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2截止日期 : 2016-11-10

作业要求 :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要求教师树立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发展的意识,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有效参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园本)及区域研修,养成网络学习习惯,促进终身学习,实现专业自主发展。请参训教师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及本次培训所学,谈一谈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以及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

1. 撰写内容层次清楚,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措辞严谨;
2. 字数不少于300字;
3.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 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允许于作业中插入体现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照片丰富作业内容。若有课件或微课视频需要展示,可提交附件。(提示: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 请在截止日期前完成,逾期将不能提交。

作者 :黄元静

作业2

2016-10-08发布者:专家黄元静浏览(0 )【推荐】

 

        浅谈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以及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

    

 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媒体,它的诞生同样也在悄悄地影响、改变着我们的传统教育。它与学科整合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众多不足,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存储、传播和提取方式,引起了教育新的变革。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给现代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影响和课堂带来的影响变化是巨大的。

         一、 把讲堂变为学堂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中心,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传统的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师生互教互学的感人场面,学生在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课堂气氛中,积极思考、自由交流、主动探究、大胆质疑。课堂不仅仅是教师的讲台,更是学生学习的场所。 

       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教师满堂灌下的机械重复、简单记忆,而是亲自经历发现、体验、探究的过程。教学过程,学生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积极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到了知识。学生在与教师合作性的互动教学活动中,形成了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 

     二、 在玩中学,在做中学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学会。课堂最明显的变化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学生有了的机会,有了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口号。但是,以往我们所看到的课堂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恨不能使出浑身的解数,学生拘谨、呆板地坐在那里听,一切按照教师设定的思路和程序进行。而新课改教师上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教师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解答疑惑,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知识,课堂上出现的不是,而是的场景,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

     三、 创设情境让学生与知识牵手

    在一种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中展开讨论,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在许许多多的中小学课堂里,看到孩子们学得那么轻松、快乐、自信,听了老师们的所思、所感、所悟,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这种学习方式的魅力所在。 为了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教师们积极开动脑筋,表现出了无穷的智慧和创造才能。比如老师在教一年级(十几减九)这节课时,给学生营造的是卖气球、风车、猜谜、套圈的场景,使学生沉浸在一种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兴趣盎然,争相发现和提出问题。还有的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百分数的应用练习时,在电视屏幕上播放了如下图文并茂的问题情境: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色。提问:1.诗中哪一个字出现得最多?2.春字共有几个?3.春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的百分之几?4.找一首诗(或绕口令、顺口溜),某一个字出现的字数至少占全诗总字数的10%。然后,学生进入教师设计好的学习情境中去找,有的从文字材料中去找,有的从音像资料中去找,有的从网络中去找,有的从电脑光盘中去找。小组内有的搞查找,有的搞计算,有的搞整理,分工合作,结果找出了许多符合要求的诗歌、顺口溜、绕口令等,真可谓五花八门,丰富极了。通过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向探求知识的道路,激发学生的兴趣,去探究、去发现。从课堂情况看,一扫过去那种启而不发的沉闷气氛,一上课学生就处于兴奋状态,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猜谜语、讲故事、比赛、游戏等,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

          四、 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知识

      探究性学习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感知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甘苦,其意义之重大是不言而喻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句话我们耳熟能详,但反观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会发现长期以来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这是一种明显的被动学习的特征,忽略了探究性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改变这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五、 教师讲的少了学生学的多了

      以往教师在课堂上讲深讲透了,学生不用动脑筋就能听明白,这样的课被认为是好课,这实际上是降低了教学内容的思维价值,久而久之,造成学生的一种惰性,他们不需要想什么,也想不出什么。 新课程培训使教师明白了,不是要教师给学生讲明白,而是要引导学生想明白。  

      六、 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了

     新课程实施以来,最为明显的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一起探究,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讲授少了,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活动明显增多。”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信息传递和反馈的交流过程,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情感交融与共鸣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师生双方不断地进行情感交流,才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居高临下,动辄训斥、挖苦、讽刺学生,必然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既不敢参与课堂教学,也不愿意参与课堂教学。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嘴里谁都会说的理念,在内心却未必得到认可,这些问题折射出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直接挑战了师道尊严。   

  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知识的权威地位,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以前,教师回答不出学生提的问题,觉得很没面子。如今,他们不再把自己当作无所不知的传授者,碰到不会的问题,教师坦诚地说:我也不太清楚,咱们一起研究。如果教师说错了,就勇敢地向学生承认错误,放下了架子,反而变得很轻松。师生关系的转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提问题,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丧失的是什么?是某种师道尊严的权威。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学生讨论的时候,教师走到学生中间,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教师就像学生的朋友,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师生之间有了这种和谐的关系,那种生机勃勃的学习气氛就会悄然形成。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学生和教师的接触都非常密切,可以就各种话题进行讨论。   

   新课程中,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了,不再居高临下,师生间的距离感没有了,学生在课堂的地位自然会发生变化,学生的头抬起来了,手举起来了,话也多起来了。他们主动参与,大胆提问,积极性、主动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这一切,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为现实。”   “想学什么?想怎么学?”“有不同的意见吗?”“想说的站起来说吧。”“你的想法比老师的还好。教师在课堂上所说的这些看似平常又不平常的话语,是孩子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民主、合作、愉悦的学习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比以前更主动了,更爱动脑筋了,更爱提问了,更敢表现自己了。   

  教师在课堂上的路线发生了改变,对学生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这里蕴藏着一个观念上的改变。这不仅仅是教室里面发生的事情,它预示着一种新的学校文化正向我们走来。

    总之,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实现教学,使教学变得容易、愉快、省时、牢固、富有成效。它可以创设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把图形、影像、动画、声音、文字等信息进行合成、链接,把枯燥无味的教学形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体现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以景激趣,创境激情,引动激动,导训激活,启思激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动中学、动中练、动中习得语言技能,把学习当成一种愉悦的体验和感受,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让我们努力去研究这门技术真正的用途、内涵,用好它,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使我们能利用好这门技术培养出走在社会发展前列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服务。

 

老师评语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