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现状

发布者:洛松罗布     发布时间:2016-09-22     浏览数:0

(一)基础知识点的理解不够深入。 
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 1、理解停留在字面上。 
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 
2、死记硬背,囫囵吞枣。 
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尝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例如,同类项的解答时,一旦用字母表示字母指数时就不会解答了,不知道那个指数位置的字母是什么了。 
3、恍恍惚惚,是是而非。 
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 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例如,各个立方体的体积公式,不识记是不会解答此类题目的。 
(二)就提论题,缺乏归纳总结,难以举一反三。 
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此时你就要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能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三)难以正视错误,有错难改。 
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四)耻于请教,丧失兴趣。 
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 
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而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但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五)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常的学习心态。 
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有些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一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考试心态不好,容易紧张;二是考试时间紧,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心态不好,要自己注意调整,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每次考试,大家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做题速度慢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做题中解决。自己平时做作业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