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实践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根据自身实际教学情况及课程学习,设计和实施一次教学活动。截止日期 : 2017-07-01

作业要求 :实践研修是本次培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在岗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良性循环过程,逐步提升实践教学及教育科研能力。现将实践研修成果做如下提交要求,各位参训学员请在“实践研修成果”栏目中根据要求提交一篇实践研修成果。 
内容: 

请参训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教学情况及课程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施一次以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为特点的教学活动。并将教学活动设计、实施与反思以文稿的形式提交至平台。

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 
     4.提交实践研修成果时,请附上1-2张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图片。 
     5.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耿老师

根据自身实际教学情况及课程学习,设计和实施一次教学活动。

提交者:学员康文静    所属单位:北顺九年制学校    提交时间: 2016-07-19    浏览数( 0 )

幼儿园实践研修

教学基本信息

题目

竹子和竹制品

学科

科学

年级

中班

教材内容

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话题:秋天真美丽

 

个人信息

设计者

姓名

单位

 

1. 教材分析

现代教育提倡要利用身边的有效资源进行整合和教育。我园地处农村,可选择的自然资源较多。综合实践活动,既要让孩子喜欢,又要贴近孩子的生活,资源就尽可能地选择孩子的生活视线内。我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材料,充分的时间去观察,借助实物、视频、PPT等手段来进一步了解竹子的相关知识及其用途,引导他们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让幼儿在自我的探究发现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累积更多丰富的经验,以此来帮助幼儿解决心中疑惑的同时,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 学情分析

教学选材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因为幼儿园里有两片竹林,郁郁葱葱的,竹子引发了孩子们一连串的问题,如“竹子为什么那么高”、“竹子为什么会有结”、 “竹子里面是怎么样的”等等。

中班的幼儿对事物的观察能力还是比较好的,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探索竹子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借助观察比较,让他们综合感知竹子的内部结构,从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对周围事物的感兴趣。

  3.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目标预设:

1、初步了解竹子的特征,知道竹子是竹笋长大的。

2、知道竹子的用处,培养幼儿对周围竹子和竹制品的兴趣。

重点、难点:

让幼儿了解竹子的特征,尤其是其内部特征。竹子实物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到相关知识,开场的时候我会将幼儿带入竹林的场景中,设身处地的,让幼儿去看一看、摸一摸,从中初步了解到竹子的外形特征:细细高高、一节一节的,越长越细。我将大部分的精力放于对竹子内部结构的观察引导上,提供一些横切的和竖切的竹子,让幼儿通过看切面和竹子劈开来的里面的不同之处,猜测出与切法不同有关,从而大胆讲述竹子的内部特征,解决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4. 教学过程

一、带幼儿进入竹林场景中,引导幼儿观察竹子的外形特征。

二、以横切和竖切的方式,引导幼儿观察竹子的内部结构。

三、引导幼儿理解竹子与竹笋的关系。

四、引导幼儿谈论竹子的用处。


5.板书设计

本次活动从场景的布置→材料的准备→视频和PPT的制作,均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和思考。竹林的场景让幼儿身临其境,多重感官去感知竹子的外在特征。竹子的内部特征也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这里教师的引导在前,运用猜测、验证等方法,让幼儿与材料进行有效的互动,在自我的探究发现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最后两个环节,采用现在多媒体技术手法,带领幼儿领路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神奇与益处。

 

6.教学活动设计(含师生对话设计)

一、带幼儿进入竹林场景中,引导幼儿观察竹子的外形特征。

1、师:哇,好多竹子呀,我们一起过去看一看、摸一摸竹子吧!

2、师:谁来说说竹子是什么样子的?

3、教师小结:竹子是长长的、一节一节的,越往上长就越细;有节的地方摸着还有点凸凸的。

(分析:竹林的场景,让幼儿身临其境,能充分地利用多种感官感知竹子的外形特征。)

二、以横切和竖切的方式,引导幼儿观察竹子的内部结构。

1、师:刚刚我们说了竹子外边的样子,那它的里面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让幼儿猜测,自由说说)

2、引导幼儿大胆讲述看到的竹子内部特征,并发现提供的材料的不同之处在于切割方法不同:横切和竖切。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竹子,请你们看一看、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

3、师:你们说的对不对呢,我们也来切开来看一看吧。(教师示范横切竹子和竖切竹子)

4、小结:用横切的方法,发现竹子两端是圆的,没有节的话里面是通的。而用竖切的方法,发现竹子的两端是半圆形的,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见里面的节和白白的颜色。

5、师: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6、小结:切开来的竹子里面还有一粒粒白白的东西。

(分析:运用猜测、验证等方法,让幼儿与材料进行有效的互动,在自我的探究发现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突破竹子的内部特征这个重难点。)

三、引导幼儿理解竹子与竹笋的关系。

1、引导幼儿自由讨论。

师:你们知道竹子小的时侯是什么样子的吗?

2、师:竹子小时候的名字叫竹笋。现在请你们来看一段录像,看看竹笋是怎样变成竹子的。(幼儿观看视频)

3、师:谁来说说竹笋是怎样变成竹子的?

4、小结:竹子小时候的名字叫竹笋,它有一层一层的衣服包着。等到它慢慢地长高了、长大了,衣服就不能穿了,就会掉下来。

(分析:视频影像中清楚地呈现了竹笋到竹子的成长过程,能让孩子们在观察中知道竹子与竹笋的关系。)

四、引导幼儿谈论竹子的用处。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竹子有什么用处呢?

2、幼儿说到,教师即点相应的PPT图片。

3、小结:竹子可以盖房子,做竹伐运输、做笔、乐器、筐子,用处可真大呀!

   (分析:以PPT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竹制品,从而发现竹子的用途很大、很广泛。)

7.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总共分四个环节:竹子的外形特征、竹子的内部结构、竹子与竹笋的关系、竹子的用处,环环相扣,知识更紧凑。

课前我做了充足的准备,包括场景的布置→材料的准备→视频和PPT的制作。竹林的场景中,看一看竹子的样子,摸一摸竹子在手中的感觉,幼儿能充分地利用多种感官来感知竹子的外形特征。但是在幼儿反馈的过程中,我没能运用好这片场景,让它变得形式化。在突破竹子的内部特征这个重难点时,我提供一些横切的和竖切的竹子,让幼儿通过看切面和竹子劈开来的里面的不同之处,猜测出与切法不同有关,从多个角度来了解竹子的内部特征,这里我的引导在前,师生互动,运用猜测、验证等方法,使幼儿建构科学知识。虽然在这一环节,局限于幼儿的探索能力,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去引导,但是能让孩子们在自我的探究发现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累积更多丰富的经验是最重要的。最后两个环节,有了现代多媒体的帮助,幼儿理解起来很轻松。

 

老师评语

附件

  • 实践研修成果模版.docx下载

实践研修成果

最新实践研修成果

推荐实践研修成果

热门实践研修成果

热评实践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