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只有心里充满爱的教师 才能更好的教学生

发布者:范想元     发布时间:2016-12-19 浏览数( 0)

都说母爱无私,其实最无私的应该是师爱。母爱的基础是血缘亲情,具有特定的对象,而师爱不能选择,教师必须爱每一个学生,即使他们有这样那样的不足。 记得有一位班主任曾这样说过一段话“有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这个班主任基本合格;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这个班主任很优秀;可是,如果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那么这个班主任无疑是失败的。”我信奉这段话。如果说学生是产品,那么班主任这一角色,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每个产品;班主任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到我们学生的一生;班主任无意间的一个动作,也许能让一个不理想的班级“扭转乾坤”。因此,有人说学生是班主任的影子,时间长了,学生和你从性格到言行举止,到看问题的方式方法,都越来越相近。我们作为与学生距离最近、接触最多的教育者,我们不能失败。如果我们不幸失败了,那么陪葬我们的,可能是几十个、甚至是几百个乃至上千个孩子一生的幸福哇! 在我践行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时,为了使自己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光荣称号,我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尤其注意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和校内外环境开展工作。工作中,我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和所有的工作激情寄托在班级管理与建设上,潜心致学,身体力行,用自己的热情、激情、爱心、耐心激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是否能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的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教育工作的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为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健康的教育原理和适当的教育模式进行了下列尝试: 一、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让健康的心理成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石。 教师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业。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的乐观、豁达、宽容、富有同情心等情绪特征对学生的影响极大。因此,我在与学生交往时,就比较注意自己的情绪,每当遇到学生违纪时,总是提醒自己不要发火,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原因,继而问道:“你认为这样做,对吗?你这样做影响了谁?个人?还是集体?”或是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好好想想,明天再说。运用这些方法,不仅给了当事的学生一个思想缓冲期,而且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自我反省,等到时机成熟,再找当事人谈话,效果是很明显的。 如果教师的心理健康,可以使自卑怯懦的孩子昂起自信的头,使孤僻多疑的孩子绽开笑脸,使暴躁易怒的孩子拥有平和的心态……相反,教师遇事急躁,学生情绪就不稳定。教师心里不健康,会把不良情绪带到教室,甚至采取不正当的方式惩罚学生。 二、营造班级的“亲情”氛围,努力使自己成为班集体的一员。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以“亲”为主,以“勤”为辅。 “亲”就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和蔼可亲。一个好的班主任,不会动辄发怒,而会耐心地给予教育和引导;当学生有异常表现或行为时,能观察入微,及时地与学生谈心并帮助解决问题;当学生遭受挫折时,能“扶”起学生,鼓励其树立坚定的意志和信心。学生只有得到班主任的爱,才会向班主任倾吐自己的真情,特别是班中的“后进生”,他们最容易产生自卑感,班主任若给他们更多的关心,更多的信任和更多的爱,必然会点燃他们奋发向上的火花。 在工作中,我本着“亲其师,信其道”的原则。对待学生尤如自己的孩子,每天七点十分到校,就与孩子们混在一起,批批作业、与孩子聊聊。看,我只要晚到校几分钟,孩子们就问这问那,虽然他们不会表达自己的担心,但我懂得了孩子们已经把我看成自己最好的朋友。从他们不经意喊我“妈妈”中,我知道他们把我看成了至亲至爱的人。每天孩子们在校门口等我,成了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以前,他们经常到我包里翻找给他们准备的糖果。有时因抢不到而大哭鼻子。现在。我的包里或口袋里,不知什么时候多了糖果、饼干、鸡蛋。以前,他们遇到难题就哭妈妈,甚至吵着、闹着要回家。现在,他们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更懂得脑子越用越聪明的道理。每天的家庭作业,不管我在还是不在,他们都能安静的坐在教室里完成。连最调皮的淘气鬼都懂得:卢老师一天来太累了,让她早点回家休息吧。 在孩子的一次习作中,有个孩子这样写道:这几天,同学们感冒的特多,卢老师说:感冒容易传染,大家喝水最好用自己的杯子,忘带杯子的用老师的。听到这句话,我感动的哭了。老师啊!你难道不怕传染吗?你得了病,谁来教我们? “勤”即工作要勤恳。要带好几十个学生,就必须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我要求孩子做到的,我首先做到。我要求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我就按时、及时的批改作业。我要求学生按时上学,我就每天早到校,坐在教室里等着他们。平时,我很少坐在办公室里,下课铃,我就习惯性的往教室跑。与孩子们聊聊,或帮助学习困难的孩子改改作业。这样,我与学生打成一片,孩子们感到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遇到问题或班内出现什么事,他们能及时的向我汇报,我也能及时地把班内一些不好的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 “亲情”的营造,让学生对班级有了家的感觉,学生也更注重塑造自己在集体中的形象了。 三、让学生在关爱中找回自信。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品质和基础不同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勤学守纪,有的厌学淘气,作为教师,要正视学生中的差异。对待“问题学生”要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记得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孩子们(特别是男孩子)爱玩溜溜球。在与孩子们无意间的交流中得知:溜溜球价格不菲,从几元到上百元不等。孩子们手中的溜溜球大多是几十元一个的。一次,家长反应:孩子过生日,给孩子买了个六十五元的溜溜球,没玩几天就在学校丢了。这段时间,孩子们也经常反应丢东西。我想:应该好好查一查。在孩子们互相检举的过程中,矛头指向了一个同学。这个同学在事实面前不得不承认。我说:这样吧,现在我和你回家,把你拿同学的东西拿回来。或许在我的威严和同学们的压力下,他十分不情愿的往家走。或许他害怕父母知道这件事,他领着我在他村里转。崎岖的村路,深不见底的深水坑,在寒风中沙沙作响的枯芦苇,外加那天正好是大雾天,路上不见一个人影,越走越害怕。我想坏了,孩子在跟我耍心眼。就这样,他领着我在他村里转悠了半个多小时。最后领我到他奶奶家。我想:好,能看见他亲人就行。面对老人,我轻描淡写地说:“孩子把学习用品忘带了。”或许被我的行为所感动,再返回的路上,他承认了错误。我说:只要你承认错误,就等于改正了一半的错误,希望你以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这件事就此为止,希望我们以后以诚相待。从此,他真的变了,不再拿别人的东西,班里也不再丢任何东西了。 四、以擒贼先擒王的策略来治理班级纪律。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班内打架呈上升趋势,下手还特狠。经过观察,打架的不过是二、三个同学。一次,在课堂上,为了一块橡皮,两名同学偷偷动手打了起来。课间,孩子们反馈给我。看到一个孩子脖子上伤痕累累,道道血印,鲜血淋淋,真是气火攻心。动手的同学还振振有词,冲我大喊大叫。一气,我揪着耳朵就把他拖到办公室。在气头上,下手狠了点,孩子耳朵上的油皮掉了一块。至今我还一直谴责着自己。 一次,在体育课上,两个同学又打了起来。等他们两个站到我面前,简直不敢相信:两张脸上一道一道的手抓血印,耳朵肿得很高。我想:上次的教训,已经说明武对武不解决问题。我忽然想到:《孙子兵书》上说:擒贼先擒王。对,等这件事平息一段时间后,我找他们两个谈心并给他们提出建议:现在,你们两个一个座位,看看谁能管住自己,不愿交流,你们就谁也不理谁。但只要你们两个谁先要求调位,谁就输了,谁就不是好汉。两只老虎关在一个笼子里,我也十分担心、害怕。两周过去了,他们相安无事。平时,我也经常给他们加固堤坝。就这样,两只老虎驯服了,在将近一年的时间内,班内没出现一例打架想象。反而,两只老虎成了好朋友,班内的累活、脏活还抢着干。 五、以“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班级建设中事关工作成败的重要环节。有了集体荣誉感,学生就会热爱集体并发挥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表现出主人翁的责任感;就会不断进取,产生积极向上的强烈愿望,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一种合力,从而使班级更具凝聚力和竞争力。我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和竞争意识。 从一年级开始:我就给孩子灌输这样的思想:当你在学校的时候,你是代表我们班级,不管你得到批评或表扬,人们首先说:你看,某年级某班的学生,不会说某某同学。当你走出校门的时候,你是代表着我们的学校。我希望大家,在校不要给咱们班抹黑,在社会,时时不要忘记自己是实验小学的一员。 活动无大小,让学生重视的活动,自己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无论学校组织任何活动,我都非常重视。孩子们一看老师都这样重视,他们也就不自觉地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我班的格言是:不要第二,只要第一。活动前,我以高标准,严要求对待;面对活动结果,我又以只要努力过,重在参与来教育学生。在春季运动会班级接力这个项目上,有的学生害怕自己跑不好,影响班级的成绩。我说:孩子,只要在你跑得那一棒能与其他班缩短一点距离就行。在活动中,孩子们发挥得淋漓尽致,结果也是皆大欢喜。不论什么活动,我班孩子们参与积极性特高。人人都想为班级争光添彩。这样,我们班每学期活动总分总是第一,每学期被评为文明班级,我也年年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被评为县优秀班主任,十佳优秀班主任,县德育骨干教师。 六、家长工作 1、面对家长的额外要求,我笑脸相迎。 记得在二年级时,我班插入一名学生。我刚刚安排好孩子。家长就给我约法三章:每周给她们打电话一次,汇报孩子在校的情况;每天给孩子准备一瓶热水,孩子肚子不好;不准孩子在校门口或楼道玩耍。面对她的要求我笑脸相迎。我也是做妈妈的人,我理解,他们之所以这么要求,是他们不信任我。从此,我对这个孩子关爱犹加。孩子的一点进步或一点闪失,我都第一时间告诉他们。经过一学期的交往,我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孩子的喜爱。只要家长认可了、理解了,以后什么事也都好做了。 2、班级家长委员会的建立和开展的活动。 工作之余,我经常与家长联系。家长评论学校从班主任开始,因为班主任与他接触最多。家长的评价认可程度,对学校对班级对教师的影响都很大。他认可你、反感你,他就会到处替你宣传。所以,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至关重要。家长信任你,即便有时你的工作有些失误,他也可能谅解你。我们班主任向家长说学生在校做的任何一件事,家长都能感觉到你对他孩子的关注。可新同学的母亲说“卢老师,你的电话一来,我就知道可新肯定是出了问题。这不,我生意也不做了,立即赶来了。我很感谢你对我孩子的关注和教育。”可见,我们与家长的联系真的很重要。班级家长委员会的开展,使我和家长的距离更近了。下面一段视频就是我们活动的一点缩影。 七、班级特色。 1、班级学习心理辅导活动成为我班的学习特色。 参考参加的全省学习心理辅导内容,根据我班学生的特点: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班级荣誉感。同学之间团结、情同手足。确立了学期主要活动内容。从此,每天不管多忙,我都利用下午放学前的十分钟进行“日团队之星”评选和“最佳队员”评选。“最佳队员”在本团队内评选,在此基础上评出班级最佳队员一名,并让获奖团队发表获奖感言,让最佳队员说一说自己今天的表现和此时的心情。获奖团队在自己的团队海报上画或贴一个自己设计的小标志。在交流中,有的团队能说出大家可以借鉴的好的学习方法:如积极发言,不怕在课堂上出错,要认真倾听别的团队的发言,根据他们的发言及时补充,及时复习、巩固,记好课堂笔记。同样的学习方法,出自学生之口与出自老师之口效果是不一样的。借此机会,我及时补充学习方法的指导。如“三结”:课堂上及时结,课后及时结,每天做一结。每周评出的“周团队之星”,用与老师照合影并张贴到教室内作为奖励。再利用班会开展如何争当“日团队之星”、“周团队之星”?如何得到大家的认可?让学生展开交流、讨论,然后团队内定出今周的学习目标。 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起来了,我就根据实际情况,每周定出活动主题。如参与、合作;会倾听,家庭作业的书写及质量;上课的参与率等,向学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标准。 每周的活动主题要细化到每一天,每一节课,甚至延续到课间。不按活动主题完成的队员,就采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方法惩罚他们。开始孩子们很用意见。我就利用上课的几分钟让学生交流、讨论,形成统一意见。从此,班里没有不完成作业的了,书写不认真的少了,上课学生的参与率达到一半以上,在课堂上我确实体验到什么是高效课堂。课下,有的团队为了能评上“日团队之星”他们自觉预习下一节课所学内容,有的团队还根据本团队队员的学习情况给他们加“小灶”。这样使所有队员都有归属感,成就感和价值感。团队的目标,变成了学生个体的实际行动。 目标的落实,我采用学前测验和学后测验相结合,找出每个团队成员各自的前后进步分数作为目标检测的主要依据。每周一测,每周一评比。看看哪个团队进步最快,再交流、总结、做经验汇报。 2、书香班级让学生收获丰富的人生。 德国教育家叔本华说──读书是意味着,利用别人的头脑来取代自己的头脑。为了让我的孩子们在书中快乐成长。孩子们在“毛虫吃书,破茧成蝶----争做读书小博士的活动中,开展了你追我赶的读书比赛” 。活动规则是:读十个故事或儿歌就获得一颗绿星,五颗绿星就可以换一颗红星,五颗红星就是读书小博士了。读书小博士获得者照片张贴在活动栏里,同时获得一本喜欢的图书。细算下来,要想获得读书小博士就得读250个故事。走进我班,图书塞满了书柜,书柜前不缺的是孩子翻书的身影。为了让孩子献出自己喜欢的书,我进行了“以一本书换49本书,以两本书换98本书”的动员说教。不几天,孩子把一本本图书带来了。从此,课间打闹的少了,看书的多了。相对磕磕碰碰的事更少了。为了培养孩子每天读书的习惯,家长也参与其中。孩子们不但每天读书,并坚持每天练笔至今。我的宗旨是:一个也不能少。对能力相对弱些的孩子,我从来是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法。每天利用下午的第三节课,开展“品点心———读日记”活动。读日记只读内容,请孩子们认真听,辨一辨日记的主人是谁。这一活动,既无形中指导了孩子如何写日记,又同时培养了孩子倾听的习惯。全班90℅的孩子已经喜欢写日记,爱写日记了。 我想,只要我们真正以人为本,以金子般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多一分尊重,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理解,善待每一位学生,相信学生未来的辉煌,就在我们的无限热爱之中。 “我们所做的,都是必须要做的。我们感受了学生太多的爱,我们只有用更多的爱去回报我们的学生”! 以上是我多年当班主任的一点体会,内容有点长,说理比较多,但都是我认识和经历过的。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