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评价

发布者:翁铭霞     所属单位:那丽镇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2016-11-01    浏览数:0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评价



摘 要:小学数学评价是数学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充分利用作业评价来传送期待,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合理的作业评价方法和内容能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提高教学效果,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给学生以温馨和关怀,有着不可低估的心理教育作用。



 关键词:作业评价 数学教学 多元化 



新课程提倡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维度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如何实现这些评价目标,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学生发展的多元目标要在教学活动中体现,也应当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反馈学生发展的信息。而单一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很难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探索与多元的目标相一致的评价方法,建立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数学课程评价改革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包括学生课堂评价的改革,学数学作业评价的改革,学生学习评价的改革等。本文重点阐述学生数学作业评价的改革。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独立运用和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形成熟练的技能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作业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又一种方式,评价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长期以来,批改作业,评定成绩几乎由教师包办,呈现的评价方式, 是填写单一的“优、良、中、差”等级火或“对、错”或“ABC”等级,这样单一的等级评定,已成为广大学生的“家常便饭”,而学生对教师大量时间批改后的作业,只看成绩,并不加反思。这主要是因为学生错误地认为,作业是自己的事对错与否是老师的事,与自己不相干,没有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也没有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让评分成为人精神生活唯一的、吞没一切的领域,如果一个人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的教育者在人的这种片面表现的情况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们只看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因此,呈现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方式,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其导向、调控、激励等功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一、让作业充满“生命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作业是评价的根本,数学作业评价改革离不开作业设计改革。好的作业不仅具有实用、开放性等特征,还必须富有“生命力”。 

        
新课标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作业改革实践中我们要注意选择利用贴近生活的富有生命力的素材,精心设计作业,让学生在对现实问题的探究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拓展思路,扩大视野,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例如,学习了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后,可设计如下练习: 

        
商海中的欺诈:A时装的统一零售价是1500/套,某时装店以4折的价钱进了货,平时打8折出售,该店平时卖出一套可赚取多少钱?“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店主将原来的统一零售价1500元改为1800/套,然后推出促销价:7折酬宾。该店节日卖出一套A时装可赚取多少元钱? 

        
这样的作业,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所学的分数、百分数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





  二、让作业评价“人性化”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小学数学教育环节中的重要一环,让数学回归文化本源,就需要改革作业评价,使其“人性化”。
        1.
用赏识的语言让评价成为学生进步的阶梯 

        
例如,某老师发现一位平时作业工整、从不马虎的同学,这次却很潦草且有不少笔误,她没有武断地评价,而是进行了深入了解。得知该生当时家里出了事,身体又不舒服时,就表扬了他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这种人性化的关怀,充分鼓励了学生,给予了他积极向上的动力。 

        2.
用期待的语言让评价给予学生进步的动力 

        
例如,本班这一学期刚转入一名外地生,数学基础很差,两次单元检测下来都只有三、四十分,但学习态度比较认真。在第三次数学检测中,这位学生意外地得到了59分,我在他的成绩单上画了一个大大的笑脸,并写上“59+1=60。当他疑惑不解地来询问时,我满怀期待地说:“你虽然这次考的是59分,但你的认真和努力已经让你及格了。我希望,下次你能真正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第一次及格对他来说意义非凡,他非常开心,校对时也显得特别认真。经过一番努力,他在之后的单元检测中得到了62分,终于真正地及格了。近段时间的几次测验基本上都能够及格,可喜的是有一次居然还得到了78分。这种期待式评价是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具有很强的激励性、导向性。评价时重在激励,贵于引导,皆在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进步与不足,不断明确努力方向,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三、让作业评价“多元化”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让学生参与作业评价,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帮助他们在探索和交流中得到成长。让学生参与评价,在课堂上就必须为他们提评价的时间。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我们应当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保证他们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评价的机会。让学生参与作业评价,不是说所有的作业都交还给学生自己批改,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问题”作业,有目的地选择个别或几个学生,共同批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比较中发现问题、发现差距,进而改善自身、得到进步。 



四、让作业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每个人仿佛都是为了受赏识而生存,为此,教师应尊重学生,赏识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批阅学生的每次作业,从中寻找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自信。特别是对于急需鼓励的中后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获得表扬,奖励次数越多,其行为活动的再发性就越高。及时有度的呈现激励性评价,能有效引起师生情感共鸣。



例如:对于一向爱动脑的学生评语是:你与众不同的见解,真让人耳目一新。



你真棒!老师还没想到的这种做法,我向你学习。



你的头脑真灵活,这种方法比老师的方法强多了。



这真是奇思妙想,棒极了!



而对于聪明的小马虎的评语是:方法很好,仔细查一查,看问题出在哪里?希望你告别粗心,与细心交朋友。



如果再仔细一点,相信成功一定属于你。



对作业认真,字迹工整,但内容有错的评语是:多漂亮的字呀!要是再仔细一点就好了!



而对书写潦草,尚欠认真的学生,给的评议是:做得很好!如能把字写的再漂亮点,就更好了。



针对各种不同的情况,还可以用不同的赞扬和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如:大有进步,再加油!



你真棒,有这么大的进步,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



这么难的题,你还做对了一道,真不简单!



只要全心全意投入进去,什么都难不倒你。



再努力一把,相信你会更好!



一丝不苟,值得学习!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与之建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把作业当作与教师交流的机会。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与成功感,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励。



五、让作业评价成为改变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润滑剂”。



作业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积极的作用。



不同个性的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就有所不同。喜欢学数学的学生,一般做题较认真,能独立思考,解题方法有创造性和灵活性。对这些作业呈现这样的评价:“优+与众不同=优?,优+奇思妙想=+,优+字迹工整=+,优+格式规范=+.”不怎么爱好数学而且性情急躁的学生,作业一般较马虎,对教师发还批改过的作业不认真看,错了也不思考错在哪里。为此,对待这样的作业,评语要讲究艺术性,既不能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还要用委婉的语气表达批评。如,“良+如果能认真订正作业=特优,良+如果能不懂就问=特优,良+如果能认真及时改正=特优。”



对一些不爱动脑筋,作业有抄袭现象的同学,老师的评语是:“B+如果能独立完成作业=特优,B+如能积极开动脑筋=特优”。



“等级+简语”式作业评价是描述学生作业水平,并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这种评价具有很强的激励性、导向性,评价时重在激励,贵于引导,皆在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进步与不足,不断明确努力方向,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时期,各个方面很不稳定,因此,评价不能一成不变,一以贯之。对学生的评价,尽可能地以个性特征为参照,注重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淡化横向比较。教师要善于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及时于以表扬、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比较中树立信心,在评价中不断进步,真正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因此,评价的结果应具有激励导向作用,更应具有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评价时教师应尽量从积极的方向,把鼓励和批评两者巧妙的结合起来,在表扬时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批评时又肯定了其进步的一面。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六、让作业评价成为学生转变的“调节剂”。



比如,对上课爱做小动作,因而影响学习的学生说:“最近你进步不大,你能告诉老师是什么原因吗?从你平时的各项表现来看,你是一个聪慧的孩子,所以老师肯定你能把数学学好,老师愿意给你帮助,我们共同努力吧”。



对于表现有进步的学生,老师可以对他说:“你的字进步可真快呀,比我小时候写的好看多了,老师还要向你学习呢!本次作业为优”。“你总是第一个交作业,批改你的作业,真是一种享受,本次作业为优”。



对于一些偏爱体育运动,却放松自己的同学说:“运动场的英姿让教师久久难忘,但老师同样希望看到你课堂上出色的表现和漂亮的作业”。



无论是一句赞美的话,一个赞许的微笑,一则善意的批评,学生阅读后,激起的是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因,获得是学好数学的信心,倘若改用“上课不听讲,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做”等语言责备,学生将会产生逆反心理,由此也会影响其学习数学的信心。



另外,为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他们留下成长的足迹,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记录袋里的资料可以有学生最满意的作业,最满意的考试试卷,还可以有每周的荣誉小奖章,以及学生的课堂实践作业等。成长记录袋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同时,也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提供了方便。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去研究探索,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学生创设发展的舞台,激发新的学习动力,扬起冲向知识海洋的风帆。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月。 

2.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博才网



 



 



 

附件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