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古诗词专题训练

2016-11-09  发布者:张振营  浏览数( -)

一、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诗,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问题: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答: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

2、中间四句既写出了环境的极静极美,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旨趣,富有言外之意。试作简要分析。

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种清幽寂静的环境,正适合诗人的情调和兴趣。他性情如飞鸟,向往自由,心境如止水,万事皆空。

3、“万籁此俱寂”和“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假如周围一片喧嚣,人们也就不会在意钟磬的袅袅余音。诗人在这里是以静写动,以动衬静。

4、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5、欣赏“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或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

答:既写出了环境的极静极美,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旨趣,富有言外之意。

二、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全诗三层意思:﹙1﹚出使路线     ﹙2﹚沿途风光      ﹙3﹚最新消息

2、谈谈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答:这一联既是实写塞上秋景,也是以征蓬、归雁自比。游子见枯蓬随风飘荡,会产生身世浮沉之感;望秋天大雁南飞,常引起乡思之愁。

3本诗写景有何特点?

答:本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为空间实体,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为千古名句。

            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筁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写出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本诗抒写长期贬居生活的艰辛和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

2、“怀旧空吟闻筁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一联有何深意?
答:这一联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诗人在外二十多年,如今召回京城,许多旧友已经去世,只能吟诵“闻筁赋”表示怀念;诗人以王质自比,说明自己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了。

3、凄凉地”“弃置身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被朝廷长期冷落的不满。                                           4、三、四两句分别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向秀的闻笛赋、王质的烂柯人表达了世事沧伤,亲朋凋零的伤感及贬谪时间太长的不满和慨叹人事全非,时光不再的思想感情。               5、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表现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6、体会空吟的表达作用。答:对人事全非,时光不再的慨叹,对友人的怀念。

                 四、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情?

答:表现了作者慨叹功业未立和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

2、词的上片写景,以异字统领以下背景: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3、概括上下阙的内容。

答:上阙描写荒凉的秋景,以显示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重。下阙抒情,慨叹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

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分析其作用。       答:群山连绵,烟雾茫茫,夕阳西下,一座孤城的城门紧紧关闭,作用:表现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重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答: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念家乡的情怀。                            6下阕抒发的感情是:思乡、爱国、渴望建功立业。 

浣五、溪纱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表达了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年华流逝的伤感。                          2、理解下列诗句                                                     1】夕阳西下几时回  既是写景,又是词人心情的反映。借景抒情,生动地倾吐了满腔的惆怅,抒发了对年华流逝的感伤,也暗含了但愿美好希望重现的情怀。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前句是伤春,后句是伤别,将景物与人事紧密连在一起,景中寓情,含蓄委婉地抒写了伤别怀旧之情。               3、“无可奈何花落去”暗寓了人事无常的感慨,饱含着无限怜惜、凄楚的感情。  4谈谈你对“独”字的理解。答:“独字”写出了词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           5、谈谈这首诗在艺术风格上的特点:                                     答:工于造语,不用典故,善于用白描手法写景抒情。

                      六、相见欢  [南唐]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1、请你对此词作简要赏析。                                             答:这是一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的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                                            2词的下阕用了 比喻 的修辞手法,用 一团乱丝线() 来写离愁,形象地表现离愁的  纷繁和难以解开

3上阕中的“锁清秋”的“锁”字最是绝妙,请写出你对“锁”字的理解。      答:   被锁者,其实不是清冷的秋天,而是人。被锁在深院中的人,悲愁无尽,只有清冷的秋天相对,感到多么的寂寞。                                 4、4、下片中,作者怎样抒写“离愁”?试简析。                                此词用丝缕来比喻愁思,用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                                                          5、上片写景有什么特点?                                              答:上片写景,通过写西楼、月、梧桐、深院这些景象,表达作者孤独凄冷的现状                                                                6、、“无言独上西楼”句中“无言”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答:无言表现了作者痛苦无人与说,也不愿与人说,说了也没有丝毫作用,也无人理解。写出了被囚禁的人有着一般人难以体会的孤独与寂寞的感受。   7、“剪不断,理还乱”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                     答:现在用来形容人内心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处理。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