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浅谈初中数学观察力的培养

2016-11-20 发布者:钟大彬     浏览(0)

 

 

浅谈初中数学观察力的培养

[摘要]观察力是人初步认识事物的最基本的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有必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实际生活中数学应用的观察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数字知识能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使学生重视对自身观察力的锻炼。本文将从观察力的概念、培养观察力的必要性和培养学生观察力的途径和方法三方面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兴趣  观察力  初中数学

1. 观察力的概念

观察力是指有目的、有计划、主动而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它是数学研究获得感性材料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它不仅是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途径,是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前提和条件,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应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而观察力指的是全面、正确、深入地观察事物的能力。在数学领域中的观察力,主要表现为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即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进行的观察。

人的观察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学习中培养,在实践中锻炼起来的。特别是对学习数学的人来说,观察力尤其重要。学生们要从小培养成自觉地、认真地观察各种自然现象的习惯、兴趣和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力的必要性

观察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保证,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直接影响智力的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更影响到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其它能力的基础,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察,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

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指导纲要》指出:初中数学教学,必须“使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其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素质教育呼唤学科教学以教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宗旨,而创新能力必须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和前提。再次,培养观察能力,是改革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之一。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落实观察的手段,充分显示这一教学观,切实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3. 培养学生观察力的途径和方法

观察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经过系统的训练,在观察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观察条件。

31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首先是要激发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可以从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入手,使其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从而逐步形成一定的必备的数学观察能力。教师要抓住学生好奇心强渴望了解新颖事物的心理特点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对观察的浓厚兴趣,可以帮助学生细致、耐心地进行持久地观察,也可以使人刻苦钻研,积极思考,发现别人不易发觉的细节部分。否则的话,数学史上就不会有哥德巴赫猜想,正三角形也不会被称为“魔鬼三角形”。根据我的个人经验,激发兴趣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3.1.1以美引趣

每个人对美具有一种近乎天然的向往,初中生自然也不例外。数学具有独特的魅力,数学美集中在数学的简单、统一、对称、奇异等方面。数学图形所展现的外在形式美、数学的抽象概括性所体现的简单统一的内在美、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所呈现的对称美、数学思想所表现的奇异美的原则。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数学这些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并发掘数学中的美,激发学生对观察的浓厚兴趣。

312以用促趣

引导学生观察并解决实际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真正认识观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重要作用,更能培养学生持久的观察兴趣。例如在讲解“对线段进行黄金分割”时,可先列举神奇的黄金分割比例;古希腊的帕提侬神庙由于高和宽的比值是0618,遂成了举世闻名的建筑;画家按0618的比例来设计腿长与身高,画出的人体身材最优美;科学家发现环境温度是人体温度的0618倍时,人会感到最舒适。通过列举一系列的事例,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多注意观察黄金分割比例的应用,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以思考。

313以成导趣

成功的体验,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内心激动,使其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鼓励学生主动观察,为学生创设获得成功的机会和条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总结概括出数学概念,发现公式、定理的证明,从而品尝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主动观察的积极性。

32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方法

观察力不是消极的注视,不是被动的感知,而是一种“思维的知觉”,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时,必须十分重视观察的目的性、精确性、深刻性、全面性等良好观察品质的培养。

321培养观察的目的性

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是指导学生观察方向,提高学生观察效果的重要条件,教师除应向学生提出观察目的和任务外,还可培养学生自己提出观察目的和任务的能力,以提高学生观察的效果。例如,在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中,对要求观察的材料: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①(x-12=2,x2-2x+1=2,x2-2x-1=0可提出如下观察要求:1、方程①左右两边的代数式有何特征?2、方程②的左边能否转化为完全平方式?3、方程③的左边能否转化为完全平方式?通过提问,让学生有目的、分层次地观察,积极主动地感知观察对象,实现观察目的。

322培养学生观察力的精确性

观察不能仅仅满足于了解事物的全貌,还要精确把握事物的特征,对不同事物既能发现它们的相似点,又能辨别它们的细微微差别。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列表比较、对比观察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形象直观、富有动感的图片、画面,启迪学生发现观察对象的特征,揭示观察对象的本质。

323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深刻性

观察力的深刻性是指通过观察能发现事物的隐含条件和性质,能归纳概括出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只要通过观察能发现事物的隐含条件和性质,发现别人不易觉察的地方,则可以大大地提高观察的效果,在解题的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观察必须始终与思维训练紧密结合,尤其要重视对观察对象隐含条件的发掘,通过观察能力的培养,逐步使学生的数学思考意识抽象概括化、思考对象形式化、思考过程逻辑化、思考结果应用化。

324培养学生观察力的全面性

观察力的全面,必须按照一定的目的、方面,有系统地进行观察。如在研究三角函数的图像,根据五点法作图时,正弦函数图像是怎样一次次变形转化为正弦函数图像的这就需要有一个系统的观察过程。例如,在证明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平分线交于一点时,教师可先由两条线交于一点,再让学生去观察第三条角平分线的位置,同时引导学生去猜测两个互为同旁内角的外角平分线与第三个内角平分线的关系。

总之,在学习研究数学问题过程中,都要进行观察,它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必备的一种能力。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形成主动发现问题的积极思维,使学生终生受益。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