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2016-11-06  发布者:陈彩仁  浏览数( -)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摘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孩子的行为习惯决定着孩子的明天,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明道理,立规范,加强养成教育;二、加强监督,强化行为习惯;三、树榜样,师之品行;四、定期评比,促进行为规范化。

关键词:培养  农村小学生  行为习惯

    陶行知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也就是说: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的确,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实在是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重要得多。特别是经济发展的今天,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这些留守儿童生活在相对贫困的农村地区,留着家里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顾孩子的一切,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这些监护人多数是年龄大,文化素质低,过于溺爱,放任自流,于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显得重中之重了。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需要我们教师用更多的关爱,用更长的时间,更细致的呵护才能养成。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处世,它都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细技末节,从而主宰你的人生。毫不夸张地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决定着学生的明天,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呢?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明道理,立规范,加强养成教育

    行为习惯包括很多方面,有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等等。在培养学生这些习惯的时候,除了落实一日常规外,更重要的是根据他们的年龄及其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特长,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在这诸多习惯中,学习习惯的培养极其重要,抓好它可以促进学生其它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道理,从思想上加以认同,只有明白这道理,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按照老师退出的要求去做,因此,老师的释疑解惑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当小学生开始学习写字的时候起,老师就应教给他们正确的书写姿势,笔顺规则,字形各部分的比例,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同时教写字的一些基本要求,即横平竖直,大小均匀整齐,书面干净整洁等。教师要逐一讲清要领,反复示范,但有的学生书写时头距离桌面太近,姿势极其不端正,若长此以往,势必对他们的视力造成影响。为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负责,每次上课我都会要求他们端正坐姿,看书写字与书本要保一本书的距离。

二、加强监督,强化行为习惯

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性,可以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它又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期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才能逐渐了解、逐渐形成一种习惯遵守。例如:要求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学生在第一周会做到,到了第二周就会有大部分学生渐渐淡忘,这就要求教师反复强调,反复检查预习情况,对做得好的同学加以表扬。还有教会预习新课的方法,预习是促进学生积极自主,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条件。我们每天结合要学习的内容,布置一些深浅恰当的预习要求。如:让学生课前动口读读例题,初步看能看懂例题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动脑想想例题中运用了什么解题方法,思考自己会用什么方法进行解答;动手写写,结合例题的方法自己能否做一些与例题相仿的联系,把预习的收获与他人分享。上课时结合自己的预习带着知识的重难点认真听教师讲解或与他人讨论,让每一个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预习方法。

三、树榜样,师之品行

    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太阳,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的行为刚开始都是模仿而来的,一个有良好习惯的老师才能带出一批有良好习惯的学生。比如: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的习惯,首先教师应发挥示范作用,要用师者的行为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学生经常看到教师专心致志、兴趣盎然的读书,便会被老师的行为所感染。在课堂里,我们可以把书中精彩的片段声情并茂的读给学生听,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久而久之,教室里则弥漫着浓浓的读书氛围。我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会在早读课前安排学生读书。同时,在教室设立读书角,为同学们的课间、课外阅读提供方便。图书角的书主要发动同学捐赠,并定期进行更换。这一方法切实可行,效果也非常明显,孩子们爱读书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形成了。

四.定期评比,促进行为规范

评比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我们应加强学生干部的巡查,同学们的互相监督,通过检查反馈,督促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在“清洁校园,美化校园”班级评比活动中,进行周、月评比、总结。学生干部加强监督,学生自觉地管理好自己,促使少数没有达到规范要求的学生自省,从同学的建议中认识自己,使自己的行为规范化。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日积月累,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习惯。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的今日的我们;今日的习惯决定了明天的我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今天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