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标题 :补充《如何利用本地区民族特色文化来结合开展幼儿园游戏课程活》)截止日期 : 2016-12-19
作业要求 :贵州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有许许多多的乡土民族文化,以及各种各样的民族特色游戏活动,请各位老师以本幼儿园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的少数民族特色游戏活动,以校本研修的形式,开展关于《如何利用民族特色文化来结合开展幼儿园游戏课程活动》的园本研修活动。需上传校本研修活动记录,以及研修现场图片。注:本幼儿园参加本次国培计划的老师组织本幼儿园其他参加本次国培的老师为一个小组,若本幼儿园只有一位或者两位老师参加本次国培计划的,可以组织本幼儿园未参加的其他老师开展本次园本研修。
发布者 :岳彪
提交者:学员高婷婷 所属单位:遵义市新蒲新区喇叭镇中心幼儿园 提交时间: 2016-12-16 浏览数( 4 )
一、教育与人类文化
民族文化何以成为幼儿园重要的课程资源,甚而至于其重要的教学内容?
文化的字源解说
1.中文
“文”字若干层引申义:其一,为包括语言文字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其二,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其三,在前两层次意义上,更导出美、善、德行之义。
“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主要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后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
“文化”,以文教化之义。
2.西文
Culture
简言之,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被称为“大文化”。
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中称,“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这“共业”包摄众多领域,诸如认识的(语言、哲学、科学、教育)、规范的(道德、法律、信仰)、艺术的(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器用的(生产工具、日用器皿以及制造它们的技术),社会的(制度、组织、风俗习惯)等等。
卡西尔认为:“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文化,可以被称之为人不断自我解放的历程。语言、艺术、宗教、科学,是这一历程中的不同阶段。在所有这些阶段中,人都发现并且证实了一种新的力量——建设一个人自己的世界,一个理想世界的力量……这些力量不可能被归结为一个公分母.它们趋向于不同的方向,遵循着不同的原则……所有这些功能都是相辅相成的.每一种功能都开启了一个新的地平线并且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一个新的方面。”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被称为小文化。
1871年英国文学家、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指出,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是狭义文化早期的经典界说。
在汉语言系统中,文化的本义是“以文教化”,属于小文化范畴。
文化的结构
关于文化结构,有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分说;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说;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四层次说;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六大子系统说,等等。
1.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
2.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各种规范构成的制度文化层。
3.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关系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行为文化层。
4.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蕴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层。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具体而论,心态文化又可以再区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子层次。
中国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东亚大陆这片广袤土地上所创造出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伟大贡献。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文化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华文化的类型和特点
1.伦理类型的中华文化
这种文化类型不仅在观念的意识形态方面发生着久远的影响,而且还深刻地影响着传统社会心理和人们的行为规范,孝亲敬祖,尊师崇古、修己务实、不佞鬼神、乐天安命,等等。这些在几千年农业宗法社会的环境下形成的社会心理和观念形态,渗透到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正因如此,斯宾格勒才把道德灵魂当作中国文化的基本象征符号,黑格尔才说:“中国纯粹建筑在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
有人说,如果把西方的文化视为“智性文化”,那么中国文化便是“德性文化”,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重德,并不是说它轻智,它是一种德智统一,以德摄智的文化。
把人伦的观念,贯穿到天地万物之中,这正典型地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伦理型特色。
北宋哲学家张载:“乾为父,坤为母;子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正蒙•乾称篇》)
“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无告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
在中华文化系统内,孝道被视为一切道德规范的核心和母体。
2.中华文化的特点
特点一.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中华之名词,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族名。故春秋之义,无论同姓之鲁卫,异姓之齐宋,非种之楚越,中国可以退为夷狄,夷狄可以进为中国,专以礼教为标准,而无亲疏之别。其后数千年,观杂数千百人种,而称中华如故。以此推之,华之所以为华,以文化言之可决也。”(《中华民国解》,《民报》第15期,1907年7月。)
特点二.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
安土乐天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德,若此则天下治。”(《墨子•兼爱上》)
特点三.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
家国一体
特点四.尊君重民相反相成的政治文化
特点五.摆脱神学独断的生活信念
“凡人之性者,尧舜之与桀跖,其性一也;君子之与小人,其性一也。”(《荀子•性恶》)
特点六.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
特点七.经学优先并笼罩一切文化领域
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
1.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意涵
文化精神是相对于文化的具体表现而言。文化的具体表现,包括器物、制度、习惯、思想意识等层面,无不和内在的文化精神相联系,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所有这些文化现象中的最精髓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是指导和推动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念。
2.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
内容一.天人合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正蒙•太和》),以完成人道,实现天道,最终达到天道与人道的统一。
内容二.以人为本
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敬妇从,兄友弟恭,朋友有信。
内容三.刚健有为
健动学说
独立人格思想:“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论语•泰伯》)
内容四.贵和尚中
和而不同
有容乃大。
3.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功能
功能一.民族凝聚功能
“中华一体”的民族认同
“大一统”观念的理性自觉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民族凝聚力形成并发挥作用的思想基础,也是它的思想核心。民族凝聚力作为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作为民族文化对其全体成员的吸引力,作为统摄人心、团结族类的精神纽带,它逻辑地要以文化基本精神为思想依托。没有民族文化基本精神的存在,没有它的感召力量,就没有真正的民族凝聚力。
功能二.精神激励功能
中华文化中刚健自强的精神,在两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一直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不断前进,坚持与内部的恶劣势力和外来的侵略者作不屈不挠的斗争。
中华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精神,激励人们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努力在现实生活中去发现人,实现人的价值。
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以合为贵的精神激励人们自觉地维护整体利益,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功能三.价值整合功能
中华古代文化多元一体
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作为全民族共同的精神成果,在其演进的历程中,逐渐形成了文化的大传统。天人合一、刚健有为、人本思想、贵合尚中成为全社会广泛认同的文化观念,它超越了地域和阶层,成为牢固的文化心理。代代传承,不为外来的力量所打破、所改变。在文化大传统的熏陶下,原有的地域文化所蕴涵的文化小传统,既表现出中华文化的共性,又保留了自己的特殊性,即个性,内容更加的丰满,有的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新的传统。
中华古代文化中,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往往交互渗透,彼此兼容,很难简单地截然分开。
中华传统文化的整体价值系统
价值观是一种评价性的观点,它既涉及现实世界的意义,也指向理想的境界。具体而言,价值观点总是奠基于人的历史需要,体现了人的理想,蕴涵着一般的评价标准,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外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并作为稳定的思维定势、倾向、态度,影响着广义的文化演进过程。
中华传统文化在其历史发展中,通过对天人、群己、义利、理欲等关系的规定,逐渐展示了自己的价值观念,并在儒、道、墨、法、佛诸派的价值原则中取得了自己的自觉形态。
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多元的价值取向,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冲突、紧张和内在关联、互补的关系。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因素
经世思想
变易思想
民本思想
二、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哪些民族文化的内容应该成为幼儿园重要的课程资源或重要内容?
(一)适宜幼儿发展的民族文化内容、符号系统
1.与幼儿生活世界紧密联系的民族文化教育内容和符号;
2.符合幼儿兴趣、能调动幼儿积极参与的民族文化教育内容;
3.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教育内容;
4.具有一定挑战性、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民族文化教育内容;
5.利于幼儿操作、方便幼儿在行动中获取关键经验的民族文化教育内容。
第一部分:中华传统文化
教育人类学认为,要对教育作出正确理解,必须考虑一个在教育方面有意义的关系范围的广泛开拓,这种开拓要超过以往把教育视为一种孤立现象所探讨的范围。这一理念在今日我们思考学前教育课程以及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视野拓展的时候仍然深具意义。幼儿园的课程与教育活动不仅指幼儿园的上课或集体教学,而是指儿童的学习经验、预期的学习结果以及教学过程中诸多影响层面等,其中儿童生活的社会共同体文化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层面,是幼儿园课程及活动设计可资利用的重要文化教育资源。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有着异彩纷呈的文化表现形式,其中丰富多样的区域性文化、渐显神秘魅力的民族医药、特色突出的节日习俗、独具一格的民族乐器、风格各异的民间玩具以及多资多彩的民族艺术都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提供了丰厚的资源沃土和广阔的教育空间,而且这些资源都可以设计出本土文化中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很丰富,对这些资源的利用更集中地体现了教育的精髓,即促进儿童发展与生活贴近、与他们生活其中的共同体文化贴近,从而更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丰富性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