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往事依依》课件

2016-11-19  发布者:陈雅霜  浏览数( -)

 往事依依


  教学目标:
  1、欣赏本文优美的语言,提高欣赏散文的能力。
  2 体会文章的情感,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⑴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⑵了解文章所引用的诗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⑴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⑵对自己喜欢的句子谈出自己的感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歌曲《往事》导入)
    1、播放《往事》歌曲,学生谈一谈这首歌主要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会留下一串串成长的足迹,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一样,有一些我们早就淡忘了,但有一些事我们却永远地刻在了脑子里,因为这些事情震撼过我们的心灵,或者给过我们深刻的启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一篇叙事散文《往事依依》。(板书课题)
  二、 预习检查
  1、注音。
涟漪(     )     徜徉(                )    浩淼(      )      阴晴雨晦(      )
雕镂(    )     镌(      )刻        谆(     )谆教导      铭(      )刻
走(     )无路         眼花(     )乱
  2、形近字
  嘹            
  3、词语解释
  依依  搜索枯肠   徜徉  浩淼   心旷神怡   眼花缭乱
  三、 作者简介
  于漪(1929- ),女,江苏镇江人。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历任上海市杨浦中学语文教师、校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特级教师。
  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珠》、《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等。
  她上课注重“教文育人”,认为讲课要有情趣,应把学生带入文学的情趣中,做到声情并茂,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一次在讲课时朗读《祖国啊,我的母亲》,读到动情之处,于老师真的声泪俱下,听课的师生无不为之震撼。
  文题背景:〈〈往事依依〉〉是作者应河南〈〈中学生阅读〉〉编辑部一再邀请写的,刊登在〈〈中学生阅读〉〉(初中版)1999年第7期“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上。文章题目显示了对美好往事的深深怀恋之情。
  四、合作交流,理清课文思路

概括于漪老师“萦绕胸怀,十分留恋”的几件事,作者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这些事对作者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提示:可根据回忆性文章的特征,让学生掌握这类文章分段的方法,再运用记叙文知识概括每件事情的段意)
    1、小时候观画和读《评注图像水浒传》,如身临其境、乐在其中。懂得了生动的形象可形成深刻的记忆。
    2、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美不胜收。给我带来了生活乐趣,使我热爱自然、获得美的享受。
    3、老师讲课入情入理,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印象。激起我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发了我的爱国情怀;使自己的心和时代更加贴近。 

  板书:       

                      结构:    总---分---总

 

            读书                  热爱文学

           《南乡子》        热爱课外阅读

           《南归》

           《千家诗》         热爱祖国、热爱美、热爱生活

           《评注图像水浒传》      热爱自然

              

五、点拨探究
    “依依往事”中可以看出作者成长的源头在何处?
    明确:正是学生时代所读的书编织了“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开阔了“我”的眼界,给“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对自然、对生活、对家乡、对祖国的情感),使“我”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六、拓展练习

  1、有关四季的古诗词句

  2、有关读书的格言警句

  3、谈谈你心目中的好书

七、结束语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