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学科活动心得 > 正文

透过《指南》再看幼儿科学探究活动

2016-11-16  发布者:田园  浏览数( -)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活动背景:

老师为丰富区域材料,找来了许多的废旧电线投放到其中。活动中,老师发现孩子们将电线在手上弯一弯、绕一绕变出了许多有趣的东西。但孩子们玩了几天后,兴趣有所减退。如何让幼儿在老师精心准备的材料基础上,多玩、充分的玩,使材料尽可能地被利用。

解读:材料是不说话的老师,可是,却能给幼儿带来无限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要让幼儿常常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并乐在其中。

案例实录1

老师:“小朋友真能干,把电线弯一弯,绕一绕,做出了这么多丰富的东西。刚才电线宝宝告诉老师:‘我不想躺着玩,我想站起来玩。’”

雅希:“咦,真奇怪,我的电线宝宝为什么不能站着玩?”她收住了笑容,瘪起了小嘴,显然她被这个问题难住了。马上就有人回答:“是呀,我也是这样想的,如果我们的宝宝都站起来了,那多好玩啊!”。

老师:“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米、泡沫、橡皮泥,现在我们一起想办法帮助你们的电线宝宝站起来,好吗?一起去试一试吧!”

或许想领先一步吧,在当时的活动中,霏霏很快的就来到了“米粒区”。我悄悄的走近观察她。她一手拿着米勺,一手拿着塑料杯,当米加到两勺以后,就迫不及待的将电线宝宝插在米杯里。可这时电线宝宝摔倒了。我问她:“你的电线宝宝站稳了吗?需要老师帮忙吗?”她一边使劲的用力压米粒,一边摇头。 “这样吧!你别着急,你可以去看看别的小朋友找到解决的方法没有。”澜澜看了看,想了想,没有放弃,又往米杯了加了两勺米。这时电线宝宝站稳了。她转身对我说:“我的电线宝宝站起来了,我的宝宝站稳了!

老师:“你只加了一点米的时候,你的宝宝摔跤了,而后来为什么站稳了呢?你用的是什么方法呢?”

静怡:“我后来又加了很多的米,我的宝宝就站稳了。我发现一个秘密——米加得越多,宝宝就站的越稳,这米杯就像是一个大脚,电线宝宝的脚变大了,变重了宝宝就可以站稳了”

解读:想象与创造对于幼儿来说很重要,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要鼓励他们喜欢接触新事物,经常问一些与新事物有关的问题,并乐意去积极尝试。特别是当材料与思维碰撞时,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要认真对待幼儿的问题,引导他们猜一猜、想一想。

案例实录2

借助材料的方法成功以后,孩子们纷纷去拿各种材料,用的最多的是米和沙,只要轻轻一插,马上就成功了。我觉得该是调整活动的时候了——

老师:“通过米、橡皮泥使电线宝宝的脚变大、变重帮宝宝站起来,这是小朋友在实验中找的好方法。”可电线宝宝说“他不想站在米里,不想站在沙里,不想站在橡皮泥里,它想自由自在的独立跳舞”。

晨晨:那我去找一个有缝的桌子,把它插进去。

菲菲:老师,给我点双面胶吧,我想粘住它。

俊宇:不行,双面胶太小了,我想要点玻璃胶带。

子君:还要什么材料,把电线折成三角形不就能站起来了吗?

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践了,晨晨很快就成功了,她笑嘻嘻地看着其他孩子在忙乎,菲菲显然遇到了麻烦,双面胶黏在电线与桌子的中间,一下子就倒下了,她反复尝试,却始终以失败告终。俊宇用玻璃胶带把电线与桌子绑起来,把电线放在桌子中间,觉得还是不行,他就把电线底部折了一下,再用玻璃胶带粘起来,哈哈,成功啦!更多的孩子采用了子君的好办法,把电线变成了三角形,圆形、螺旋形的底座,一个个电线宝宝站起来啦!

解读:指南告诉我们,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要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如鼓励幼儿根据观察或发现提出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或成人提出有探究意义且能激发幼儿兴趣的问题。如:怎样让电线宝宝站起来?此外,还要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或为自己的想法收集证据。如:老师提供的材料,从加米,用橡皮泥,思维水平越高,材料就越简单,一直到后来孩子们自己找材料来帮忙,如用玻璃胶等,再到最后,就不用工具,通过改变造型来让电线宝宝站起来。

案例分析:

《指南》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引导幼儿在探究中思考,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发现事物之间明显的关联。今天的这个案例,也给我带来了许多启发——

一、教师要善于深入发掘、利用现有材料的潜在价值

一般讲,教师为活动提供的材料大都经过了精心准备,希望幼儿多玩、充分的玩,以使这一材料尽可能多地被利用。但的确有的时候,按着常规的玩法,幼儿玩了几次后,便对这一材料不再感兴趣了。对于这种情况,我采取了两种处置策略:一是通过变换引发新的玩法,重新唤起幼儿的注意。二是像案例中我们所采取的方法,由对材料特征的认识探究到利用材料的特性找出多种玩法的引导。这样,不仅可使幼儿学会掌握材料的一般玩法,而且能深入认识与玩法相关的一些材料特性,使幼儿对有关该材料的知识有更多的体验认识,从而较充分的发掘、利用了现有材料的教育价值。

在案例中,我在注意到一个星期时间过去后,用电线编出平面事物已没有太多的新意,在霏霏小朋友兴致勃勃展示自己编好的“眼镜”时,借着其编出的“眼镜”不能站起来,顺势提出了“我的电线宝宝为什么不能站起来玩?”的问题,激起幼儿对此问题展开深入探究的欲望。当然,这一案例中我所抓住的时机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关键时教师要有一种意识,有一份机敏,这样,没了这个机会,肯定还会有另外的机会。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时候我们教师缺少的不是机会,而是意识、是发现。

二、用观察、解决问题以及经验迁移的方法,指导幼儿的探索学习

案例中我在推动指导幼儿深入探究怎样让电线站起来时,在实践中,我发现用观察、解决问题以及经验迁移的方法,指导幼儿的探索学习时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幼儿从一开欧式简单地利用各种现成的材料,如米、沙、橡皮泥等材料,只要把电线往里面一插就能使电线站起来了,到后来,孩子们发现不用这些材料,也能使电线站起来,如运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如玻璃胶带,或是从起初感知电线能弯折的特点受到启发,即能自由表现富有创意的造型到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而使电线能“立”起来。在此过程中,引发了对电线“自由自在”变化的认识,包括它们的名称和特性等等。虽然这些知识间存在的往往是一些表象外部联系,而非严谨的逻辑联系,但这样的学习方式与幼儿期认识及其兴趣特点非常吻合。因此,这种用观察、解决问题以及经验迁移的方法,实质是遵循着幼儿特有的认知规律引导幼儿进行的一种学习,是幼儿学习主体性的内在表现。

以此方法学习,幼儿不仅更多的记忆了一些事实性的知识,而且还获得了丰富的关于事物间关系的认识,依照皮亚杰的观点,智慧就就是把事物放在关系中考察的能力。孩子们学习到的就是一种关系,这种对关系的发现和认识有利于孩子智慧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在这种这种用观察、解决问题以及经验迁移的方法来帮助孩子们探究的方式,会使幼儿将认识的触角更多的伸向了未知,伸向了未来。

在《指南》的引导下,我对幼儿园的科学探究活动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认识,它将伴随在我的身边,更促使我经指南精神转化为自己的实际教学行为。促进幼儿更大化地发展。

学科活动心得

最新学科活动心得

热评学科活动心得

热门学科活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