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尖上的数学》

发布者:陆莉莉     发布时间:2016-09-23     浏览数:0

数学课关注的是学生的数学思考,数学课就应该让它有数学味。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丰富多彩的今天,数学课无不充满着生命的灵动与活力,在这种“热闹”的课堂氛围下,数学课的“数学味”却渐渐隐匿。数学课堂上,用操作来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不管多么热闹的课堂气氛也代替不了数学的精华——数学思维。组织有效而真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去感悟去操作,真正品味出数学味。

一、在生活体验中感悟“数学味”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 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研究方法, 但是在注意生活味的体现的同时. 不要忘记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味.  特级教师徐斌说,:“生活化情境应是有选择的,  就是现实的,  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  应有浓浓的数学味.  避免虚幻和幼稚化倾向,要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1』增强应用数学意识的研究, 毕竟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数学理念和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问题,所以在数学学习中,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去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热爱数学。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每一个学生都获得自己所必需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会得到不同的发展。

如在认识人民币中,初步认识人民币后。我设计了一个购物活动。让 几名学生扮演售货员,其余学生模仿顾客,在布置好的小文具柜前购物,学生用仿真样币,购买卷笔刀、本子、铅笔等学习用品。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就要注意在"买“和"卖”的过程中,学生购物的程序和学生之间交流的数学语言是否规范,特别是用多大的币值去购买自己需要的学习用品,以及售货员的"找回多少钱"是否正确。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实践,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改变以往数学教学忽视学生实践和感性操作的倾向。设计这样一个购物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这样的场景中去学习和体会人民币的兑换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学生积极性很高,都能主动地投入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活动中也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的设计中,根据学科特点与学生年龄特点,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处于学生最近发展的活动,用活动这一外显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教学内容。真正的体现了数学教学课堂需要体现生活味。

二、在教学设计中把握操作“数学味”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所以,我们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寓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于教学内容的过程中, 要防止教学过程偏离数学课的根本目的。使教学过程符合儿童认知的特点和进行数学研究的规律,设计时要做到敢放巧收。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是流于形式,更多的关注每次活动的有效性。整个过程的设计应潜藏着数学的规律,并要将整个过程提升到数学认识的高度。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应过于空泛,如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容易偏离数学的本质而关注更多的非数学信息!。应注意问题的数学导向性,如 你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这样,我们才能有效的监控数学教学活动。更好地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引导到数学活动中去。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