。
来自各方面的溺爱和纵容,如同“蝴蝶效应”,带来负面的结果。尹月华上课,常常看到一种类似大学课堂的现象,“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课桌下玩手机”。其他任课老师没有没收手机的资格,一旦班主任发现,才能把手机收掉,期末归还学生,或者是让家长来把手机带回去,但是家长回家,又会把手机还给孩子。
校园文化是围墙内的文化,一旦离开校园,围墙之外的社会、家庭是另一种文化,一旦两种文化互相冲突,比如家里的长辈无限制溺爱孩子,让孩子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学校教育的引导作用就会被大大削弱。
“学生看起来似乎更亲近年轻的老师,但其实年轻老师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往往容易走极端。”李蒙说,年轻老师缺乏经验,要么与学生产生很大分歧,要么就与学生走得很近,失去威信,让学生得到了不完成作业、迟到、违纪的“豁免牌”,从而影响师生相处。
尽管80后、90后年轻人已经进入教师群体甚至成为骨干力量,但学生几乎都是千禧年之后出生的。许多老师坦言,和这些“00后”孩子之间存在代沟,由此所产生的代际差异、价值观差异,也妨碍着师生之间的正常交流。
面对师生关系的紧张,人们更倾向于片面解读。一旦发生师生冲突,一方面诸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论调,往往将责任归咎于老师;而另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太难管”,“家长对学生太溺爱”,又单方面将责任推给学生和家长。
“现在的教育出现问题,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方式,都值得反思。”高中思想政治老师尹月华说。
老师究竟怎样才能管好学生?
“只要让他们服你,就好办了。”她发现,学生真正尊重的是学识渊博、与时俱进,有个人魅力的老师。
为了教育好出现问题的学生,“(老师)只能借助家长的力量。”
每个周末,刘惠会请家长来,守着学生去做作业。平时上课,刘惠也会采取一些措施,诸如请上课睡觉的学生站起来听课、罚迟到或未完成作业的学生打扫卫生。
学生究竟能不能罚?刘惠觉得,“这也不叫惩罚”,这是师生之间事前的一种约定。但老师们有着多方面的顾虑,王琪说:“在家里,父母生起气来,适当打孩子一下,也避免不了,但如果作出惩罚行为的是老师,那么老师非常容易被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学者杜洪琳认为,在当下的环境中,一提到教师对学生进行惩罚似乎就是体罚,这是极大的误会。其实,批评、惩戒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部分。我国《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对学校和教师体罚学生作出了明确的禁止性规定,却没有在惩戒和体罚之间作出区分。
学生到底该不该管?毋庸置疑,未成年人心智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老师对学生行使“管”的权力不仅是正当的,而且是必需的。问题在于,老师究竟怎样才能管好学生?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