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提交教学设计及课件截止日期 : 2016-11-25

作业要求 :

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整合,让老师们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更好的解读了课堂教学。在信息技术应用的探索与尝试中,您有哪些得意的作品呢

作业题目:

请参训教师结合本学科教学情况及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课程所学内容,提交一篇教学设计(教案)及该节课对应的课件。

要求:

1.提交作品应与本次远程培训的学科对应;

2.教学设计内容完整,思路清晰,内容要包括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教学课件需保证能正常播放查看;

3. 字数不得少于500字;

4.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抄袭,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5. 为方便批改,教学设计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课件形式可以是PPTPPT以附件形式提交),亦可是微课等(微课从视频上传通道上传,请选择平台支持的视频格式)

6. 请在截止日期前完成本任务,逾期将不能提交。

作者 :培训管理专员

提交教学设计及课件

2016-10-13提交者:学员赖晓昕浏览(2 )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设计

——昌都市第三高级中学:赖晓昕

一、教学背景分析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应依据于“学”,因此,教师的“教”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现状,遵循“学”的特点和规律,能够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应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实践,成为创新活动的主体。

作为一个公民,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个人、家庭、社会和社会构成的系统。而作为民族地区的师生,在与生活的联系中了解到民族区域自治相关知识。为此,在讲解本节知识时,我们要利用好身边的元素作为我们的教学资源,选择和实施特定的教学资源和方法,从而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达成既定目标。

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新人教版高一政治教材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用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在整课、整个教材中占有有重要地位。因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显示了优越性,显示了我党的智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而作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西藏而言,广大学生未经历最黑暗、最残酷的封建农奴制度,所以上好这节课,有助于学生铭党情、感党恩、跟党走,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二、教学策略

教师讲授与学生学习展示相结合,个人学习与团队协作相结合、实践体验与理论分析相

结合。教学中适用运用多媒体教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明确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能正确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2.能力目标

学会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和感受我国各民族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自觉履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理解和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二)教学难点

民族区域自治适用我国的基本国情、自治权

、教学过程

(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导入】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有一定的民族组成的。何为民族?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资料卡】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用电子白板展示56个民族主要分布图。设计以下问题:西藏自治区这片雪域高原上生活着哪些民族?在我国国土上,主要居住着56个民族,他们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总结我国各民族之间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学生讨论1.教材P 7273页,由学生阅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相关教材内容,由并学生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应坚持哪些原则?

学生讨论2.马克思主义认为,各民族只有大小强弱之分,而无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这些说明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应坚持什么原则?——平等原则

    设计讨论3.我国民族平等原则,体现在哪些方面?我国从第三届人大开始,已确认的少数民族都有了全国人大代表,即便是人口最少的珞巴族也有,这主要说明我国各民族在哪个方面实现了平等?

【学生讨论】4. 少数民族的同学高考加分政策,是否有悖于民族平等原则?

【教师分析】不违背,但是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对政策进行一定调整。就目前阶段来讲,由于少数民族教育目前还比较落后,少数民族降分政策仍有继续存在和实行的意义和必要性。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录取分数给予适当照顾,不仅增加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学机会和平等享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同时对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教育事业,缩短其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资料卡】据统计,1959年到2013年,西藏国内生产总值由1.74亿元跃升至807.67亿元。另外,2013年西藏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2561元,增速首次排全国第一;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578元,增速排全国第二。2015年,西藏国内生产总值达1026.39亿元,人均GDP32322元。

300万西藏各族人民正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累累硕果:农牧民免费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僧尼养老保险、孕前优生免费健康体检、应届高校毕业生全就业、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同时,全区88.7%的农牧民住上安全、适用的新居,173万人的安全饮水和67万农牧民的用电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学生讨论】

1.西藏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原因有哪些?

【教师分析】 民主改革55年来,在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和西藏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下,西藏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不仅体现了我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也证明了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师追问】 1.你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吗?

2.除了西藏以外,我国还有哪些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结合西藏的发展来谈一谈,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学生回答】 略。

【教师归纳】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解读自治地方、自治权等相关内容,概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把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二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充分享有自治权;三是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四是有利于把少数民族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协调起来,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六、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通过师生互动,学生易理解。但本节内容涉及党和国家在民族方面的基本政

策,囿于学生基础和接触面,在认识坚持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优越上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老师评语

附件

  •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pptx下载
  •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pptx下载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