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浅谈如何听评课

2016-11-03  发布者:黄祖能  浏览数( -)

浅谈如何听评课

 

听课与评课是教学常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业务上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重要途径。听课教师要科学地分析所听课的水平,并给予正确的评价,对一个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教学思想的完善、教学特色的形成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听评课的方法和要求总结如下:

一、听评课的基本要求

听课前要充分做好准备,充分了解该堂课的教材内容、难点、重点、分化点、大纲和考纲的要求。对该课所用的仪器、教具等尽可能的熟悉,并做一个大概的课堂设计,以便于听课时观摩和课后交流。

评课应以评价这一堂课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主,要求做到公正、客观、准确。

听评课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所以,听评课应以交流和观摩为主要形式,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为目的,尽量避免挑刺式评课。

评课和听课都要有记录,着重点应放在体现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方面,避免记成流水帐

二、听评课的基本内容

1、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要求学生通过教学过程达到的学习效果和行为。听评课时,通常通过教师的教案和教学过程,看教师对教材的意图是否明确,对大纲、考纲要求是否熟悉,能否准确把握和构建以下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

要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点及教学目标要求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

2)能力目标:

应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如:认识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

3)德育目标:

较好挖掘教材的思想性,有机结合教材内容,不留痕迹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以达到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科学素质、建立正确人生观的目的。

2、处理教学内容

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教材和大纲早已确定的,但不同教师上同样内容的课差异却很大。听评课时应注意把重点放在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处理教材的方法和驾御教材的能力上。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评价。

1)科学性:教学设计要合理、严谨、无科学性错误。

2)系统性:对教学内容分析、处理恰当,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容量适度,环节连贯、紧凑。能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重点突出,难点把握准确,课堂结构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

3)目的性:教学目标不仅教师要明确,也必须让学生明确,什么知识点需要了解,什么内容应理解掌握,什么时间学生需完成什么内容,让学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真正重要的地方。

3、观察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手段。是课堂教学中最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能力和教学素质的环节。尽管教学无固定的方法,但都应遵循科学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和巩固性原则。

4、查看上课效果

教学任务是否按时完成,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是否能主动参与和配合教师的教学。课堂练习和提问正确率高,学生回答问题准确严谨。

5、评价教师素质:对教师素质的评判应把重点放在教学基本功上。

1)专业知识: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教学中无科学性错误。

2)教态:仪表端庄,教态自然,举止大方。

3)语言:用普通话上课,语言准确,生动简练。

4)实验操作:在课堂上,教师对实验的演示时机、位置把握得当,照顾到全体学生。课上演示和实验操作熟练准确,并达到良好效果。

5)板书:详略得当,布局合理,字迹工整规范。

三、课后评价

课后评价是教师听课与评课的重要环节,是老师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机会,虽然课后评价形式不拘一格,但应体现在以下几个层次上。

1、综合评价

从总体上评价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内容的编排,教学进程的安排,教学环节的处理,教学效果的评估及这节课的得失与建议等进行一次综合性的概括。

2、环节评价

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某些具体环节予以评判。如难点的化解、教具的使用、课堂提问和解答、实验的演示和操作、课的开头和结尾方式等。

3、交流评价

通过讨论和个别交流的形式对一节课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共同对该堂课的各个环节进行完善或补充,综合各方面的意见,通过评价而使其课堂的设计与教学更趋完美。

听课、评课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展示、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水平提高等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听课、评课过程,是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提高的过程。因此,听课、评课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业务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