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提交教学设计及课件截止时间:2016-11-25
  2. 作业要求:

    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整合,让老师们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更好的解读了课堂教学。在信息技术应用的探索与尝试中,您有哪些得意的作品呢

    作业题目:

    请参训教师结合本学科教学情况及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课程所学内容,提交一篇教学设计(教案)及该节课对应的课件。

    要求:

    1.提交作品应与本次远程培训的学科对应;

    2.教学设计内容完整,思路清晰,内容要包括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教学课件需保证能正常播放查看;

    3. 字数不得少于500字;

    4.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抄袭,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5. 为方便批改,教学设计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课件形式可以是PPTPPT以附件形式提交),亦可是微课等(微课从视频上传通道上传,请选择平台支持的视频格式)

    6. 请在截止日期前完成本任务,逾期将不能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提交教学设计及课件

提交者:胡天祯     所属单位:昌都市教育局     提交时间:2016-10-17    浏览数:0     

《陋室铭》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文言文教学内容。对这篇文章的教学,通常都侧重于理解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手法,从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这与《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解读是一致的。这篇短文思想内容上在宣扬君子文化。这恰恰是中国经典文学的魅力。如果仅仅从写作手法角度去解读经典,无疑失去了对经典深度思考的机会,也失去了一次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了解中国人的生存哲学的机会。
  笔者认为。在解读文本时应牢牢把握解读像刘禹锡这样的君子人手,引领学生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从而了解君子人格,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所宣扬的君子文化。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短文的音律美。
  2 赏析刘禹锡君子人格。
  3 感受先人的处世哲学、君子文化的魅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赏析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寻找相似点
  1 把握文章在思想内容上有什么特色。
  教师提示:借陋室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
  明确:表达一种高洁的志向和情操。
  2 具有高洁的志向和情操的人我们称之为什么
  明确:君子。
  3 这篇文章其实提到了君子,是哪一句
  明确:在引用孔子的话时隐去了君子,原句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4 作者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用意
  明确:自比古贤人,自比君子。
  二、走近刘禹锡,解读君子人格
  1 对君子人格的追求是传统文人最高的道德理想,那么什么样的人才称的上是具备君子人格的人呢?从刘禹锡大家身上我们能感觉到这样的人格魅力。我们走近刘禹锡,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刘禹锡的生活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明确:清幽闲适、高雅的情趣、儒雅的朋友、安贫乐道。
  2 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其实是受制于一个人的人生理想。刘禹锡的人生理想就是追求君子人格。文中哪句话含蓄地告诉了我们
  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3 在作者心中诸葛亮、扬雄、孔子都是君子,作者为什么希望成为像他们那样的君子呢?他们身上到底具有怎样的君子人格
  明确:诸葛亮——君子有兼济天下之才,独善其身之德;扬雄——君子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孔子——君子道者有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教师小结:其实在刘禹锡的人生经历当中,我们也可见这样的品质,他虽然被一贬再贬,被迫三次搬迁,但他仍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他宦海几度沉浮。贬官时间长达二十三年,有诗为证:“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他成了朝廷的弃儿,漫漫的贬官之路,情何以堪?但是他不改其志,即使被贬和州仍是活得超凡脱俗,颇有翩翩君子之风。最后成为太子宾客,官至礼部尚书。
  三、感悟君子人格,传承君子文化
  1 什么样的人是具有君子人格的人?请大家一起把总结起来的话齐读一遍。
  2 你心目中有让你仰慕的君子吗?说说你仰慕他的理由。
  结束语:
  君子人格是中国文人道德的最高境界。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一直在宣扬君子文化。这篇文章堪称是宣传君子文化的典范之作。希望大家多读圣贤书,从经典中汲取更多营养。

 

附件

  • 《陋室铭》ppt课件.ppt     下载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