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提交教学设计及课件截止时间:2016-11-25
  2. 作业要求:

    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整合,让老师们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更好的解读了课堂教学。在信息技术应用的探索与尝试中,您有哪些得意的作品呢

    作业题目:

    请参训教师结合本学科教学情况及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课程所学内容,提交一篇教学设计(教案)及该节课对应的课件。

    要求:

    1.提交作品应与本次远程培训的学科对应;

    2.教学设计内容完整,思路清晰,内容要包括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教学课件需保证能正常播放查看;

    3. 字数不得少于500字;

    4.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抄袭,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5. 为方便批改,教学设计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课件形式可以是PPTPPT以附件形式提交),亦可是微课等(微课从视频上传通道上传,请选择平台支持的视频格式)

    6. 请在截止日期前完成本任务,逾期将不能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提交教学设计及课件

提交者:卓嘎拉姆     所属单位:丁青县觉恩乡小学     提交时间:2016-10-15    浏览数:0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认识九个重要的生字,学写“窿、叼”两个生字。

2、正确认读“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劝告、后悔”等词语。

3、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二、教学难点:

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三、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寓言故事。

2、教师准备活动挂图,故事短片。

3、小黑板写好闯关题。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由读单元导语谈重点进入第九课的学习。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展示课前收集的寓言故事,总结寓言故事的特点(小故事大道理)。

4、板书  羊补

师导语:亡羊补牢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二 )自读检查

1、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就课文质疑。)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闯关。

给羊圈、窟窿、街坊、叼走、后悔等词语选择正确的音节。

注意正音,区别多音字和轻声,提醒窿和叼两个字的字形。

(2)朗读含有词语的句子。

通过朗读联系句子,利用活动挂图理解羊圈、窟窿、街坊等词。

3)学生分组分段朗读课文。

4)学生质疑,教师归纳问题。

(三)解疑学文

1、亡羊补牢中“亡”和“牢”的意思?

想想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

学生提出可以利用工具书,查字典,联系课文找依据等方法。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寻找答案。

出示小黑板知识闯关题1

给亡羊补牢中的“亡”和“牢选择正确的解释。

试着给其他义项组词,试着通过读文看图为自己的选择找到依据。

学生快速读文,找到文中“亡羊”和“补牢”的两部分。

两名学生分别读这两部分。

2、为什么养羊人会丢了一次羊又丢一次羊?(学习亡羊部分)

哪一段讲了他第一次丢羊?(从图中拿掉一只羊,学生齐读。)

看到这情形,他的街坊对他说(师引读,生接读。)街坊这样说是因为什么?(生自由发言。)

可是养羊人并没有放在心上,他说(师引读,生接读。)他又是怎样想的呢?(生自由发言。)

出示小黑板知识闯关题2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他想:养已经丢了,所以————-——。

同桌先分角色朗读对话,指名读,师生评价,分男女对读。

正是因为养羊人不听劝不补羊圈,所以他才会(学生回答,再拿掉一只羊。)

师引读学生,接读第二次丢羊的部分。

3、养羊人为什么后悔?(学习补牢部分)

羊丢了一只又一只,你是养羊人,你也会(学生回答。)

这时候,他在想什么?(如果——————就————。要是————也就不会————。)学生自由回答。

出示小黑板知识闯关题3

所以他很后悔,接受街坊的劝告。

不该不接受就是————。从两个看出他很——。

还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了?

学生读句子“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补得结结实实的。”

学生说自己朗读时对“赶快、结结实实”等词的感受和处理。

师引读,他真的后悔了,所以(学生接读“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补得结结实实的。”)

4、亡羊补牢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摆动活动挂图,师扮上次劝养羊人的街坊对正在补羊圈的养羊人说:“你呀,叫你早点补你偏不补,这下晚了吧!”

学生扮养羊人回答。想像图中人物的对话。

晚了吗?(生齐答没有晚,你从哪儿看出没有晚呢?)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指名读,齐读。

从此,是从什么时候起呢?再不修,有什么可能呢?

所以像养羊人这样虽然犯了错误,但是只要————,就————。

多媒体播放故事,亡羊补牢始出于战国策,后面还有四个字,“未为迟也”,形容犯了错误或出现了问题,能够改正或补救,就还不算太晚。

学生试着看板书,用自己的话说故事和故事中的道理。

学生齐读课文。

(四)课堂拓展

1、冬天下了一场大雪路面结了冰,养羊人从家门出来,不小心滑倒了,他会——————。(学生回答。)

2、在你的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有需要亡羊补牢的地方呢?(师先举例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板书:

                       9、寓言两则

                 小故事                 大道理       小黑板

                               未为迟也

第一次:不听劝不补     赶快

第二次;又丢了后悔     结结实实

附件

  • 亡羊补牢ppt-课件.ppt     下载
  •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doc     下载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