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2016-11-03  发布者:黄深盛  浏览数( -) 【推荐】


一、教学目标分析

一年级下册教材已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本节课学生将继续学习这两种平面图形,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操作、合作交流及思考的能力。重点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难点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分析教材,让长方形与正方形并驾齐驱。新教材中从课题名,到新授内容,再到练习,都强调“长方形和正方形”,自始至终对这两个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平等对待,让这两个概念并驾齐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习惯把长方形、正方形并列起来使用,因此教材的编排是符合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时可让学生先观察物体,引出长方形、正方形的概念,再利用长方形、正方形纸,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探索二者的边和角的特征,沟通它们的联系。

沟通联系,淡化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区别。正方形具有长方形的所有特征,又具有独特的个性。要正确理解这两个概念要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但是基于前面的分析,本课教学时在探究出它们各自的特征后,应淡化它们之间的区别,重点沟通它们的联系,只要让学生知道正方形具有长方形的特点,正方形和长方形可以动态转换即可,而不必要求学生总结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因此,当学生归纳概括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之后,应引导学生找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相同点:都有四条边,对边相等;都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特点

1.以参观数学乐园引入。

多媒体呈现乐园场景:由三角形和长方形组合而成的大门,长方形的游乐场,游乐场里有长方形的跷跷板、正方形的石桌、长方形的石凳、三角形和长方形组合而成的房子,还有长方形的公示栏、长方形的门窗、正方形的开关盒、长方形的草坪上种着各色的花草,各色花草形成一个个小方块……

(1)设疑:这些美丽的画面里含有哪些平面图形?  (相机抽象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2)多媒体显示乐园场景,重点突出长方形或正方形形状的物体画面,同时在黑板上出示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3)引入课题: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2.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感知。根据原有认知经验,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任意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直角梯形、长方形、正方形各若干个。)

(2)质疑:有四条边和四个角的图形不一定是长方形或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角藏着哪些秘密呢?

(3)猜想。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黑板面、课桌面以及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正方形,猜想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

(4)验证。引导学生利用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皮筋等材料,分组验证自己的猜想。  (学生可以用直尺量,或把长方形、正方形纸对折,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比一比,说明它们    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5)总结。汇报,形成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教师相机讲解“对边”、“邻边”、  “长”、“宽”、“边长”等概念。)

(6)反思。让学生说出验证的方法与操作的    过程。

(7)巩固。

①举例。让学生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物体。

②判断。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学具各一个,摆在桌面上,然后按照教师的提示摸出图形。

③填空。先量一量以下长方形和正方形中各边的长度,再填空:长方形长(  )厘米,宽(  )厘米。正方形边长(  )厘米。  (图略。)

④拼摆。

A.用6个同样的小方块,能拼成一个长方形吗?说说是怎么拼的,有哪些拼法。

B.用16个边长都是1厘米的小方块,能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吗?你能想到几种拼法?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受传统教法影响,多数教师比较重视“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这一关系,往往将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开教学,从一般到特殊,先教学长方形的特征,再教学正方形的特征(也有少数教师从特殊到一般进行教学),最后谈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突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这样的教学条理分明,进程比较容易调控。但很显然与新教材的编写意图不一致。不强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殊关系,让学生把它们当做两个独立的、平行的概念学习,能降低学生学习的负担。本环节在充分分析教材意图的基础上,始终让长方形和正方形同时亮相,并给予同等关注。教学时,需要注意几点:一是不要刻意    将正方形与长方形区分开。当我们将长方形与正方形并列时,长方形的概念实际上已被狭义化了(即此时的长方形仅指邻边不相等的长方形),多数学生会按设计的意图理解,但也难免有学生在举例、分类时将正方形归为为长方形。出现这种情况时,要允许学生将正方形当长方形看待,且讨论边的关系时只要学生得出对边相等即可。二是不强调也不回避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不强调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主要是考虑三年级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如果有学生在交流时提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教师应肯定这一结论的科学性,但不宜将这一结论大众化。三是在探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时,要让学生对其共性有所体验。如通过折叠探究图形的特征、按要求摸图形环节既能强化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理解,  又能让学生在折、摸等过程中,感受到正方形的对边也相等。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二)关注联系,引导学生寻找共同点

1.折一折。用长30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说说怎样折,所折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为什么。

2.猜一猜。在信封里藏着一个图形(告知学生该图形不是长方形就是正方形),抽出这个图形的一部分,三次分别定格为图1、图2、图3,让学生猜猜信封里装的可能是什么图形。(1)出示图1,问:信封里装的是什么图形?为什么?

  

(2)出示图2,问:和图1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信封里装的是什么图形?为什么?

(3)出示图3,问:和图2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能不能猜出信封里装的是什么图形?  (上下两条边已经比右边的边长了,一定是长方形。)

3.说一说。引导学生交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共同点,得出结论:都有四条边,对边相等;都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直观的操作活动中,体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和共性。折一折,让学生感受到当长方形的长和宽一样长时就转变成了正方形,无形中渗透了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的思想。猜一猜,让学生在从不能确定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到能确定是长方形的判断过程中,主动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进行推理,比较它们之间的区别,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说一说,  旨在引导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区别,  并重点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

(三)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巩固知识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