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截止日期 : 2016-11-10

作业要求 :

1.字数要求:不少于3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作者 :黄元静

校本研修成果

2016-10-21提交者:学员杨晓艳浏览(0 )

校(园)本研修成果

姓名

杨晓艳

年级

一年级

学科

数学

所在工作坊

研修主题

二年级上册《平均分》

评价定型

原来教学设计

课例展示思考后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平均分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任意分一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特点,从而认识平均分,并能够每几个一份地分,初步学会这种平均分的方法。

  2.在分一分的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平均分的特点,初步学会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观察、比较、实践中初步理解平均分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14根小棒

  教师:小猴图片,8个桃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可爱的小猴图片(取名为盼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盼盼打招呼。

  2.盼盼带来了8个桃(出示图片),它想把其中的6个桃分成几堆,可以怎样分呢?(出示问题)

  3.大家愿意帮帮盼盼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学生操作:把6根小棒(代替桃)任意地分一分。

  (2)全班交流,教师出示各种不同的分法。

  (3)观察分法,你有什么发现?(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4)教师指出: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出示这句话,教读)(同时板书课题)

  (5)同桌之间说说什么是“平均分”

  (6)小结:同学们通过分一分,不仅帮助小猴盼盼解决了问题,还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做“想想做做”第1题

  要求学生用手势判断是不是平均分,并说理由。

  3.教学第30页“试一试”

  (1)出示问题:把8个桃平均分,可以怎样分?

  (2)请学生先各自想一想,再用小棒代替桃分一分。

  (3)分完后,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4)全班交流,教师出示不同的分法。

  (5)为什么这些不同的分法都可以说“把8个桃平均分”?

  (6)小结,同学们把8个桃平均分,想出了3种不同的分法,虽然分成的个数和份数不同,但都是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都符合要求。

  4.教学例2

  (1)出示问题:如果把这8个桃分给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2)小组合作用8根小棒代替桃分一分(找一组到前面来分桃)

  (3)集体交流,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板书4)你是怎样分的?

  (4)这样的分法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5)小结:8个桃,我们按要求把2个桃作为一份分给1个小朋友,一共分了这样的4份,就是分给了4个小朋友。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是平均分的一种分法。

  5.教学第31页“试一试”

  (1)让学生按要求先动手分一分,再填空。

  (2)集体交流,指名演示分的过程,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可以分成几份?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导入:盼盼看到我们班的小朋友这么热情、这么能干,邀请我们去参加闯关游戏呢!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

  1.第一关:“想想做做”第2题

  (1)先让学生弄清是怎样圈的,圈一圈,然后填空。

  (2)集体交流订正

  (3)让学生联系操作过程再说一说一共有几块,每几块一份,分成了几份。

  (4)真棒,祝贺同学们顺利地闯过了第一关。

  2.第二关:“想想做做”第3题

  指导学生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用小棒代替分一分,也可以在图上圈一圈,并根据分的结果完成填空后核对,并说说是用什么办法分的。

  太好了,祝贺大家又顺利地闯过了第二关。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讲述: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知道了怎样分东西才是平均分,还学会了用每几个一份的方法来分东西,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平均分。

教学内容:

平均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经历分物的活动过程,初步感知平均分的过程,初步体验平均分是分得同样多。

2、使学生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2、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

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卡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圆形卡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瞧,春天来了,花红了,草绿了,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的唱着歌。让我们唱着歌一起去郊游吧!(课件出示风景画,放伴奏音乐)

谈话引入:“小朋友们,我们郊游的目的地到了,请小朋友们在草地上坐好。聪聪给你们准备了一些食品,让我们来看一看,都有哪些好吃的?”小朋友们,聪聪帮你们准备了这么多好吃的食品,你们高兴吗?(高兴)你们高兴了,可聪聪不高兴了,因为这么多东西它不知道怎么去分。你们能帮帮它吗?(能)(多媒体出示糖果图片)

[对低年级来说,教学知识由于抽象而显得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在情绪的驱动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节课的创设情境是投影伴着音乐显示春天的画面,去郊游分食品的情境下,提出帮帮聪聪怎么分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想办法分物品。]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平均分”

师:同学们,你们会分糖果吗?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必须把糖果分完。(每组糖果数量不等。)

(1)学生动手分糖果,教师巡回指导,辅导个别学生

(2)汇报与交流,各组派代表说明分配结果。

(3)请大家说说听了各小组分的结果,你想说什么?

(4)讨论公平的分配方案,得出“应该每份同样多。”

(5)请学生重新分配,得出“每份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课题:平均分)

[本环节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再动分食品的基础上,组织交流,展示,引出“每份分得同样多,较平均分”。通过讨论、操作、互说使学生理解“同样多”,从而获得“平均分”的新知识]

2、巩固“平均分”

聪聪拿来了10个面包,可是要平均分成5份,每份分(   )个。谁能帮帮它。

(1)让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2)学生可以用10张面包图片代替面包分一分,也可以用书的面包图画一车,然后交流自己的思考和填写的结果。

3、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聪聪准备了一些桔子。(出示课件,15个桔子)要求是平均分成5份。

(1)请各组用实物图片分一分。

(2)分完后交流。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学生汇报结果可能有:

先每个盘子里分1个桔子,再放1个桔子,直到分完。每个盘子里分3桔子。

先每个盘子里分2个桔子,再放1个桔子,每个盘子里分3个桔子。

每个盘子里分3个桔子,正好分完。

(3)小朋友们,你们最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4)师生共同小结:一个一个的分仔细准确,多个多个的分节省时间。

同学们真聪明,想了很多种分法,但不管怎样分,最后得出的结果都是每个盘子里3个桔子。得出结论:像这样把一堆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就是“平均分”。平均分时,可以是一个一个的分,还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等,直到分完。但必须每份同样多。

[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学生动手操作、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心理过程。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善的情感谢需要,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展现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平均分的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4、强化平均分的方法  

让学生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动手摆一摆。

小组合作。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让学生在多次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中,学会一些平均分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掌握新知

1、教师:今天同学收获特别多,学会了平均分东西,那我们就来试一试。(课件显示:12枝花)每个花瓶里可以插几枝?

(1)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

(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

然后,选出每瓶插同样多枝花的插花方案。强调这几种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进3个瓶里。

[通过巩固练习,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关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就为认识“除法”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在此基础上,再去认识除法,就能收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全课总结

小结:今天的郊游,老师觉得真高兴,即欣赏了美丽的风景又在你们的帮助下解决了问题,那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新修改的教学设计突出了哪些特点

1、 多媒体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多媒体的演示对新知识的理解更形象。

3、 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

4、 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

未来在设计中需要关注哪些问题

1、 激发学习兴趣

2、 改变教学方式

3、 注重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

4、 

老师评语

认识深刻,学以致用。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