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校本研修成果截止时间:2016-11-10
  2. 作业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3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3. 发布者:黄元静

校本研修成果

提交者:苏荣茂     所属单位:灵山县烟墩镇中心校     提交时间:2016-10-24    浏览数:0     

校(园)本研修成果

姓名

苏荣茂

年级

三年级

学科

    语文

所在工作坊

研修主题

三袋麦子

评价定型

原来教学设计

课例展示思考后教学设计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5—8分钟) 

1.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童话故事《三袋麦子》,(板书课题)谁能告诉大家,故事里

三只可爱小动物的名字?(学生说出名字,教师将小动物图片相应贴到黑板上。) 

2、大家还记得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5—7分钟) 

 1、让学生带着感兴趣的问题边读边思考,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进行勾画,寻找自己满意的答案。 

2、要求读准字音,辨清字形,读通课文。 

3、教师巡视,关注指导阅读困难的学生。 

4、引导学生交流汇报。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10—15分钟) 

(一)、齐读2—4自然段。 

1、思考:小猪、小牛、小猴各看到一袋怎样的麦子? 

2. 小组说说小猪的做法。 

3、小组说说小牛的做法 

4.小组说说小猴的做法。 

(二)、自学课文(5—9)自然段。10-20分钟 

过渡:三个小动物用自己的方式处理了土地爷爷送的麦子,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了,结果如何呢?请小朋友带着下面的问题自学课文的第5-9自然段。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24分钟) 

1.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童话故事《三袋麦子》,(板书课题)谁能告诉大家,故事里

三只可爱小动物的名字?(学生说出名字,教师将小动物图片相应贴到黑板上。) 

3、大家还记得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3、大家说的都很好,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3-5分钟) 

1、让学生带着感兴趣的问题边读边思考,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进行勾画答案。                              

2、要求读准字音,辨清字形,读通课文。 

3、教师巡视,关注指导阅读困难的学生。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10—15分钟) 

(一)、齐读2—4自然段。 

1、思考:小猪、小牛、小猴各看到一袋怎样的麦子? 

(1)土地爷爷送给三个小动物的麦子是一模一样的吗? 

(2)有什么不同?(分别出示:黄灿灿  饱满  上等的麦种) 

(3)什么样的麦子是上等的麦种?(分别画线:黄灿灿  饱满) 

2、小组讨论小猪的做法。 

(1)小猪收到礼物时,心情怎样?(出示第2自然段)请你用开心的语气朗读小猪的话。(指导朗读) 

(2)小猪是怎样说的,他又是怎样做呢?(他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吗?(板书:吃)

(3)故事中用了两个成语分别来描写小猪吃的心情和方式,你能找出来吗?(迫不及待、各种各样) 

(4)你能找一个词语来替换“迫不及待”吗? 

(5)请你用“迫不及待”说一句话。 

(6)你能想象一下小猪把面粉做成了哪些食品吗? 

3、.小组讨论小牛的做法。 

(1)那么,小牛又是怎样处理麦子的?(学生回答,出示第3自然段)(板书:藏) (2)小牛是怎样收藏麦子的? 

4..小组讨论小猴的做法。 

(1)小猴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他是怎么做的呢?(出示第4自然段)(板书:种) (2)你认为小猴为什么要把麦子种在地里吗? 

(二)、自学课文(5—9)自然段。 

过渡:三个小动物用自己的方式处理了土地爷爷送的麦子,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了,结果如何呢?请小朋友带着下面的问题自学课文的第5-9自然段。 自学要求: 

1、小组分角色朗读 

2、组内讨论并完成表格中的问题 

(1)、一年以后,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 

(2)、土地爷爷对三只小动物的做法分别是什么态度?三只小动物在土地爷爷眼中

新修改的教学设计突出了哪些特点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充分以学生作为出发点,通过合作学习,情景表演等方式,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来读课文,用自己的心灵来想问题,用自己的嘴巴来做评价。采用的方法, 以演促读使学生的朗读及理解能力提高,也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透彻。

未来在设计中需要关注哪些问题

    必须关注情境的良好创设,丰富的媒体展示,心灵的情感朗读,知识的自我消化,培养创造性思维。

作者能通过前后课例的对比来写出了研修带来的效果。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