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校本研修成果截止时间:2016-11-10
  2. 作业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3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3. 发布者:黄元静

校本研修成果

提交者:黄琼英     所属单位:钦北区大直中学     提交时间:2016-10-23    浏览数:12     

校(园)本研修成果

姓名

黄琼英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语文

所在工作坊

研修主题

信息技术与语文科的有效整合

评价定型

原来教学设计

课例展示思考后教学设计

父母的心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作者以神态描写间接表现人物心理的写作方法;

2、体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教学重点

以分析文中描写人物的神态语句,体会人物心理,了解穷父母无论是送走孩子还是要回孩子都是出于一颗崇高的爱心。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根据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描写,改写作品,以第一人称进行心理描写,并和原文进行比较,哪一种写法更能表现父母的爱心?

  

[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出生在大阪。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  

2、导语   

“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柯罗里)“母亲的心是儿女的教室。”(比彻)……引入《父母的心》一文。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思路,学生讨论、交流。  

这篇小说共19自然段,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的基本规律,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6),破题。写穷富两家同在一艘轮船上,形成鲜明的对照,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关系。  

第二部分(7—10),故事的开端。写高贵的妇女想领养穷人的一个孩子。  

 

第三部分(11—13),故事的发展。写穷男人和他的妻子三次换送子女给富太太的经过。  

第四部分(14—18),高潮部分。上面三次送子换子已为矛盾冲突蓄足了势,这最后一次是要索回女儿,人物的矛盾冲突已发展到了顶点。  

第五部分(19),小说的结局。一家六口终于团聚了。  

三、探究  

课文如果一开头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现父母爱子之心?现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不能。因为父母总是这自己的孩子着想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当有人开出优越的条件时,贫穷父母是不能不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如果一开始就加以拒绝,就显得不真实,不自然,也不能充分表达父母爱子之心。现在这样写的好处是:符合生活的真实;能把贫穷父母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惟其如此,才能使作品产生艺术感染力,打动读者的心。  

四、语言训练  

(一)仔细体味课文中所写的“当爹妈的心”,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他的妻子的心理。  

1、 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 2、送走长子时?  

3、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4、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5、要回女儿时?  

 

、小结  

1、中心意思  

本文通过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2、写作特点。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浓浓的爱心中隐含着淡淡的哀怨。  

、结构图解

贫穷父母        夫妻       第一次送子   第二次送子、索子  第三次送子、索子   索回女儿

多子没能力抚养     商量       请你收下吧   长子“是我接班人 “ 就像把婆婆仍了 “太太担心”

贵妇人 无子   求子:过好日子  第一次得子   第二次得子、       第三次得女、还子  还女儿  也跟着悲伤

日子富足       继承家业      按约付钱     还子,高兴同意   “有些不高兴”     “教给我懂得父母之心”

、布置作业   

 

 

 

 

 

 

 

 

 

 

 

 父母的心[教学目标 ]  

1、学习本文采用一波三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  

3、体会父母的爱子之心。

4、有情感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重点:情节的曲折性。  

2、难点:作品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怨。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解题

1、互动游戏——心有灵犀

要求两位学生合作,一人面向屏幕,并将屏幕上所展现的词语“愤怒” “兴奋”

“失望”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让背向屏幕的同伴猜其所表现的是哪一种心情。

2、交流谈论——游戏启示

提问:从刚才的游戏中,关于人物描写大家获得了怎样的写法启示?

学生交流:如“通过动作、神态等外部描写可以间接表现人物丰富的心理世界”

3、解题

教师讲述: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由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所写的短篇小说《父母的心》,探究作家又是通过怎样的写法来展现文中父母的一颗怎样的心?

4、网络搜索,走进作家

①要求学生通过“百度”这一搜索引擎,查找作者的生平经历、文风特点。

②讨论交流,分享资料

二、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情节

1、请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2、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优越的条件,割不断穷父母对子女的情素,他们三次换送自己孩子,最终决定一个也不送)

3、分析本篇小说的三要素

学生交流:

人物:穷父母、四个孩子、贵妇人和她的女佣;

环境:航行在海上的轮船;

情节:开端,贵妇人想要领养穷人的一个孩子;

发展,穷父母三次换送子女给贵妇人;

高潮,穷父母要回自己的女儿;

结局,穷人一家六口又团员团聚了。

4、你认为本文故事围绕穷父母送不送孩子情节有何特点?作用怎样?

学生交流:

情节特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作用: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引人入胜;更突出了曲目穷父母内心的矛盾和对子女的爱。

5、讨论阅读本文时在语速、感情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交流并范读。

教师指点:语速舒缓,语带无奈、哀怨,读出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6

、换位思考,假如你是作品中的父母,你认为该不该送走孩子?

学生思考后,交流。

三、局部揣摩语句,体会心理

由于学生意见不统一,再读作品,思考:

1、 用“三到法”圈出穷父母在不同情况下的神态变化的词语,并写出自己的看法。

(三到——眼睛要看到,心里要想到,手里要写到)

2、 根据父母的神态变化,你觉得他们当时的心理是怎样的?试用第一人称把它表述出来?结合父母要回孩子的理由。

学生交流:

贵妇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

“送走一个孩子,他可以过好日子,而且可以继承财主的家业,而且太太赠送的钱也可以让其他孩子生活得更好,但是孩子不在自己身边,他的生活会怎样呢…… ”

送走长子时:

“孩子,不要怨恨父母,我们都是为了你的未来好,也为了弟弟妹妹呀…… ”

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长子是我们家的接班人,再穷也不能送走呀…… ”

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二儿子从眉毛长相到说话的嗓门,都和我们那去世的妈妈一模一样,把他送走就好象把妈妈扔了,这实在太不孝顺了…… ”

要回女儿时:

“她太小了,没有父母在身边该怎样生活呀?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了…… ”

3、比较阅读,你认为用心理描写法和原文的神态描写法,在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冲突的效果有何异同。

学生交流:如神态法:含蓄,“此时无声胜有声”;心理法:直白细腻

4、为何父母最后还是没有把孩子送掉?这说明了什么?你认为他们是怎样的父母?

学生读课文,然后各抒己见。 

教师小结: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通过对文本相关神态描写语句的理解,我们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这种至爱亲情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再优厚的物质条件,也是不可能动摇这份天下最诚挚、最浓郁的感情的。

5、请回忆你生活中父母照顾自己的往事,体会融融亲情。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完成《伴你学》

板书设计

父母的心

〔日〕川端康成

主人公:穷父母

↙ ↘

情节  神态描写  →   体会心理

富人要求领养一个孩子    十分犹豫        一

送走长子          眼含热泪、难割难舍  切 

次子换回长子        无精打采       为

女儿换回长子        失魂落魄       子

要回女儿          痛哭失声       女

 

 

 

 

新修改的教学设计突出了哪些特点

1.学生思维积极发言踊跃乐观自信热情高涨

2.学生思考时间充足探究方式多样内容理解深刻见解与表达富有个性和创意。

3.学生参与面广参与度高交流展示充分合作高效有序。

4不同程度的学生均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从整体上达到既定教学目标。

 

 

未来在设计中需要关注哪些问题

1、对重点语段情感朗读太少

2、思考、答问的时间要合理安排。

3、应该树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观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