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论幼儿园常规教育的重要性

  发布者:滕丽屏    所属单位:黔东南州三穗县台烈镇中心幼儿园    发布时间:2016-11-04    浏览数( -) 【举报】

 

常规教育是幼儿从家庭进入集体生活的第一“必修课”也是教师做好课堂管理的,“基本功” 常规教育的过程是教育技术和教育艺术密切结合,充分发挥师生潜能的过程。常规就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它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使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神话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幼儿常规是指对幼儿行为的标准化。具体化要求,可以理解为教师对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序地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的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常规,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幼儿园常规教育分析

(一)常规教育的作用

1、什么是“规矩”?

《现代汉语字典》的解释是“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而所谓幼儿园常规是指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和幼儿发展的特点和需要,以这些标准、法则或习惯为教育内容常规究竟是什么?《现代汉语字典》里解释是“沿袭下来经常使用的规矩”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过程。

 2、幼儿园建立常规的作用?

它是把一日生活中对幼儿的基本要求规范化、固定化、制度化,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做怎么做、 不应该怎么做,借以形成幼儿一系列神经联系,提高动作的自动化程度,减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紧张。它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园生活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存在的误区

1、以管理为目的。

说到常规教师往往会想到让幼儿遵守纪律。常规教育就变成对幼儿行为的约束。教师就是管理者,教师要幼儿怎么做,幼儿就要怎么做。

2、研究不够。

一般教师的观念还是传统常规教育经验,这让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内容、要求,甚至是方法都是不合时宜、刻板保留着以前过时的传统。

3、没有观察全局及时引导。

有些教师一味地让幼儿“自由”活动,而没有提出任何要求。这样过于放纵幼 儿的教育也不是成功的常规教育。

4、未与家长达成统一的教育观念。

家长往往能够看到孩子的优点,却容易忽视孩子的缺点,教师没有和家长进行沟通。

5、对常规的坚持不够。

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常规教育,当幼儿出现违反常规要求的行为时,教师没有提醒纠正。

二、如何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常规

1、给孩子平等、公平、合理的教育环境,让孩子参与进常规管理中。在培养过程中,老师在最初的时候可以作为活动的组织者,领导全体小朋友。进行一段时间后,对于接受快,并能按老师要求很好地完成的幼儿,老师必须要给予鼓励,并让这样的小朋友来做“小老师”,代替老师做组织者,这样即能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又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对于好动的孩子也要多加引导,让他们也有机会表现自己。同时对每个幼儿的点滴进步应及时给予鼓励或利用红五星、小贴画进行奖励,“独立吃饭如厕、睡觉不哭、离开座位排好小椅子”等,这样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有利于一日常规的形成。

2、避免统一的常规教育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因人而异的进行常规教育。

在常规建立时,教师应在向幼儿提出要求之前,必须先想一想这项要求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是否站在幼儿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如在解决班级幼儿乱扔玩具的问题时,不是孩子们机械地提出要求,而是创设情境,引导他们讨论。在幼儿园中,通常幼儿的被子、水杯、毛巾等都是一模一样的。其实,这些生活用品完全可以让幼儿自己选择,把自主权还给他们。看一些好的动画片如:《巧虎》里的故事,引导幼儿向巧虎学习讲卫生的习惯,上完厕所要冲马桶,洗手。

  3、树立榜样,及时给予正面的评价激励。

  幼儿的模仿性强、思维具体形象,教师、家长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都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孩子感受着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他们不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还会像镜子一样在行动上一板一眼地表现出来。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时时、事事、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要注重随机教育,同伴间的影响力对孩子的发展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要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把握好教育时机,让孩子向孩子学习、孩子教育孩子。在常规教育中,教师也应多 从正面引导幼儿,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对孩子正确、良好的行为要及时给予鼓 励和肯定。久而久之,使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家园合作,统一教育观念。

  生活常规的培养,除了需要老师的指导外,家长的配合也是十分的重要的。现在每个家庭基本都是一个孩子,家长往往能够看到孩子的优点,却容易忽视孩子的不足。这时,老师就要给家长一个正确的指导,与其委婉地旁敲侧击,不如直接将孩子的问题呈现出来,这样更容易让家长一目了然、加深印象。利用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宣传幼儿园活动的常规细则、幼儿遵守活动常规的重要性,并与家长联系,让他们在家也给孩子定一个常规,并督促执行。让家长也加入到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的队伍中来,真正做到家园同步。

 5、常规教育要持之以恒。

  幼儿年龄小,对一些常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概念对于幼儿不良的习惯教师不能简单的指责、阻止。而应正确的讲解示范使与幼儿形成正向概念,有一个可效仿的榜样。对幼儿的行为常抓不懈,当幼儿出现违反规范要求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提醒纠正。

  三、总结“常规”就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矩。

  它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同时,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常规有利于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使幼儿终身受益。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幼儿常规的培养。孩子们在每天的生活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对于这些进步他们多是从老师的话语中认识到的。为了孩子们能够对自己的进步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从而达到巩固的目的,可以将孩子们前期的行为习惯和后期行为习惯同时用绘画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鲜明的对比使孩子们一目了然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增强了继续做好事情、培养好习惯的信心。作为幼儿教师,必须保持耐心的态度,用灵活 多样的教育方式、技巧,同时发挥家长的积极配合作用,达到培养共识,树立以 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自由的发展空间,保证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使每个幼儿真正富有个性地成长。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并不是通过几星期、几个月就能达到最终目标的,因为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对他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我们必须坚持日日规范、周周规范、月月规范,绝不能时而严时而松,这样不但不利于常规的培养,反而让孩子更难去规范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在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上取得实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教师只要时刻关注幼儿,用我们的爱心、细心和耐心认真对待每一位幼儿,时刻把常规放在首位,那么幼儿的日常生活规范就会逐步养成,并越做越好。

老师要不断的自我思考、审视、反省、判断、分析、概括、总结,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工作实践过程,更加自觉的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与师幼互动、与家长互动,因而不仅使自己的学习与实践具有更明确、自觉的方向并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而且使自己的专业素质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得以不断的、更有效的提高,以真正成为儿童健康成长的促进者。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