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让信息技术走进语文课堂

2016-11-04  发布者:黎起展  浏览数( -) 【推荐】

 

让信息技术走进语文课堂

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工作,也逐渐进入了我们的语文课堂。语文,是学生个性差异表现最突出的学科,也是资源极为丰富的科目,信息技术强大的存储与检索功能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是非常有利的。让信息技术走进语文课堂,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丰富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变得更主动,真正让语文教学实现“小课本,大课堂”。

一、信息技术走进语文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以课程本身的内容来看,图像影片为主的动态性资料,比静态的文字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走进语文课堂,使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信息技术走进语文课堂,有利于拓展学习空间,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当遇到与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某一主题时,应搜寻更多的阅读材料加以整理与阅读,进而加深或者拓宽对阅读素材的理解。信息技术走进语文课堂,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提供资源环境,可以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地扩充教学知识量,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自由的,感性的学习空间。

三、信息技术走进语文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这个新概念,正在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并逐渐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其中包括:(1)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2)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3)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4)运用多媒体形式传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让信息技术走进语文课堂无疑是一条有效途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大大增加了学生的信息接收量,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和处理信息的现代化素质。

四、信息技术走进语文课堂,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信息技术的广泛介入,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计算机网络创设的智能化学习环境,是实现主体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理想环境。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在计算机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通过独立探索或者和同伴协作交流而获得和提高的。

信息技术走进语文课堂,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而这样的环境正是创建新型教学模式必不可少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利用多媒体展示的集成性,超文本链接的选取性,大容量存储的丰富性,高速传输的便捷性,超时空交流的共享性等特点,实现语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