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法

发布者:梁大幸     发布时间:2016-10-29     浏览数: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具体方法和类型有很多,在这里,主要说说以下几类:  

(一)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就是开门见山紧扣教学目标要求直接给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基本结构及知识之间的关系来导入新课.  

开门见山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导入新课的方法,在许多新知识的传授中经常用到。  

案例:徐长青《嗨!数学》  

(二)原知识导入  

原知识导入主要是利用新原知识间的逻辑联系,由原知识的复习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导入新课.

我们通常所说的复习导入、练习导入、作业讲评导入,类比导入等均可归入原知识导入.  

(三)提问导入  

案例:《平行四边形特征》  

(四)创设情境导入  

1、故事情境导入  

案例:《圆的认识》导入  

低年级的喜羊羊,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分蛋糕,分西瓜,分桃子……  

王洪斌《莫比乌斯带》  

2、游戏情境导入  

教学二年级的《多与少》。

还有很多游戏,如摸球,抛硬币、猜一猜、转盘、魔术、24点,抢30、拼摆,儿歌、对口令……  

3、生活情境导入  

主要可以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购物,测量,分东西,比如“67加减法”贴画问题,“多位数大小比较”欣赏登山照片等,生活中的任何事都可以作为资源。  

钱守旺老师在黎明小学上的《5的乘法口诀

   (五)创设认知冲突  

创设认知冲突方法很多,首先是先找到这个冲突。这里简单说两种。  

1、设置悬念  

我在教学《点阵中的规律》开课,挑战比赛。  

由此可见,导入制造悬念,可吸引学生把注意力集中指向学习内容。

2、陷阱导入(反例导入)  

教学《三角形的分类》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老师精心设置的陷井式问题开始的。因此,我们应在新课导入时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创设有益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3、其他方式创设认知冲突(角色扮演,体验式导入,身临其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