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截止日期 : 2016-11-10

作业要求 :

1.字数要求:不少于3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作者 :黄元静

校本研修成果

2016-10-21提交者:学员黄继莲浏览(2 )

()本研修成果

姓名

黄继莲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语文

所在工作坊

研修主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课堂实践

评价定型

原来教学设计

课例展示思考后教学设计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高尔基父子之间的亲情。

2、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授课类型:

     讲读课

(五)教学过程:

  一、由“信”入手,质疑激趣导入:     

   1、打开书第76页,自由读信的内容。

   2、(出示信的内容)质疑有何不懂的地方。

  (相机板书:“给,永远比“拿”愉快)

    过渡: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故事,确实很难理解信的内容。学习了今天的课文,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3、(出示课题:高尔基和他的儿子)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体会父子之情:

  1、师读第一自然段。(板书:爱)

  2、高尔基的儿子是否也爱他的父亲呢?从文章的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词句。

  3、交流:

  1)(出示: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前来探望他。)

   相机比较:“探望”与“看望”。

  2)(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高尔基的儿子有多大?他栽花种草仅仅是觉得好玩吗?

学生自读感悟:“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只有……还……”等词句。

  3)想象、说话:高尔基的儿子就要告别爸爸,跟妈妈回苏联去了,他望着满院亲手栽种的花草,幸福地笑了,他仿佛看见——

  4)小结:儿子抓紧时间想为父亲多做点儿事,虽然辛苦,但是当他想到将为父亲带来惊喜的收获时,他的心里(无比快乐)。从这段话里,我们体会到高尔基的儿子对父亲深深的——(爱)。

  3、当春天来临的时候,儿子的忙碌带来了怎样的结果?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动画)

  1)你看到了什么?自由说。

  (出示填空: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       。春风吹来,               的花儿       ,散发出       ,引来了       。)

  相机理解“姹紫嫣红”。你能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吗?

  指导读:指名读第4自然段;齐读。

2)花儿是这样的美,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此时的高尔基看着这些姹紫嫣红的花儿是怎样的神情?他的内心涌动着怎样的情感?轻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

   理解感悟“欣赏”、“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多么像……”等词句,指导读。

  3)小结:高尔基和儿子,通过儿子栽花,父亲赏花,体现了父子二人浓浓的爱。 齐读第45自然段。

  三、学习书信,深入领悟“给予” :

  1、高尔基将心中的感想写在给远方儿子的信里。再读信的内容,想一想:高尔基写这封信给儿子的目的是什么?

  2、学生自由读。

  3、交流:

  1)第一句,告诉儿子:你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出示)

 花儿明明种在高尔基的庭院里,为什么高尔基说是“岛上”?(留给了更多的人欣赏)

  2)第二句,告诉儿子: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给人们留下美好的东西。(出示)

  ①比较两个句子中的“美好的东西”分别代表的含义。

  ②从“无论……都……”这对关联词体会到了什么?

  3)第三句,告诉儿子:“给”,永远比“拿”愉快……(出示)

  ①这句话含义深刻而又丰富,在本文中,谁“给”了谁什么?

  ②在生活中你曾“给”过别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给”所代表的含义——贡献、奉献、付出……

  ③当你“给”别人时,心里是怎样的感觉?

  ④送给同学们一句老师珍藏已久话:给予是一种快乐。(出示)

  ⑤那你又是怎样理解“拿”的呢?

  ⑥如果把这句话直截了当的这样讲:你以后要多给予别人美好的东西,少向别人索取,行吗?为什么?这说明高尔基怎样?相信在他教育下的儿子将来一定会是个什么样的人?

4)儿子很小就懂得孝顺父亲,种植了各种鲜花,表达了他对父亲的爱,而高尔基对儿子的爱不仅仅表现在父子亲情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他教育儿子学会做人,塑造儿子美好的心灵。

  让我们牢记高尔基对儿子的谆谆教导,让它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出示“给”,永远比“拿”愉快……)反复读。

  5)当儿子捧着父亲的这封信时,他会怎样读?

  反复读信的内容,背诵。

  四、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

  2、读三遍课文。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高尔基父子之间的亲情。

2、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授课类型:

     讲读课

(五)教学过程:

  一、由“信”入手,质疑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封前苏联伟大的作家高尔基写给他的儿子的一封信。你们愿意读一读吗?

   2、打开书第76页,自由读信的内容。

   3、(出示信的内容)质疑有何不懂的地方。

  (相机板书:“给,永远比“拿”愉快)

    过渡: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故事,确实很难理解信的内容。学习了今天的课文,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4、(出示课题:高尔基和他的儿子)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体会父子之情:

  1、师读第一自然段。(板书:爱)

  2、高尔基的儿子是否也爱他的父亲呢?从文章的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词句。

  3、交流:

  1)(出示: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前来探望他。)

   相机比较:“探望”与“看望”。

  2)(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高尔基的儿子有多大?他栽花种草仅仅是觉得好玩吗?

学生自读感悟:“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只有……还……”等词句。

  3)想象、说话:高尔基的儿子就要告别爸爸,跟妈妈回苏联去了,他望着满院亲手栽种的花草,幸福地笑了,他仿佛看见——

  4)小结:儿子抓紧时间想为父亲多做点儿事,虽然辛苦,但是当他想到将为父亲带来惊喜的收获时,他的心里(无比快乐)。从这段话里,我们体会到高尔基的儿子对父亲深深的——(爱)。

  3、当春天来临的时候,儿子的忙碌带来了怎样的结果?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动画)

  1)你看到了什么?自由说。

  (出示填空: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       。春风吹来,               的花儿       ,散发出       ,引来了       。)

  相机理解“姹紫嫣红”。你能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吗?

  指导读:指名读第4自然段;齐读。

2)花儿是这样的美,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看,有一位伟大的作家正在尽情地欣赏呢,他就是——高尔基。(出示高尔基赏花图)此时的高尔基看着这些姹紫嫣红的花儿是怎样的神情?他的内心涌动着怎样的情感?轻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

   理解感悟“欣赏”、“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多么像……”等词句,指导读。

  3)小结:高尔基和儿子,通过儿子栽花,父亲赏花,体现了父子二人浓浓的爱。 齐读第45自然段。

  三、学习书信,深入领悟“给予” :

  1、高尔基将心中的感想写在给远方儿子的信里。再读信的内容,想一想:高尔基写这封信给儿子的目的是什么?

  2、学生自由读。

  3、交流:

  1)第一句,告诉儿子:你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出示)

 花儿明明种在高尔基的庭院里,为什么高尔基说是“岛上”?(留给了更多的人欣赏)

  2)第二句,告诉儿子: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给人们留下美好的东西。(出示)

  ①比较两个句子中的“美好的东西”分别代表的含义。

  ②从“无论……都……”这对关联词体会到了什么?

  3)第三句,告诉儿子:“给”,永远比“拿”愉快……(出示)

  ①这句话含义深刻而又丰富,在本文中,谁“给”了谁什么?

  ②在生活中你曾“给”过别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给”所代表的含义——贡献、奉献、付出……

  ③当你“给”别人时,心里是怎样的感觉?

  ④送给同学们一句老师珍藏已久话:给予是一种快乐。(出示)

  ⑤那你又是怎样理解“拿”的呢?

  ⑥如果把这句话直截了当的这样讲:你以后要多给予别人美好的东西,少向别人索取,行吗?为什么?这说明高尔基怎样?相信在他教育下的儿子将来一定会是个什么样的人?

4)儿子很小就懂得孝顺父亲,种植了各种鲜花,表达了他对父亲的爱,而高尔基对儿子的爱不仅仅表现在父子亲情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他教育儿子学会做人,塑造儿子美好的心灵。

  让我们牢记高尔基对儿子的谆谆教导,让它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出示“给”,永远比“拿”愉快……)反复读。

  5)当儿子捧着父亲的这封信时,他会怎样读?

  反复读信的内容,背诵。

  四、升华情感,体验练习(小练笔):

  1、读了父亲的信,你会在心中想些什么?

  2、其实你们想的也就是当时高尔基儿子想的,让我们把这些想法写下来,帮高尔基的儿子写一封回信,把心中的想法传达给他远方的爸爸。

 

 

新修改的教学设计突出了哪些特点

 

 

1.注意图文结合。

2.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

3.注重学生情感体验。

 

未来在设计中需要关注哪些问题

 

1.充分利用多媒体。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老师评语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