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如何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同伴协作主题:信息技术如何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所在工作坊: 洛隆县教育局   小学语文   0回复 1
同伴协作时间:2016-10-02 至 2016-10-30
发  布 人:嘎玛伦美
同伴协作描述: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把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有机结合,为学生呈现出丰富多彩而又具有极强感染力的画面和意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它以新颖的形式,强大的功能,直观的感受,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启发想象,发展思维,更能让整个课堂生机勃勃、异彩纷呈。信息技术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活泼、简洁、明快。

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语文教学,便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打动学生心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而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对学习内容却兴趣不浓。因而,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产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如教学《观潮》一课,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播放录像,屏幕上那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的积极反应,不少学生翘首凝望,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再如讲授第十册中的《丰碑》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提问:“丰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丰碑”具体指什么?用多媒体演示:大雪纷飞,在一棵大树下,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着,如一座晶莹的丰碑。接着,教师启发学生:军需处长怎么会冻死的?在冻死前是怎样的情形呢?导入重点段的学习。多媒体演示:画面渐渐清晰,出现了老战士的形象,他冻僵了……学生通过朗读分析,理解了军需处长的一心为公、毫不利己的高贵品质。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他的精神,可用多媒体把两个画面结合起来:老战士冻僵了,雪越下越大,覆盖住他的身躯,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运用多媒体,通过两个场景的对比,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使学生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意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

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 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例如,在教学第十册《只有一个地球》时,抓住“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一句的中心词“可爱”、“易破碎”进行教学。多媒体演示:音乐声中,桂林山水的美、黄山的奇……一一出现在学生面前。我们的地球多美呀!再用多媒体演示:工业污染使环境受到破坏:河水浑浊,小鱼死亡;树林被乱砍滥伐,山上一片荒芜。我们要保护地球,因为地球太容易破碎。

再如,在第十册《飞夺泸定桥》攻天险一段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奋不顾身”一词,可用多媒体模拟喊杀声、枪炮声混成一片,红军战士不怕危险,奋勇夺桥……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定格放大让学生仔细观察几个红军战士夺桥的动作(铺桥、冲锋),用“红军战士夺桥奋不顾身、有的……有的……有的……”进行说话训练。在视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运用词语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情感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

《翠鸟》是一篇介绍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常识性课文,全文洋溢着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教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大家看录像,录像里的翠鸟色彩明艳动人,歌声清脆婉转,动作轻盈敏捷……同学们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记,多种感观协同活动,很快地翠鸟在大家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就让学生说说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的同学说:“翠鸟很美丽,真可受,我很喜欢它。”有的说:“翠鸟很机灵,我也很喜爱它,真希望也有这么一只翠鸟。”看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了,我又问:“你们喜爱它的哪些方面呢?说说理由。”我用这一问题来促使学生把留在头脑中的翠鸟形象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处理,学生的思维既轻松又活跃,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为录像中翠鸟形象的回味,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教学使学生易懂难忘,达到“乐中学知”的目的。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往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的热情。

如教《惊弓之鸟》一课时,我让学生观看“更羸‘射’鸟”的投影片后思考:“图上画的是更羸拉弦前,还是拉弦后?”学生据图联想,静中思动,进行了合理的想象。有的说:“我看到更羸的手放到背后,大雁落下来了,就说明已拉过弦了。”有的说:“大王在摸胡须,好像感到惊奇,卫兵的脸上露出了赞叹的神情,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已拉过弦了。”我又问:“你若是图中的一个卫兵,看到更羸只拉弓不射箭而把大雁射下来,你当时会怎样?”我又让几个同学进行表演。表演后,学生发表意见:“演更羸的同学很自信,很老练,有点射箭能手的样子,但‘更羸’的神情不太好,太骄傲了点,课文中的更羸比较谦虚,书上有这样几句话:‘我可以试试。’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说明更羸有了本领不得意,不骄傲。”这里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加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对情感的体验步步加深,学生在趣中探索,在乐中求知。

如教学《燕子》一课,可利用电教媒体,先揭示两幅画面:电线和燕子,五线谱和音符。学生直观地理解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后,再播放《春天在哪里》的音乐,让学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给画面“电线和燕子”增添青草、绿叶和鲜花。这样,变画面“五线谱和音符”中静止的五线谱为流动的乐章,静止的音符为活泼的音符。让学生进一步领会比喻的神似,为学生的想象插上翩飞的翅膀,达到“思绪翩翩”的教学效果。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运用多媒体可以为孩子们营造一个丰富热烈的动态语言环境,即以动画或真实影像向学生提供说话题材。

多媒体让课文中的留白“动”起来,给学生练习说话的机会。低年级的学生喜爱听故事,课文中的许多故事生动有趣,但是课文中有许多的故事都没有结尾,给孩子们留下了充足的想象余地。如《玩具柜台前的孩子》一课,小兵跟着妈妈离开商店以后,售货员阿姨回到家里,把这件事告诉了她的女儿。她的女儿从玩具箱里找出一辆漂亮的小汽车,托她的妈妈把汽车带给小兵……课文结束了,却给孩子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售货员阿姨和她的女儿、妈妈和小兵的神情,再结合画面上的背景,说说故事的结果会怎么样。孩子们说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为故事找到了许许多多的自己满意的结果,达到说话训练的目的。这时候无论沉默寡言的孩子还是喜欢表现的孩子,各个都争相开口说话。

总之,教育信息化燃起了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让我们共同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在E时代的今天能够真正大放异彩!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