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截止日期 : 2016-11-10

作业要求 :

1.字数要求:不少于3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作者 :黄元静

校本研修成果

2016-10-21提交者:学员陈振伟浏览(3 )

 

()本研修成果

姓名

陈振伟

年级

初中

学科

语文

所在工作坊

研修主题

信息技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

评价定型

原来教学设计

课例展示思考后教学设计

13.《火把节之歌》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上)

 

*教学目标:

1.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

2.体会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3.了解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

精彩语段学习,体会火把节时彝族人民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和彝家人的勤劳勇敢。

*教学难点:从火把节的活动中体会彝族人民的勇敢与坚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播放《贵州彝族火把节》片段:(5分钟)

导入:同学们,看了视频,有谁知道“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吗?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

(二).完成“导学案”,检查预习:

5分钟)

1、注音、理解词语:     德高望重  循规  按部就班  大无朋。

(三).音频配音朗读,精读品析(10分钟)

1、品味课文第1--3段,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彝族人民心目中,火是圣物”?

2、自读课文,说说文中讲了彝族人民在火把节上的哪些庆祝活动,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3、通过火把节你认为彝族地区较之追求宁静、安适,以农业为主的汉族地区有什么不同?

4. 学生个人品读课结尾段,思考:为什么说:火把节是一个“狂欢节”?它具有哪些现代意义?

(四).小组讨论,拓展探究(10分钟)

1、文章引用元人文璋甫的诗歌《火节》中的诗句:“云披红日恰衔山,列炬参差竞往还。万朵莲花开海市,一天星斗落人间。”请想象一下,诗歌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体会文章中彝家谚语、郭沫若的《凤凰涅槃》的具体含义以及引用诗句的作用。

(作用:引用这些谚语诗句更能表现彝族火把节的热闹、隆重,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文章内容详实,感情更加强烈。)

3.你是如何看待彝族人民选美的?

(提示:可以从彝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淳朴善良等方面加以考虑)。

4.通过火把节,你认为彝族人民是怎样的一个民族?

明确:追求美好生活、生命力旺盛、充满活力、更为开发的民族。

六.布置课后作业

   你家乡有哪些民族民俗活动?你喜欢这些活动吗?课后收集一下资料,给同学展现你的成果。

13.《火把节之歌》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上)

(一)学生微信课堂---布置预习:

(利用手机微信平台,布置预习任务,初步讨论交流。)

A. 明确教学目标:

1.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

2.体会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3.了解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B.浏览课文,把握生字词,完成“导学案”:

(注音、理解词语:)

     德高望重  循规  按部就班  大无朋

C.讨论:课文写了彝族火把节的哪些活动?你在预习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可以和同学讨论一下?

(二)教室多媒体课堂创设情境,品味文本:

A.观看视频,优酷播放《贵州彝族火把节》片段:

 检测:看了视频,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你觉得彝族是个怎样的民族?

  B. 分组朗读课文,品味文本(PPT展示)。

      检测: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火把节的?火把节展现了彝族人民怎样的精神?

(请沟划出有关句子,小组加以讨论品味)

1说说彝族人民心中的圣物---“火”。

2、通过火把节你认为彝族地区较之追求宁静、安适,以农业为主的汉族地区有什么不同?

3品读课结尾段,思考:为什么说:火把节是一个“狂欢节”?它具有哪些现代意义?

4配乐朗诵文章引用的元人文璋甫的诗歌《火节》:“云披红日恰衔山,列炬参差竞往还。万朵莲花开海市,一天星斗落人间。”

请你想象其画面并说说其作用?

5体会文章中彝家谚语、郭沫若的《凤凰涅槃》的具体含义以及引用诗句的作用。

(作用:引用这些谚语诗句更能表现彝族火把节的热闹、隆重,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文章内容详实,感情更加强烈。)

(三)课堂训练—-“类文阅读

 *PPT展示《壮族“跳岭头”》一文,自由浏览。

(小组学习,师生探讨,并展示学习成果)

思考:

1.说说壮族“跳岭头”的来历?它有哪些特点?

2.为什么说壮族“跳岭头”活动,反映了壮族人民“勤劳淳朴、热爱自然、祈福美好生活”的精神?

3.你家乡还有哪些民族民俗活动?你喜欢这些活动吗?

(四)课外拓展延伸查阅研究

1.你是如何看待彝族人民选美的?对比现代社会的各类媒体上的“比美”大赛,你怎么看?

(提示:可以从彝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淳朴善良等方面加以考虑)。

(课后把你的讨论在微信上展现出来,同学们对这课还有什么疑问,可在微信上提出。)

新修改的教学设计突出了哪些特点

新修改的教学设计突出了:1.新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融合。

2.利用新信息技术手段把“课堂内”与“课堂外”有机联系起来,深化了老师对学生的课外辅导,节省了课内讨论时间,加大课堂容量。3.有利于学生间、师生间的自由交流互动和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

未来在设计中需要关注哪些问题

需要关注的是:新信息技术手段如何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融合?如何开展信息化下的多样性学习?如何进行师生的远程辅导检测?既要发扬传统,又要紧跟时代的进步;既要关注个体的个性学习,同时又要关注小组的互助合作学习;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和修正。

老师评语

附件

  • 校本研修成果.doc下载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