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截止日期 : 2016-11-10

作业要求 :

1.字数要求:不少于3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作者 :黄元静

校本研修成果

2016-10-21提交者:学员叶多多浏览(7 )

 

()本研修成果

姓名

叶多多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语文

所在工作坊

研修主题

古诗二首《使至塞上》 《黄鹤楼》

评价定型

原来教学设计

课例展示思考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诗歌,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的一些常识;
2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欣赏、背诵三首诗,感受诗歌中的形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体悟诗歌凝练、生动、含蓄的语言;理解诗歌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简单介绍唐诗的类型
唐诗可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五言和七言),律诗(五言、七言和排律)。
2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3、作者及背景介绍

1)王维是怎样的一个人?

(2)该诗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二、反复诵读,以读促悟

1. 教师范读

单车//问边,属国//居延。

 

征蓬//汉塞,归雁//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候骑,都护//燕然。

 2、学生试读

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三、诗文赏析

1. 教师范读

单车//问边,属国//居延。

 

征蓬//汉塞,归雁//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候骑,都护//燕然。

 2、学生试读

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1、本诗中哪些词语暗示了作者奉命出使?(用诗句中的词回答)

2、全诗紧扣题目,叙述描绘了哪三层意思?

3 、小组探究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2):说说这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4、思考:诗人在颈联中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大漠景色?

5、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6、“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问:这里“在燕然”是不是说都护真的在燕然山呢?

7、整首诗诗人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8、总结、归纳,概括本诗的主旨

崔颢的《黄鹤楼》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从《唐才子传》中记载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李白曾登黄鹤楼想题诗纪念,但当他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自认无法超越,就此收手。事后对崔颢的该诗念念不忘,曾两次作诗模仿此诗的格调。众多古人称崔颢的这首诗是“第一”、“千古之奇”。这究竟是一首怎样的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指导朗读,熟知诗意。

学生听录音,要求以自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熟悉古诗所写的内容。

三、诗文赏析,深入了解。

1、诗人在前四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作者登上黄鹤楼所看到的景致触发了他的什么思想感情?

3、本诗的56句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变化,这两句诗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4、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5、整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诗歌,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的一些常识;
2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欣赏、背诵三首诗,感受诗歌中的形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体悟诗歌凝练、生动、含蓄的语言;理解诗歌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简单介绍唐诗的类型(ppt)
唐诗可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五言和七言),律诗(五言、七言和排律)。
2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3、作者及背景介绍

1)王维是怎样的一个人?

(2)该诗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二、反复诵读,以读促悟

1. 教师范读

单车//问边,属国//居延。

 

征蓬//汉塞,归雁//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候骑,都护//燕然。

 2、学生试读

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三、诗文赏析

1. 教师范读

单车//问边,属国//居延。

 

征蓬//汉塞,归雁//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候骑,都护//燕然。

 2、学生试读

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1、本诗中哪些词语暗示了作者奉命出使?(用诗句中的词回答)

2、全诗紧扣题目,叙述描绘了哪三层意思?

3 、小组探究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2):说说这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4、思考:诗人在颈联中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大漠景色?

5、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6、“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问:这里“在燕然”是不是说都护真的在燕然山呢?

7、整首诗诗人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8、总结、归纳,概括本诗的主旨

崔颢的《黄鹤楼》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从《唐才子传》中记载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李白曾登黄鹤楼想题诗纪念,但当他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自认无法超越,就此收手。事后对崔颢的该诗念念不忘,曾两次作诗模仿此诗的格调。众多古人称崔颢的这首诗是“第一”、“千古之奇”。这究竟是一首怎样的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指导朗读,熟知诗意。

学生听录音,要求以自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熟悉古诗所写的内容。

三、诗文赏析,深入了解。

1、诗人在前四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作者登上黄鹤楼所看到的景致触发了他的什么思想感情?

3、本诗的56句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变化,这两句诗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4、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5、整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新修改的教学设计突出了哪些特点

1.增加了PPT课件。

2.增加了微课展示。

3.通过多媒体制作课件,增添了微课,增加了动画设计,丰富了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未来在设计中需要关注哪些问题

更加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加微课展示,制作动漫。

老师评语

校本研究落实具体,成果显著。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