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观刈麦》教学设计

2016-11-14  发布者:颜燕娟  浏览数(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文学常识。利用工具书及注释等了解诗词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诗词朗诵与讨论,理解诗歌,提高赏析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刈麦》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痛苦及社会根源。

教学重难点:

明确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情感。背诵和默写诗词。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梁衡《夏感》中劳动人民顶着酷暑辛勤劳作。

二、      字词注音,扫清障碍

刈﹙yì   ﹚       荷箪﹙hè  ﹚﹙dān   ﹚       童稚﹙tóng﹚﹙zhì ﹚     

 饷﹙xiǎng﹚田       灼﹙zhuó ﹚    秉﹙bǐng ﹚   

吏禄﹙lù﹚三百石﹙dàn ﹚

堂上练习1

 

三、         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1、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白居易的诗歌语言通俗晓畅,相传老妪都能听懂。

 

2、《观刈麦》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805年(唐宪宗元和元年)至806年(元和二年)间,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zhōu zhì )(今陕西省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

 

堂上练习2

《观刈麦》作者__________(朝代)作家,字 _______________。你读过他的诗有《         》《          》《           》。

 

四、         初读诗歌,把握节奏

一个好的作品,三分内容七分读。要学好一首诗,就要先读好它。要读

一首诗,就要把握节奏和重音。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诗歌,看看怎么停顿,才是最好的。

•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五、         再读诗文,走入诗境

这是一首叙事诗,写诗人在麦收时节所见的农忙景象,诗人看到了什么呢?全诗一共写了多少个场景?你能用你的话来描述一下吗?

农忙季节--送水送粮--南冈刈麦--贫妇诉苦--惭愧不已

(出示诗歌翻译)

小结:诗歌描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场景和一位贫妇人拾麦的悲惨遭遇。

 

六、         三读诗歌,探究主旨

1、“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五月是什么季节?天气如何?就往年经验来看,在炎热的夏天一般你会做什么?

可是万一没有条件,在烈日下不得不干活,你有什么感受呢?(小结我们会尽量少活动,或做一些有利于消暑的事情。)

 

“力尽不知热”,诗中的农民为什么“不知热”?

预设回答:(1)经常干粗重的活太多了,皮厚了,感觉不明显。

                 (2)一心想尽快将小麦收割完毕,没注意到身体的感觉。

                 (3)知热,但是现在还不能避暑,得尽快收割麦子,晚了麦子可能熟透了掉落发芽,而且要尽快交税。

小结:刈麦者不知疲惫地干活,是因为赋税繁重。

 

2、在封建时期,主张男主外,女主内,女人一般不用在外面抛头露面的。为何贫妇要抱子拾麦穗?

预设回答: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自己的麦田已经收割完了,想多存一点粮食。(为什么要多存,家里没有吗?)家里的粮食都用来交税完了,不捡就没有吃的了。

(粮食不够,不交不行吗?——不行,不交税不得种田)

 3、农民上交的税都用在哪里了?拿着国家饷银的官吏过的又是怎样的生活呢?

“曾不事农桑”“岁晏有余粮”

4、面对这一切,作者又有何感想?用原诗回答。

作者由农民们痛苦的生活联想到自己的舒适与安逸,因此感到无比的愧疚与伤怀。“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

5、在农民与官吏的对比当中,我们可以看见诗人对农民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同情

 

主旨:诗歌描写了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场景和一位贫妇人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和赋税的繁重,也表现出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七:课堂小结

这首诗的议论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病根,而是表现为自疚自愧,这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评。白居易才是一个三百石的小小县尉呀,那些大官僚、大贵族们难道不应该有更大的自疚自愧吗!赋税是皇帝管的,白居易无法公开反对,他只能用这种结尾来达到讽谕的目的。

八、      堂上练习3

选择题

 

九、         诗歌背诵

 

抽查①.妇姑荷箪食,                          
 
②.足蒸暑土气,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