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大班社会性区角的创设截止日期 : 2016-12-19

作业要求 :     社会性能力的发展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是很重要的,而幼儿在幼儿园的发展离不开区角,因此,设立一个社会性区角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次作业要求需各位老师拟定一篇社会区角创设计划,其中包括设计意图、区域目标、材料投放以及观察记录。  

发布者 :岳彪

大班社会性区角的创设

提交者:学员吴禄林    所属单位:遵义市正安县谢坝仡佬族苗族乡中心幼儿园    提交时间: 2016-12-16    浏览数( 0 )

幼儿园区角活动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设置各种区域,为幼儿提供各种丰富的材料,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意愿选择内容,宽松、自由地进行活动的一种教育方式。我园一直把区域活动作为实施园本课程的重点,如何创设各个活动区、如何投放活动材料、教师如何进行指导等等,都是我们非常关注并一直探索的问题。经过一段时期的尝试、摸索,我们年段在区角创设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思路。
 
一、合理创设区角
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创设不同的区角
我园把区角分为生活区、数学区、语言区、科学区、美工区、角色区、建构区等,但由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以及相应的教育重点不同,创设的区角也应有所区别。
    小小班、小班的教育重点是情感、动作、语言规则。他们刚来到幼儿园,需要适应幼儿的集体生活,需要情感的抚慰,我们为小小班、小班创设了安静区(情感表露、柔软区)、玩具区;他们的动作发展处于关键期,我们把以动作练习为主的生活区作为重点;他们喜欢游戏,但游戏水平较低,以平行游戏为主,我们创设了以娃娃家为主的角色区,并提供一式多份的游戏材料等等。
    中、大班幼儿的教育重点是培养探究能务、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小小班、小班相比增设了科学区、数学区、语言区等。中班阶段是幼儿的游戏高峰期,区角活动以中班涉及面最广、内容最多。进入大班,幼儿的探索能力和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我们撤去了生活区、角色区,把重点放在探索和学习性区角上。
2、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合理布局
    我园班级多,空间结构较复杂,我们充分利用活动室、午睡室、公共区域等空间设置各个活动区,使幼儿园的空间被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使每个角落都成为幼儿操作、学习的场地。有的班有独立的午睡室,那里就设置了建构区、角色区、表演区,避免了对其他区角的影响;现在每个班都有小阁楼,那里又成为图书区的最好选择,光线充足、没有干扰;而班与班之间相邻的公共空间,则成为两个班共享的公共区角,它打破了班级的界限,拓宽了幼儿的活动空间,增加了不同年龄段幼儿之间的交流机会。
 
二、适时、适度进行指导
1、观察是前提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材料恰不恰当,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经验丰富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2、教师介入的方式
(一)平行介入:是指教师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当幼儿对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不喜欢玩,或只会一种玩法时,教师可用这种方式介入进行指导
(二)交叉介入:是指当幼儿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可扮演配角。
(三)垂直介入:是指幼儿游戏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或攻击性的危险行为时,教师直接介入游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这时教师的指导是显性的,
 3、教师介入游戏的方法
    教师不管用何种方式介入游戏,既然介入了,目的应是对幼儿游戏作积极具体的指导。
(一)心理指导
良好的心理环境对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只有为幼儿提供一个能感到宽松、愉快的活动环境,才能激发幼儿的内在兴趣,增强自信心、发挥主动性、创造性。
(二)语言指导
    1、提问。提问主要是用于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及幼儿的具体想法或进行启发引导等,宜用亲切平和的询问,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如,“你想做什么呀?”“你要做什么呀?”等,目的是引起幼儿的思考,逐渐学会辨别是非,作出明确的行为判断。
    2、提示。提示主要是当幼儿遇到困难或不知所措,缺乏目的时,教师用一两句简单的建议性提示,帮助幼儿明确想法,促进游戏顺利开展。例如,玩“菜市场”游戏时,菜卖完了,孩子们的游戏便卡壳了,没法往下进行,教师用提示性的语言“那我们去烧菜吧。”引导孩子们自己动手,这样“小厨房”便热火朝天地开起来了。
    3、鼓励与赞扬。主要是就游戏中幼儿表现出的创造性及正面的游戏行为加以肯定并提出希望。对幼儿在游戏中能自觉遵守规则,克服困难,坚持游戏等良好的意志品质给予赞扬,以强化幼儿正面行为的出现。
 (三)行为指导。
    1、身体语言:是指教师在指导游戏时,利用动作、表情、眼神等对幼儿游戏行为作出反馈。例如,幼儿在游戏中所表现出的创造性行为,教师应该用点头、赞许的目光、欣喜的表情,甚至拍手等表示肯定,对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或一些需要制止的行为,教师可用手势、摇头或面部表情等表示否定。
2、提供材料:幼儿在活动中选择活动材料以及自选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活动的针对性、积极性。在材料不可选的情况下,幼儿的无所事事率最高,交往频率最低。在材料任选的情况下,无所事事率最低,交往频率最高,由此可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让他们在自由选择的条件下进行游戏,能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教师一方面要提供丰富的材料,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情况及时添置新的材料。
    3、动作示范:规则游戏由于有玩法及规则的限制,必须在学会后才能玩。因此,教师要给幼儿作适当的示范、讲解,帮助他们掌握玩法,理解掌握规则。
 (四)个别指导
    要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就必须做到因人施教。所以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应依据目标有计划地指导个别幼儿。
 [案例一:小班益智区里,玲玲在玩图形嵌板。她把图形一块一块地放进像应的嵌板中,高度刚好,但旁边还空出一段,玲玲继续放图形,当她试图把长方形积木放到最后一个正方形嵌板中时,左放右放怎么也放不进去,她开始用目光向老师求助,一直在旁边暗暗观察的老师佯装没看见。玲玲又试了几次还是没有成功。她把长方形积木防在盘子里,准备放弃了。这时,老师走了过来,对她说:“玲玲把这么多的图形宝宝都送回家了!咦,这个图形宝宝怎么还没有回家呀?”玲玲轻声说:“我放不进去。”老师说:“你仔细检查一下,有没有哪个图形宝宝走错了家?”玲玲又看了看嵌板,再把正方形积木放进了最后一个正方形嵌板中,正合适。玲玲满意地笑了。]
    教师的指导要注意适时。在区角活动中,教师不应急于直接知道,而应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让他们在探索中体验成功和失败,有机会自己纠正错误。老师必须依靠自己的指挥作出判断,找出介入幼儿活动的最佳时机。教师的指导还要适度,即知道要留有余地,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幼儿,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学习、探索、发现,使区角活动真正成为孩子自己的活动,从而避免出现皮亚杰所说的“当我们教授幼儿某个东西时,我们正防碍幼儿的创造力的发展”的情况。
 
三、材料的投放和运用
在区角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往往来自材料,幼儿的发展更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所以区角材料的投放至关重要。
1、层次性
 区角材料的投放必须考虑到幼儿的年龄梯度及能力差异,尽量在最大限度上符合“最近发展区”的要求。
(1)注意纵向层次性。同一个区角由于幼儿年龄不同,设置的内容和投放的材料也有差异,以体现年龄梯度。
[生活区都有“穿项链”的工作,小小班老师提供有较大孔的珠子和较硬较粗的塑料线让幼儿学习“穿”的动作;小班幼儿则用小铃铛和较细的彩蝇串项链;而在中班,操作盘里放的是小豆子大小的彩色珠子,对动作的精细度要求就更高了。](2)注意横向层次性。同一年龄段的孩子各方面能力发展水平不一,对材料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同一个区角内容提供不同的材料,便于幼儿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活动。
[小班美工区有剪纸的内容,老师同时提供了几种不同的材料供幼儿练习剪纸,有漂亮的广告纸、画有直线和曲线的色纸、印有小花轮廓的白纸,幼儿可以用剪刀随意剪裁广告纸,可以沿线条剪出彩色纸条,也可以沿轮廓剪下一朵小花,充分体现了能力梯度。我们也注意到材料的摆放梯度,柜子上的材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其难度由浅到深,便于教师掌握孩子的情况,也使孩子有目的地进行操作学习。]
2、动态性
    各班按区角量化表投放材料后,区角内容并不是一直保持不变的,而是随幼儿能力的发展及主题背景的变化,不断进行更换、添加,使材料呈现动态性。
(1)随着主题的开展调整材料。我们在创设活动区角时,有一些是常设性内容,是相对静态的,这是教师根据幼儿发展目标有目的地设计的常规性区角活动,例如数学区、益智区等。而有些区角内容与主题紧密相联,它可以随着主题活动的展开不断变化、调整,是动态的,例如建构区、科学区、美工区等。主题中一些以操作、实验、探究为主的活动内容可以投放在相应的区角中,主题活动收集的资料或物品,也可以投放到区角中,并赋予新的目标和操作要求。
(2)根据幼儿的兴趣及发展水平随时调整材料。当某个区角的主题较长时间不被理睬,或当幼儿已能轻而易举地完成某项任务时,教师就要考虑调整材料了。有时只要对材料稍作调整,又会重新激起幼儿操作的兴趣。
小小班孩子注意力、兴趣持续时间响应较短,老师就利用易吸引他们的新鲜事物来保持孩子活动的兴趣。
[当宝宝对钓鱼没有兴趣时,老师就在池塘里放上“小螃蟹”,于是宝宝们又开心地钓起螃蟹来。当幼儿对舀米、倒米开始厌倦,老师在米筐里放了几个漏斗,这下子,米筐边的宝宝又多了起来,用漏斗可以把米灌到小口瓶中,孩子觉得有趣。
    当幼儿对彩色绉纸编小辫子不感兴趣时,老师增加几个塑料瓶,请幼儿用彩色辫子打扮瓶子宝宝,于是孩子又兴致勃勃地开始编辫子,然后把辫子一卷一卷地绕在瓶子上,一个普通普通的瓶子立刻变成一件工艺品,幼儿的兴趣又被重新激发起来了!]
3、低结构
    一般来说,高结构材料规范、精致且目标明确,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容易达到和检验自己的活动结果,蒙氏教具大多如此。但区角活动并不只是让幼儿学习一些规定和操作程序,或只是进行一些验证性的操作,而应该是通过孩子千变万化地摆弄材料,尝试不同的游戏程序和方法,充分激发孩子活动的兴趣,发挥孩子的多元智能,低结构材料正好符合这样的需要。所以,我们在材料投放时注意高结构材料和低结构材料相结合。我们要求教师在投放材料时,既有买来的现成材料,还要有自己制作的活动材料;既要有成品,更要有半成品。各种瓶罐、盒子、袋子、报纸、纽扣等,都成为受孩子们喜爱的操作材料。为此,幼儿园还特别制作了“收集屋”,专门拜访各种废旧物品,我们动员老师、小朋友、家长共同进行收集。常常可以看到“收集屋”里的物品由少变多,又漫漫地由多变少。各种废旧材料在区角活动中有的被用来搭建高楼大厦,有的被制作成了工艺品,有的成了孩子们乘坐的小火车……
 
(附表格)
 
4、材料的种类
   大班在科学角投放了电线、电珠、塑料、毛线、电池、手电筒、万花筒、纸条等材料,促进幼儿探索、尝试和发现材料的内在不同,激发幼儿对生活中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
   中班在美工区投放了纸盒、纸杯、纸绳、纸盘、彩色纸、瓶盖、毛线、石子、小棍、果壳、彩泥等,并摆放一些具有艺术色彩的作品,让幼儿在这个环境气氛中引发艺术灵感,使幼儿在制作、绘画、捏泥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小班在娃娃家投放了小床、衣服、生日蛋糕、图书等,为各个活动区投放不同的材料,更加激起了幼儿游戏的兴趣,他们在游戏情景中操作,在合作中学习、探索,在玩中成长。
 
四、区角的检查
    为了使我们的区角能真正成为孩子探究学习的场所,为了不段提升教师创设环境的能力,真正推动孩子有效的发展,我们非常重视区角活动的检查和反思,指定了区角活动的检查的制度,且在每次检查后与教师一起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寻找原因,提出建议,帮助教师梳理和提升。
区角反思:反思是为了总结经验,为了改进工作。我们引导教师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反思,从而提高教师创设环境的能力:
(1)区角材料投放的科学性                                 
    对于创设的环境.教师总是有意识的把一些学习性的东西,渗透到游戏中。让孩子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经验和感受。在探索区我们发现孩子们对穿珠子很感兴趣。针对不同幼儿发展能力的不同我们给幼儿提供了大、小不同的木珠,粗细不同的线,幼儿玩着玩着没有了兴趣,这时候我们给幼儿提供了一个情景,帮助小动物穿门帘,孩子们的爱心被激发,穿珠子的目的性也更强了。案例:又如:我们制作了一个锻炼孩子拧瓶盖的树,刚开始无人问津,后来,我们在瓶盖上放上几个水果,请孩子们来摘果子,果然摘果子的人多了,大家都忙的不亦乐乎!再如:为了激发幼儿对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认识,锻炼幼儿夹轻小物体的能力,我们做了爸爸、妈妈和娃娃的头像,幼儿可以根据他们的嘴形把相应的“饼干“喂给他们吃,孩子们体验到了服务他人的快乐,也感受到了游戏的快乐!小班的幼儿感性经验最丰富,所以在投放材料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游戏的情景性,引发幼儿的兴趣,让材料真正和幼儿互动起来。
(2)区角安排合理性
   小班的幼儿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最先关注的就是那些颜色鲜艳的玩具,鲜艳的色彩和饱和的色彩能抓住孩子的目光。因此我在给孩子们提供材料的时候选择的颜色都是选择一些相对比较鲜艳的颜色来吸引孩子的眼球,当然颜色不能太多太杂,结合小班目前颜色的认知特点主要是红色、绿色、蓝色和黄色为主,案例:如在区角“小司机运货忙”中我们就是提供了红的苹果、黄色的梨子、绿色的葡萄,这样在区角游戏的时候还可以丰富颜色的认识。可爱夸张的卡通动物造型,更为孩子们所爱不释手。结合这一特点,我们在选择区角环境内操作材料的造型方面多以小年龄幼儿所熟悉的小兔、小乌龟、长颈鹿等。例如:在建构区垒高的游戏中我们做了小鹿、小老虎、小乌龟三个小动物,孩子们不仅体验到垒高的乐趣,同时也会观察原来他们的尾巴都不一样,身上的花纹也不一样,耳朵更是不一样呢!在小鹿和小虎的身上钉一些纽扣,孩子们就可以给他们打扮身上的衣服了!孩子们在这个区域中获得的经验就不仅仅是垒高的能力还有学会观察、比较的能力。
(3)幼儿活动的投放性
     区角活动其实和我们的平时的学习活动也是紧密结合的,很多时候我们正是借助区角来帮助我们内化学习活动中的内容,在设计区角活动的时候可以考虑这些材料的多功能性。例如:我们在益智区中制做了打扮小蝴蝶的游戏,孩子们可以根据蝴蝶身上的洞洞找到适合它们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镶嵌到蝴蝶的身上,平时我们在学习活动的时候也可以利用这些材料丰富它们对图形的认识。
   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经验和能力都是不同的,区角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能为不同能力、不同兴趣的幼儿提供适于其发展的活动环境。因此,我们在区角活动中应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投放材料时,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使材料“细化”,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案例:在益智区我们投放了“帮螃蟹找腿腿”的游戏,每个螃蟹有八条腿,我们就用一种颜色的8个夹子都贴上数字1,换种颜色的夹子贴上数字2……以此类推。个别能力强的幼儿能感觉教师介绍过的玩法和螃蟹身体上的数字和点子,帮螃蟹找到8条腿,而且都是数字宝宝1的。对于能力稍差的幼儿,他可以寻找到有数字宝宝“1”的夹在上面,但是腿不一定是8条。而对那些只对夹子感兴趣对数没有一定认识和概念的孩子刚开始我们可以允许他们随意夹,慢慢的去引导他。而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得到了不同能力的发展。
(4)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投放哪些材料最能吸引幼儿?怎样投放才能最大程度激发幼儿的持久性,以及有效性呢?这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我们对区域材料的投放方面作了一次试探性研究,以最大效度发挥区域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提高它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教师提问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一种广泛应用的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有助于引发幼儿思考与学习主动性。教师提问是技术,更是艺术。教师提问可以分为:
1、描述性提问。即指示幼儿细致地观察并描述事物。如提问“妈妈的眼睛长得什么样?”
2、比较性的提问。即启发幼儿比较事物的异同。如提问“三角形和正方形有什么不同?”
3、分类性提问。即启发幼儿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提问。如提问“说说哪些植物是蔬菜?哪些植物是水果?”
4、假设性提问。即启发幼儿想象的提问。如提问“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水,人们怎么办?”这种类型提问,可以培养幼儿想象力、扩散思维能力。
5、选择性提问。即对几种结论进行取舍的提问。如“你认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谁的本领最大?”等。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幼儿辩别事物的能力。
    我们就是这样扎扎实实地建构区角,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区角的检查和反思中成长起来了。首先,全体教师对区角的创设态度非常认真,有了很强的责任意思;其次,在一次次的检查反思中教师明白了材料投放的重要性和一些策略;最后,就是教师对自己在区角活动中的角色有了一些认识和体会,但还需要继续探究。总之,区角活动的检查和反思推动着教师们进步、孩子们的发展,我们将把区角检查和反思进行到底。
 
五、区域活动观察记录反思
 
六、图片展示

老师评语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