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郑人买履教案

2016-11-04  发布者:陆文海  浏览数( -)



《郑人买履》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讲寓言故事。



    4、寓言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探究:



    1、导入新课:同学们谁自己买过鞋?能说一说你如何买的吗?(先挑选,再选号码,接着试穿,最后付钱。)



    这么看来买鞋子对我们小学生来说也很简单,但在古代却有一个大人却不如我们聪明,因为买鞋闹了一个大笑话。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个故事?



    2、今天我们就要再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寓言小故事《郑人卖履》。(板书课题,指导学生书写“履”字。)



合作交流:



一、理解课文,读准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同学们课下已经预习过了,同学们再来读一读,把字音读准,把握不准的标出来。



    2、学生自由读



  注意那些你把握不准的字的读音。听他读的和你读的有何不同?



  指名读正音(吾wú 宁nìng duó 度dù)



  再指名读



  教师提示指出:有个字出现了3次,两个读音。你知道是什么吗?(度duó——量长短;度dù——尺码)为什么?(若不知道就留在理解时解决)



    出现了两个通假字,你知道是什么吗?(“坐”同“座”;“反”同“返回”。)



  齐读课文



品读体验:



    二、再读课文,读懂理解



   1、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够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了,下面让我们仔细地读课文。同学们先想一想有什么好的办法,能读懂了这个文言文的小故事?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1)结合注释;



   2)反复朗读;



   3)联系全文;



   2、下面同学们就先自己运用这些方法学习学习,难理解的地方标出来,然后小组交流解决。



    1)学生自学



    2)小组交流



    3、把你们小组有争议的地方提出来,咱们全班共同研究一下。



  要求:一位同学站起来发言时其他同学要仔细地听,如果你有看法想法,可以立刻站起来给以补充、甚至谈出你的不同的见解。



  哪个小组在理解的时候解决了这个问题?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重点研究。



  出现的问题:



    1)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鞋呢?)



    2)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国有一个人想去卖一双鞋,先自己量了脚的尺码,放在座位上。等到他走到集市上时,忘记拿量好的尺码。)



    3)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他拿起鞋子,才说:“我忘记拿量好的尺码来了。”于是,赶紧跑回家去拿尺码。等到他赶回来时,集市已散了,鞋子也就没买成。)



    4)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4、哪个小组愿意来讲讲这个故事,其他小组仔细得听,看他们和你理解得一不一样?



    1)不一样。谈出来



   2)一样。再请同学讲一讲。



    5、读书明理



    1)最终这个郑国人也没有买到鞋,为什么没有买到?谁能说说文中那个买鞋者给你一个什么样的印象?



   (《郑人买履》中的买履者是一个十分死板,固执的又愚蠢的人,文章在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之后,勾了买履者相信量好的尺寸,不相信自己脚的愚态,讽刺了死搬教条者徒劳无益的结局。告诫我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于形式,要注重实际。)



   2)说出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谈了它的现实意义。



    寓意: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际出发,教条主义的人。



    现实意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懂得灵活运用和变通,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



巩固延伸:



三、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阅读古代的寓言故事,并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则寓言故事参加班级组织的故事会比赛。



    3、查找“郑人买履”这个成语的近义词或带“履”字的成语,全班进行交流。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