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建立学习小组 打造高效课堂

2016-11-06 发布者:卜春梅     浏览(0)

建立学习小组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命脉、心脏、灵魂,是实现教学方式根本转变的载体、有效途径。在学校正确领导、年级强力推动和任课教师共同努力下,积极探索学习小组构建模式,打造高效课堂。下面结合本班实际,将如何建立学习小组的作法和点滴体验向各位老师作以汇报,恳请批评指正。

一、 准确把握班情,有的放矢分组

本班共计56名学生,其中男生10名,女生46名;应届生共计49名,均为文科年级前100名学生,其中宏志生7名,择校生8名,另外有7名复习生,来自其它班级的学生占60%以上,班级整合难度较大。学校和年级给本班定位为重点班,明确要求冲击名校,压力非常大。原分组方案有两种,为保护和培养尖子生,经过反复权衡,最终采取第二种分组方案。

第一种分组方案: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第6组

第7组

第8组

第9组

A层

1

2

3

4

5

6

7

8

9

B层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层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D层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E层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F层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G层

55

56

 

 

 

 

 

 

 

评价:优点:(1)符合科学划分,六人一组,学习成绩均衡。(2)比较省事、省时、班主任意志得到充分体现。

缺点:(1)没有充分考虑到性格差异、同学关系是否融洽,不便于组内团结合作。(2)学生被强制分配,学生意愿没有得到充分尊重,学生意见较大。(3)分配非常均衡,尖子生被包饺子,有被吃掉可能,整个班级有可能没有领头雁与核心,改革风险较大。

第二种分组方案: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第6组

第7组

R层

56

55

54

53

52

51

50

H层

49

48

47

46

45

44

43

G层

42

41

40

39

38

37

36

F层

35

34

33

32

31

30

29

E层

28

27

26

25

24

23

22

D层

21

20

19

18

17

16

15

C层

14

13

 

 

 

 

 

A层、B层单独合成两个组

B层

12

11

10

9

8

7

 

A层

6

5

4

3

2

1

 

说明:(1)将前12名学生合成两组,前3名不能同在一组,将第13—56名学生分成七组。(2)先让R层50—56名学生先站队,然后让H层43—49名学生挑选R层学生,依次类推。(3)10名男生不能在同一组(只有一组两名男生),7名复习生不能在同一组,原在同一个班学生尽量不在一组,正副班干部尽量不在一组,爱说话的学生尽量不在一组。(4)等学生挑选完毕后,班主任从整体考虑可以适当调整。(5)A、B层学生若在大型考试中不能占到全年级前20名或不能占班内前15名,则退出该组,其缺位由其他组成员补充。

评价:优点:(1)将前12名学生单独分成两个组,让尖子生相对集中,便于两小组内部和组之间展开激烈竞争,有利于任课教师提问、辅导、作业批改,使之成为班级核心,成为其他小组学习榜样,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尖子生,改革风险较小。(2)层级较低学生先站队,由层级较高学生来挑选,充分尊重了优秀学生意愿,同时,层级较低学生不至于没有小组要,小组成员关系较融洽,便于以后合作学习。

缺点:(1)前12名学生单独分成两组,容易造成被其他组孤立,不利于培养尖子生健全的人格和心理,增加了班主任协调难度。(2)分组时间较长,准备要充分,评价小组规则制度较复杂。

二、 实施民主集中,科学合理分工

全班采用两种学生自我管理体系,即:行政管理体体系:班主任助理→小

组长;学习管理体系:学习长→学术助理→学科长→成员。并且每种职务均设正副职,以便防止学生生病等原因缺位,快速收发送作业,应对分班进行周日测试收发试卷需要。在学习小组内部,设小组长1名,学科长每学科各1名,具体负责学科各项学习工作,学科长的产生按照自愿原则,用以调动、激发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小组长是小组内的老师助手,学习领袖,组织领导者,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至关重要。小组长产生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投票选举,报经班主任审批。这样每小组每位成员均扮演一定角色,承担一定责任。每小组均要有自己的组名、组旗、分工、组规组约等。另附班干部,组名组旗等。

三、 培训沟通引导,学生生成规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规则是评价各学习小组的标准和依据。但规则

不能强加给学生,必须由学生自己生成。培训沟通交流是最好的管理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领会班主任管理思想和理念,班主任和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情况和想法。规则制定由班主任助理组织领导,根据高二文(7)班规则底稿,充分发扬民主,征求各小组长意见,各小组长征求成员意见,由仲裁委员会起草,然后交给班主任审稿,然后召开助理扩大会议,由仲裁委员长宣读,逐条进行讨论、表决,若有异议,当场提出修订,最后利用班会进行全班宣布,并张贴于教室“明镜台”栏目。根据规则赋分直接关系到排座位等学生和小组切身利益,制定时易粗不易细,适合班情切实可行,否则赋分统计和实施难度大,制造矛盾多,容易导致虎头蛇尾,有始无终,规则形同虚设,流于形式。另附学习小组赋分办法。

四、 学无止境,点滴体会

第一,积极组织活动,培养学生自信。班级在于活动,学生自信心培养、能力的提升,都需要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来实现。为此,积极支持和参与学校和年级等各种活动。在曹刚川回母校活动中,班级全力以赴准备迎接;校庆六十周年本班有四名同学出席开幕式;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漯河市歌舞比赛;河南生电视台主办的中学生双语才艺大赛,共有四名同学荣获金奖;河南省中学生英语技能大赛中王璐同学荣获河南省第四名;在学校元旦会演中贡献了多个节目,一名主持人;在学校法制报告会、消防演习,学习程蓬勃并智救女童事迹等活动后,多名学生接受市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采访;谷畅、王衍等多名教师在本班讲优质课,获省一等奖有三名,市特等奖一名。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开阔眼界,增强自信,提升能力,获得成功体验。

第二, 收放堵疏有度,养成良好习惯。班级管理收得太紧,管理太死,班级沉闷,没有活力;放得太松,班级混乱,没有秩序。韩立福教授所讲教师的“隐”“退”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是一种手段,一种策略,一种目标,是为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 是让教师发挥“打火机”的作用。事实上,越是实施高效课堂,对教师自身素质要求越高,准备要更加充分,要求教师投入要更多,总结要更多。尤其是在建立学习组前两个月是关键期,在实施过程中有步骤,有计划,循序渐进,多观察,多交流,多学习,多总结。收放有度,堵疏结合,引导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要有足够细心、爱心、耐心与恒心,防止急躁冒进、急于求成、急于隐退。

第三, 做服务搞配合,重落实不打折。任课教师是高效课堂的灵魂设计师,是操盘手,是幕后英雄,是付出最多、承受最多的人。高效课堂最主要体现在工具单每个环节的实施操作上,没有任课教师的支持和配合,高效课堂便成为一句空话。班主任注意引导学生尊敬、欣赏、爱戴、感恩自己的任课教师,并化作实际的行动,将讲桌、黑板擦干净,尤其是黑板底槽粉笔沫,也可以在讲台上准备笔筒,红颜色圆珠笔,餐巾纸等,以便任课教师使用。这样,师生关系融洽,心情愉悦,配合默契。在学生日常的学习活动中都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来开展,如打扫卫生采取每组一周,并要获得学校卫生流动红旗,否则继续打扫直到获得流动红旗。这样要求每组全体成员必须精诚团结,强化合作,从而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我教育。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