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2016-11-06 发布者:农贤高     浏览(0)

高中数学固有的容量大、概括性强、内容抽象等原因,常给人以枯燥之感,同时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不少学生愈学愈困难,信心愈学愈差,有的干脆放弃。那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促使学生爱学数学,学好数学呢?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及结合这些年高中数学教学实践浅谈一些体会。

一、实施探究性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的能力。因此我们要精心设计探究内容。

1、联系生活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新课程标准倡导“应注重体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为学生提供看得到、听得见、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 在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时,数学教师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成为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讲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从国际象棋的故事设计。
    2、为学生提供和设计可以探究的内容
  探究学习的内容要蕴涵丰富的数学思维与方法,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有助于教师驾驭教学过程,促进和改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高学生 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学习的内容要保证一定的思维性,体现探究的价值,选择内容要难度适中,处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之上,精简探究的内容,使探究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行教材有很多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的内容,几乎每节课后都有拓展.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对精选的材料不仅布置学生去做,更要检查、讲评.

3、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

教师应在明确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突破教材对学生的禁锢,创造性的用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跳出教材,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让学生以教材为例子,尝试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交流,主动求得真知。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有意识地创设出符合需要的情景,以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在一个清晰的状态下延伸,并让他们能获得一种探究的满足而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二、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

自主学习是一种潜能释放的学习,它赋予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自动、自控地展开求知活动。与被动接受式学习,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更充满张力和复杂性。

1、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形成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是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要对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只要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有高度的学习热情,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动力。在教学中,我常采用介绍数学背景、设置数学悬念、展示数学的美等途径,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成学生的自主参与,同时,引导学生增强对中国古代数学、西方现代数学发展研究的兴趣。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借助于《几何画板》等现代多媒体工具声形图文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求欲。同时教师要以情引导学生参与的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鼓励他们提出疑问、异议甚至争执,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位顾问和意见交换者,要在课堂上实实在在地营造出平等、尊重、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想说、敢说、爱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激励过程。
    2
、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力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在于教给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由“要学”到“会学”,提高学习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看书,提出问题,归纳知识,作为教师,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如在“指数函数及其性质”这节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步骤:

①学生作出y=2x,y=3x,y=(1/2)x, y=(1/3)x的图象。②归纳出一般情况下指数函数的图象。③要求学生思考类比得出指数函数的性质。④思维拓展获得解决函数图象和性质的一般思路。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为学生提供了后续学习函数的有效方法。

   三、掌握提问技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提问效果如何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而决定提问效果的根本因素在于如何把握课堂提问的技巧。

1、问题设计要紧扣教学重点难点。

每节教学内容都有其重点难点,每堂课提问应该围绕这些重点难点进行。比如:在讲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时,首先要回顾直线方程的前两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在提问时,我侧重了点斜式和两点式的局限性,以突出重点。知识是无边的海洋,不突出重点、难点,舍本逐末,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片面追求所谓课堂气氛活跃,就不能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2、问题要有启发性难易适度

课堂提问,深浅要适宜,在教学实践中,问题设计有两个极端:一是问题大而玄,如检查性提问时,上节课我们讲了什么内容?学生感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从何答起;二是同题细而明,学生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且一语道破。这两个极端有共同的弊病:不能激发学生思维活动;前者大而玄,无法回答,相对地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后者细而明,告诉了答案,学生不动脑更是勿庸讳言,二者都收不到什么好的效果,因此设计问题应紧扣教学重点难点,靠船下篙,让多数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这样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其智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问题,大胆地突破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寓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就能做到让学生愿意学数学,喜欢学数学,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