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总结——中学历史二班孙春勇

发布者:辅导教师20     所属单位:江苏省扬州中学     发布时间:2016-10-19    浏览数:0

 

培训总结——中学历史二班孙春勇

1、学员学习成绩

截止1018日,根据系统显示,本班下列12位老师分数为95分以上,值得同行们学习、借鉴。除此之外,从系统显示的成绩上看,共有31位老师为合格(当然,是否真的合格还请各位老师关注今年网络学习的评价标准),但非常遗憾的是:仍有一名老师经再三提醒仍未完整提交相关学习材料,等第为不合格。

序号

姓 名

学习时间总和

课程作业提交数

实践研修成果提交数

论坛研讨数

总成绩

是否合格

1

吕品申

1022

1

1

5

100.0

合格

2

邓惠

922

1

1

5

100.0

合格

3

徐艳芹

1050

1

1

5

100.0

合格

4

焦高阁

986

1

1

5

100.0

合格

5

吴佳

997

1

1

4

98.0

合格

6

赵勇

912

1

1

5

98.0

合格

7

金国生

971

1

1

5

98.0

合格

8

王婷

993

1

1

5

97.0

合格

9

袁亭

926

1

1

5

97.0

合格

10

李玉莹

924

1

1

5

97.0

合格

11

殷宏

945

1

1

5

97.0

合格

12

高军

914

1

1

5

95.0

合格

2、学员交流情况

截止最后,老师们共计发表论坛研讨数为125条,评论数超过300条,涉及面非常广,有从宏观角度关注史学理论、教育教学理论的,包括最近炒得最热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问题,但更多还是立足学习有感而发,从微观层面涉及下列领域:教材编写和使用、试题编写和解答、史料选择和处理、学生学习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课时安排、教师自我阅读和提升、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甚至还有关于具体知识点及其处理方式的争论和交流,非常接近教学实际,脚踏实地,民主活泼,始终聚焦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和课堂教学针对性、有效性的提高。

如雎丹丹老师发表的研讨主题: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讨论?

大多数时候的课堂讨论总是流于形式,如何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辅导教师20 2016-09-08 14:24

课堂讨论最大的制约因素是学生缺乏参与意识和能力。课程改革应该是贯穿一个孩子学习的全过程的,初高中相互联系,同时又都得要依托小学阶段基本规范、基本方法的养成,仅靠中学,实在难为无米之炊;第二个制约因素是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在高中阶段更是如此。在目前状态下能够做到的变通做法只能是:合理设计,在教学的重难点和学生的兴趣点上设计讨论话题,不能太多,太散,需做到精要、连贯,并辅之以非常精要、多元的材料作为支撑,组织讨论。

钱锦 2016-09-12 10:49

可以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每个学生的参与度,激发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老师提出的讨论问题要注意难易适中。

赵勇 2016-09-13 14:07

课堂讨论也必要每节课都需要,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如果考虑到课堂教学的实效,就要认真考虑课文的要求了

袁亭 2016-09-21 19:19

辅导老师的话在理,学生在讨论时如果没有大量的知识储备或者老师不准备充足的材料,真的让学生做无米之炊,这是考验的教师核心素材的搜集,但这样好像也让学生无形中走入了老师预设的圈子中,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一方。

3、 学员作业完成情况

提交篇数

有效提交率

优秀

优秀率

推荐篇数

推荐率

良好

良好率

课程作业

31

96.88%

19

59.38%

7

21.88%

11

34.38%

实践研修成果

31(其中1人为无效提交)

93.75%

19

59.38%

6

18.75%

10

31.25%

课程作业内容为:当下的教育,问题式教学很时髦,但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是否一定就能称得上是问题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的要义是什么?问题究竟应该如何生成、运用和反馈,值得研究。请结合实际谈谈您的看法。(不少于400字)

莫非、吴佳、徐艳芹、周定瑛、焦高阁、雎丹丹、陆新娥七位老师的作业被推荐,这些老师的作品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反映绝大多数老师的共同特征:基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真诚扎实地思考。关注问题中蕴含的矛盾和冲突即争议性,正是这种争议性才更有激发讨论、精彩生成的价值;同时也提醒回避过简、过难、过于敏感的问题。大家基本达成这样的共识:提问必须依托更加鲜活而又有激发价值的材料,必须依托愤悱状态下的情境;提问要在纵横向联系上做足文章力求形成历史的知识体系;提问还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力求历史规律的展现。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获得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熏陶。由此可以看出:中学历史老师的成长确实任重道远但大家都觉得责无旁贷。

实践研修成果的提交要求为:结合所学课程内容,选取一堂课进行教研活动设计,并通过学科年级组设计实施一次主题活动,活动后根据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修改、完善,并反思教学心得,最终提交一篇实践研修成果。

要求:

1. 字数要求在500字以上;          

2.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将为“0”分;

3. 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不要提交带网页格式的文档;

4. 如在实施过程中有照片记录,可上传插入文档内;

5. 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袁亭、练恒军、吕品申、周定瑛、孙伟、李玉莹六位老师的研修成果被推荐。以他们为代表的老师勇于开发形式多样、适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的课程资源,以图表、童谣、图片、文献资料等材料营造能够激发好奇心、探究欲望的氛围,引导学生不断深入的探讨,且多能以表格总结的形式予以概括,保持课堂的开放性和张力,同时也保证了课堂的集约性和效率,是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的有机结合,课堂教学结尾处的总结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许多作品不失为优秀的教学设计,也称得上是扎实稳健的研修成果。

在这些老师中,更加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已经开始有老师更加关注历史研究的过程、历史认识的态度和技巧,而不再像过去那样仅仅局限在历史知识本身。一直以来,“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似乎只是停留于认识层面,并没有实实在在地成为一线教师的行动准则,但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许多一线教师的知识和视野,习惯和勇气均有大幅度的突破,值得我们共同借鉴。

另外,老师们共计提交研修日志56篇,大部分老师提交的都不止一篇,研修日志推荐篇数为9篇,涉及历史思辨能力培养(练恒军、邓惠)、高三结构教学(蔡允庆)、年轻教师的教学总结(张婷婷)、小组合作学习策略(马国志)、人物评价方法(许冬根)、历史教育对价值观的影响(张琪)、高效历史课堂研究(吴佳)、暑期网络培训论坛研讨感受(邓惠),摘录最后一篇部分内容如下:

暑期,盛夏如火,网络培训再次拉开大幕。网络培训,增长了知识,解决了困惑,开阔了眼界,更新了理念,收获颇多。网络培训中固定栏目论坛研讨,历久弥新,呈现学术性、时代性、基础性、典型性、活跃性等特点,成为一个贴近一线、贴近课堂、贴近教师、贴近专家的学术研讨平台,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论坛研讨,是教师感情碰撞,理性交流的精神家园,成长乐园。

论坛研讨,一线教师在此感情碰撞。论坛研讨,对于我们平常不大可能经常聚在一起的同学科老师来说,这样的交流平台便捷实用。宽松、自由的空间,互动交流的平台,学习、互动、交流随时进行。我们提疑难,说现象,吐心声,论教道。阅读者读贴,对帖子所介绍的问题、现象或是询问,或是答复,或是表明自己的观点。我们激发了情感,引起了共鸣。

邓惠老师以细腻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对本次培训的论坛研讨作了总结,说出了参加培训各位老师的心声,完全也可以作为此次培训的总结。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