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如何提高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意识

2016-11-06  发布者:卜春梅  浏览数( -)

要求教师真正树立让学生参与教学的教学理念,寻找恰当的方法,现将这段时间的尝试总结如下:

(一)创设有趣情境,让学生参与问题的提出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所以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参与问题的提出,这样会激发他们完成任务的动机。组织小组讨论也是如此,可以通过有趣,有吸引力的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

例如:在《财产留给谁》一课的教学设计中。课前准备:用多媒体制作课件,通过图画和文字材料展示一则生活中关于遗产的继承故事,设计一些疑问,以及相关的继承知识。有了这些准备,上课时,首先向同学们展示故事和疑问,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的思维一下子都被吸引到课堂上来了,这完成了情境创设的第一步,接下来当学生要求知道究竟该如何分配遗产时,告诉学生:“现在开始你们就是法律的制定者,解决继承问题需要制定哪些法律条文,就由你们小组来讨论决定吧,看看哪一组制定的更合理,更严密。”通过这样的问题设置,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中,成为问题的解决者,促使他们保持探索的热情和欲望,大大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

(二)恰当分组,合理布置讨论任务

讨论活动是全班性的活动,在讨论的过程中要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进来,都有任务可做,这就需要教师在分组时考虑周全。一般小组讨论可以两人一组(同桌一组)、也可四人一组(前后桌一组)、也可以六人一组等。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多少决定组的大小,并对组员进行调整(如这组学生普遍知识水平较低,可从其它组进行调换)。分组后,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布置相应的任务,如善于发言,思维敏捷有领导能力的学生可以布置为小组长,不善言辞的同学可以担当记录员等。这样让每位学生有事可做,意识到自己也是有价值的,找到一种自我价值的归属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三)激励引导、让学生参与学习评价

    学生在小组内探索、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后,接下来由各组组长汇报讨论的结果,如谁提出了什么结论,谁想出了什么好的办法。通过这种指名的汇报使学生在组长提到自己名字时有一种荣耀感,从而在下次讨论中积极发言,提高参与意识。在评价方法上,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学生也应当成为评价的主体。要根据学生特点,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让学生在互评、自评中得到锻炼,受到激励。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评价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理不合理之分,并可以对学生的方案提出适当的建议。由于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素养和能力,因此对学生的讨论要全面评价,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综合性学习等方面应引起重视。更多运用激励性语言进行评价,以免打消积极性。教师还可以设置评选“讨论之星”的活动,通过学生自己的评选,选出讨论积极,又能发表有价值的内容的学生,及时予以表扬、鼓励,更能激起学生参与讨论的激情。

(四)“点化”旧知识,进入参与角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是教学的最高技巧所在。”其实,这最高技巧就是教师要善于“点化”旧知识,从而启发学生对旧知识进行演绎、归纳、分析而获得新知识。这些旧知识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有成语、有谚语、有画面……很容易动员起学生各方面的感官,使学生乐于参与。旧知识勾起了学生的回忆、思考,启动了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课堂讨论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参与角色。比如在讲“延伸生命的价值”这一知识点时,会涉及到生命的价值怎样才能得到延伸这一问题,学生讨论时找不到头绪。我便提示学生回忆臧克家的《有的人》这首诗,其中的一句是:“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再让学生讨论什么样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什么样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利用语文课本中的旧知识,学生得出了为社会做贡献的人生命价值得到了延伸。这样,学生轻松讨论出结果:“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事实证明,只要一提及这些旧知识,学生就一触即发,再加上教师“点石成金”的指导,足以激发他们参与讨论的兴趣。

(五)提供宽松氛围,培养参与勇气

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强烈的自我显示欲望,常常梦想一鸣惊人,而这种欲望往往与本人的能力存在着很大的距离,由此而导致严重的自卑心理和闭锁心理的产生。这种闭锁心理、自卑心理集中表现在课堂上就是:提到小组讨论,一个个都敛声屏气,不敢在小组中积极发言,生怕自己说错话而让同学笑话。

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必须创设一个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使讨论活动变得轻松愉快,学生在极其愉悦的心境中去探索新知,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以自身的勇敢精神熏陶和感染学生,且应把自己看成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活跃“分子”,态度和蔼,情绪饱满,感情真挚,用自己的热情、执著精神去感召学生。课堂上努力做到对学生温和一点、亲切一点、轻松一点、形象一点、幽默一点,创设学生在愉快中接受教育的情境,通过情感的投入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乐于学习,勇于表达,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们各抒己见,踊跃参与讨论,大胆发言。

要使学生大胆参与,还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这也是消除畏惧心理的重要手段。只有当教师设置的讨论问题学生有亲身体会,有话可说时,他们才会有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之感,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当然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更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摆正自己的位置,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处理好师生间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多给学生创造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还给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讨论真正成为展示学生才华的平台。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