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以人为本

发布者:旦增扎西     所属单位:卡若区第二初级中学     发布时间:2016-11-02    浏览数:0

教育要以人为本

任教三十多年,先后担任过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和大学教师的广州市优秀专家蔡笑岳教授说:教育的本质是助人的事业,教育的出发点是为人的,教育的过程是人成长的生命历程,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教育学是人学。
  教师的职位可以通过社会授予而获得,但教师的德性与才能是教师自觉学习、磨练的结果,需要经过教师自我修养方能获得。
  教师必须专业化,专业化要求教师的成长必须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决定于教师的学科知识,而取决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认识与境界,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才能与教育人格。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必须是现代教育对话情境中的人格化教师。教育是社会的影响系统,而非社会的制造系统。因此,教师不是精于构造、注重规格的工程师,而应是富于人际影响力和人格感召力的人师。
  教学名师有两种:社会意义的教学名师由组织系统评选,价值在于其社会符号;精神意义的教学名师则在学生心灵中产生,价值在于其教育意义。真正的教学名师是富于教育意义的、影响学生精神与人生的教师。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以人为本。

《规划纲要》文本各个方面的内容都已经鲜明地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如,第一部分总体战略,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的工作方针和“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关心每个学生”、“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等。《规划纲要》文本中的这些精神对于指导我国今后的教育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如何在教育中做到以人为本呢?我认为,首先要深化认识,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把握以人为本的内涵。儿童观和教育观是决定教育工作质量的内在因素。以人为本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儿童是人,教育要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满足儿童的情感需求和精神需求。第二,儿童是发展的人,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身心成长规律。第三,儿童是独立的人,教育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第四,儿童是独特的人,教育要体现儿童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以人为本应该体现在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每个环节。在北师大实验小学,我们看到:教师的办公室一律是背阴的一面,而学生的教室全都向阳,把光线最充足的地方留给学生。在川江实验小学,处处体现学校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操场上两个小亭子里放着体育活动用品,学生可以随时去拿。校园里厕所颜色是学生设计的,黄桷园里有一些奇石,名字可以自己展开丰富的想象,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