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沟通更有效

发布者:晋洁     所属单位:扬州市朴席中心学校小学部     发布时间:2016-10-08    浏览数:0

     最近在读一本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3》这是一本被誉为师生沟通圣经的巨著,在这里老师得以与学生实现真正有效的沟通方法。

    接下来我就本书的第四章《一致的交流》谈谈的我的感受。

    一、使孩子精神健康的信息

    在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中,最有价值的是交流过程的性质。可以说,教师的语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决定学生的命运。这听起来有些夸张,但是一个老师对待孩子语言和沟通的方式是极为重要的。作为老师我们很难时时做到心平气和,但是起码要做到不用语言伤害和攻击孩子。那么什么样的语言是有害的呢?就是那些很普遍的、所谓“正常的”话语——责备和羞辱,布道和道德说教,命令和指使,训诫和指责,奚落和轻视,威胁和贿赂,判断和预测——会让孩子们发疯。我们要给予孩子精神健康的信息,这取决于信任。

    二、重要的原则

    怎样才能做到良好有效的沟通呢?有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关注孩子的境况,不谈性格和人品,关注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那么有老师会说,我就是想要解决问题,可是指责和抱怨,说教和斥责并不能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上,反而使得孩子忙于逃避推脱,反而制造一个又一个问题,让老师应接不暇从而恶性循环。

    三、表达愤怒

    老师的工作,超负荷,无休止的要求,突发的各种状况,这些都使得愤怒无法避免。作为老师的我们不需要为自己的愤怒情绪道歉。因为老师既不是受虐狂也不是殉道者,不用扮演圣人或者天使的角色。当情绪来临时,面对它,处理好它,显得尤为重要。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愤怒,做一个真实的自己。一个高效高明的老师,会用“我”信息来保护自己和学生。什么是“我”信息呢?就是老师学会描述自己看到什么,感觉到什么,以及期待什么。只针对问题而不针对人。如:“我烦了”“我震惊了”“我愤怒了”这些“我”信息,远比“看看你都干了些什么!”“你太笨了”的表述更加的恰当合适,表达自己而不伤害他人。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