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西湖

发布者:曹瑞敏     所属单位:钦州市钦南区犀牛脚镇平山小学     发布时间:2016-11-02    浏览数:0

 

6.西湖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厅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       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造句。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教学重难点:

1.       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西湖的美丽。

2.       学习比喻句的写法,会写比喻句。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巩固生字。

二.   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1.       复习第一自然段。

(1)       教师引导: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了西湖那如诗如画般的秀丽景色。

(2)       回忆杭州有什么样的美称。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这一段描写的是站在西湖边放眼远眺的情景。

(1)       三面是山,而且山很有特点。层层叠叠、连绵起伏、颜色多变,就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2)       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犹如”是好像的意思,这是一个比喻句,说明湖面很平、很亮。

小结: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

(3)       自由读。

边读边想象西湖面上点点白鸥飞掠的景色。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思考:十里明湖中是怎样的景色?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哪些句子令人仿佛到了仙境?

(2)       了解相关知识。

A.     关于白堤和苏堤。

B.      关于湖中的小岛。

(3)       理解句子。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绿树丛中。

从这两句话中,能够体会到十里明湖满眼绿色:山绿、水绿、树绿。句中将“白堤”“苏堤”比作“绿色的绸带”,写出了它的绿、它的长、它的柔。

教师小结:

鼎足而立的湖中三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像三颗绿色的宝石,巧妙地镶嵌在这碧玉似的镜面之上。苏堤、白堤则像两条飘逸在这镜面上的缎带。水映山容,使山容益添秀媚;山衬水态,使水态更显柔情。这山与水美妙而和谐的结合,每每使游人如有身在画中的感觉,环湖绿茵连绵,花木扶疏,亭台楼阁,点缀其间,极具情趣。

(4)       回答问题:为什么说到了西湖,就仿佛仙境一般。

这句话将“西湖”比作:“仙境”。“仙境”是人们幻想中的美丽的地方,从这个比喻句中可以感受到人们对西湖的喜爱。

练习用“仿佛”说一句话。

4.       学习第四自然段。

(1)       想象“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2)       为什么说“人们泛舟湖上,会觉得天上人间全都溶化在月色里了”?

西湖是夜景很美,眼前有明月、轻风、湖水、华灯,耳边有悠扬的琴声,在月色中,这一切显得多么迷人哪!

(3)       想象: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音乐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感觉?

(4)       练习用“宛如”说一句话。

5.       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三.   总结全文,朗读品味。

1.       我们循着“远眺西湖——近赏湖中——月下游赏”的线索,细读了课文,领略了西湖人间仙境般的秀丽景色,我们应该怎样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呢?

2.       学生进行朗读练习,背诵练习。

(1)       自由读课文。

(2)       练习背诵。

板书设计:

6.西湖

远眺  山峦  湖水

近赏   湖堤  小岛

夜游   华灯   琴声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