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学科活动心得 > 正文

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探究能力的培养

2016-11-16  发布者:田园  浏览数( -)

一、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

   《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对各个年龄段青少年的科技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科技启蒙教育已经将培养孩子良好的科技素养提升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学教育活动不论什么时候都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一种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这一特性是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和好奇心,使幼儿理解科学的实际意义,获得终身学习的动力机制的根本保障,也是幼儿获得真正内化的科学经验的根本保障。

    二、幼儿探究的意义

    1.幼儿的探究活动能够满足幼儿的内在成长需要

   人的生命成长——躯体的、精神的、内涵着人的“改变”的需要,以被视为“成长需要”。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正是通过自主的、活动的、享受着愉快的过程体验,来不断的“改善”自己。认识到幼儿探究活动的这一意义,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就应该尽量发挥其积极作用。

    2.幼儿的探究活动能够使教育获得更为开放的目标和内容

    幼儿探究是一个开放的过程,这是由幼儿探究的特点决定的,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幼儿所获的并非是一个既定的、凌驾于他们的需要、兴趣之外的目的和内容,而是与其活动紧紧联系在一起、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知识与经验、能力与智能、感情与态度协同发展的综合性目标和整合性内容,这种目标与内容是开放的,是幼儿愿意接受、愿意为实现付出努力的。

    3.幼儿的探究活动能够使幼儿体验活动的过程、获得探究的方法和策略

    人的许多心理感受是必须亲历的。幼儿在克服困难的探究中,最终取得了成功,那份欣喜是对提升幼儿的创新意识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探究的方法与策略的学习,隐含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而获得,并且随着多次的探究和探究的深入,还能不断改进、提高原有的方法和策略。

    4. 幼儿的探究活动能够使幼儿在最近发展区内进行有效的学习

    一种关于幼儿探究层次的划分将幼儿探究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自主探究,二是支架探究,三是结构探究。自主探究,表面看是幼儿“随心所欲”而从深层教育要求看,这时已发生了“教育”:教师开始记录、观察、分析其行为表现,判断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等,为实施有效的教育打下了基础。支架探究,教师的“支架”直接影响幼儿探究活动的开展,一个适宜的“支架”可以使幼儿“爬”的更高,并能不断的自我去除“支架”,获得发展,支架探究是幼儿探究收获最大的层次。结构探究,是最高层次的自主探究,它类似于研究,因此更为严谨、稳重。教师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为幼儿提供画龙点睛似的结构探究,对幼儿的学习也将有较好的帮助。

   三、科学教育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的“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思想和陶行知先生的“解放手、解放脚”的观点,都倡导幼儿自己参与活动学习。让幼儿参与活动,通过游戏、操作、增强幼儿的探究与尝试意识,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有效途径。

    ()创造氛围,激发幼儿的兴趣与愿望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幼儿的认知具有直观性特点,环境则为他们的认知提供直观的物质基础和依托。科学教育活动良好环境氛围的营造,则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幼儿关心环境、观察环境、主动与环境互动的情趣和良好习惯,引发幼儿主动产生探索环境科学现象的行为。

   1.客观周围环境必须是开放的

   (1)时间上,要保证幼儿在不同时间都可以自由探究与尝试。例如:自由学习时间、户外活动、团体活动、自由游戏时间等,打破以往学科活动或领域活动的时间限制,给幼儿更多的自主的时间,让幼儿有充分发现与体现自我的空间。

    (2)空间上,要保证幼儿在不同区域、地点都能自由学习。幼儿活动的人数与场地要成正比,开展活动时给予充足空间支持。

    (3)材料上,要保证随时、随地可以自由选择。材料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材料本身能为幼儿提供探究可能性。其重要性提醒我们选材时应注意:(a)尽量少提供过于现成的材料,应该具有可选性和多组合性。(b)尽量多提供有助于“检验”幼儿的各种想法的材料。

    (4)家长和社区资源的配合。家长是个庞大的资源群,了解家长的工作、爱好、特长,以便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当地特有的资源和安全的废旧物品不仅使幼儿通过操作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还能让幼儿学会珍惜和利用资源,能让幼儿真切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创造能使简单的材料发挥更大的价值,从而真正地乐于探究、乐于尝试、乐于创造。

    2.主观心理氛围必须是宽松的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创造能力发展的两个主要条件。在心理安全和自由的环境中,幼儿的心情轻松愉快,无压抑感,他们在与周围环境的不断交互作用中,容易形成创造意识,有助于幼儿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

在一日生活中,幼儿经常表现出的积极主动探究和认识周围世界的强烈动机和愿望,而教师不适当的评价造成幼儿的紧张,使幼儿没有一个心理安全的探索环境,在指导幼儿的探索活动时,教师常常以“判官”的身份判断幼儿探究的对错,使幼儿感到正确的的答案存在与教师的头脑中,造成幼儿对教师的依赖。并且,教师总是禁不住表扬那些“做的好”(也就是符合教师心目中理想标准)的幼儿,从而使绝大部分幼儿不敢表明自己的观点或表现,甚至放弃自己的探究和发现去迎合教师认为正确的幼儿的想法和做法。

    所以,教师应该:多创造机会,积极参与幼儿的讨论、交流,建立起民主平等的伙伴式的师生关系,给幼儿出错的权利,允许孩子“破坏性”学习。鼓励他们做出与众不同的言行,尊重每个幼儿的观点、兴趣。

    ()教师要把握教育时机,指导幼儿获得探究与尝试的内容

    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蕴涵着许多教育契机,瞬间而过,作为教师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来推进活动的展开。并以敏锐的眼光、深厚的专业积累、敏捷的思维及时的补捉或把握瞬间而过的教育契机,充分显示教育艺术的魅力。

    1.在探究与尝试活动前

    教师首先要改变“引导”幼儿活动的观念,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从原来的“牵着孩子的手走”到现在的“松开孩子的手”到“看着孩子走”,角色由原来教育的领导者转变为教育的组织者、服务者、引导者,引导、吸引幼儿主动探索。

    2.在探究与尝试活动中

    教师应多观察他们与成人不同的思维,无论幼儿的办法是对还是错,他们探究的过程相比结果更重要。当幼儿遇到问题向教师求助时,教师不要急于帮助幼儿解答疑问,可以运用无声的语言如材料去暗示幼儿,让幼儿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探索研究、尝试操作,从而在经验中形成自己的知识。面向全体,适宜每个幼儿个性发展。老师要关心、爱护、尊重每一个幼儿,让每个孩子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不偏爱、不歧视,因势利导,因人施教。

   3.在探究与尝试活动后

    幼儿在自己的实践操作中有了自己的体验、发现,教师应帮助幼儿记录获得的信息,引导幼儿用适当的方式进行交流、表达、交往,用报告的形式与同伴分享交流,引导他们在报告中使用多种语言如:文字、图画、符号、照片……用别人能听懂、看懂的话写下来、画出来,再与小伙伴交流、讨论中梳理自己的思路,明晰所发现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使幼儿不断巩固、加深和扩展自己已获得的经验。记录还有助于同伴间的交流,有助于理解科学的实际意义。

   (三)探究与尝试精神的培养

    在知识经验目标中,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们不追求幼儿说出来的、准确的、科学的概念,而是强调让幼儿亲身经历探究和发现过程获得有关的经验,这些经验可能是幼儿可以悟到但说不出来的,也可能是在成人看来是幼稚可笑的。同时,我们强调知识经验的运用,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不断运用的条件和情景。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提出的必然要求。

   1.幼儿多种能力在探究与尝试活动中得到锻炼

   1)幼儿的动手能力的锻炼。幼儿由学会解决问题中所获得的能力,发挥到生活实践中,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依赖成人。

   2)幼儿的学习能力的锻炼。幼儿从不会解决问题,到尝试独立思考,学着借鉴同伴的反馈信息和自己的认知经验来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试着用讨论说理的学习方式,来参与尝试活动,从而使幼儿的思维抽象能力、推理能力、灵活性等得到初步的发展。

   3)幼儿的交往能力的锻炼,由于幼儿大部分还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很少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再加上日益增多的独生子女的日趋单元化的现代住宅,减少了幼儿与同伴间的交往机会。因此,在探究与尝试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创设自由的环境进行学习,使幼儿初步具有内在的自我调节力。通过在尝试活动中使幼儿学会了分享、互助和谦让,学会了关心和抚慰。

   4)幼儿的语言的运用和表达能力。在实践操作中幼儿有自己的发现,与小伙伴交流、讨论中梳理自己的思路,明晰所发现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在交流中根据自己的记录解释:当意见与他人相驳时要与人争辩,这些都需要语言,由于有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孩子们都乐于、敢于表达,最后在讨论中得出正确结论。每个孩子大胆地表达自己在做实验过程中发现和自己不同的看法,这就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运用语言的机会,孩子们正是在表达观点的过程中以及和同伴的质疑中发展了语言的运用和表达能力。从而增强了自信心,既而更迅速、更认真的投入到下次科学活动的探究与尝试中。

    2.给幼儿适当的鼓励

    积极鼓励为主,多做纵向的评价,少做横向比较,注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由于幼儿特定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他们是从别人的评价中来认识自己的行为的。因此,教师要以欣赏的态度,启发开放式的语言,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获得新知识,从而探索发现问题。鼓励,使幼儿感受成功,充满信心,是幼儿自主活动成功的动力。

    鼓励质疑,提高幼儿的探索与尝试能力。孩子有其独特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在幼儿的世界中,不健全的逻辑变为一种诗性的逻辑,不完善的科学演绎为想象的艺术。孩子正是从这种“融合式”的认识方式来认识世界的。利用孩子的这种特殊的认识方式来调整我们的课程,允许孩子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活动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将我门的课程适应孩子的这种认知方式,从而使课程自然的整合一体。探索与尝试活动是幼儿发现、探索和思维的肥沃土壤,是幼儿学习知识、探索世界、表现自我的重要阵地。尊重幼儿的本性、尊重幼儿学习的权利,给每个幼儿平等受教育的起点,引导幼儿尝试,启发幼儿动手动脑,是科学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精神的主要途径。

   3.创造条件让幼儿表现“学科学”能力

    幼儿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这也是幼儿认知过程的重要年龄特征。教师要在一日生活各种学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自我表现的能力,并让幼儿有机会自我表现,从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欲望,以发展幼儿的科学意识。从中激励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大胆动手,大胆表现自己信心,激发幼儿参与科技活动的探究积极性,逐步培养幼儿初浅的科学素质。启发引导,帮助幼儿体验成功的乐趣。幼儿年龄小,他们有时虽然发现了问题但因为能力有限,无法独立解决而放弃了探索,这时就需要教师给与正确的启发和耐心的引导,从而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让我们努力转变教育观念,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获取广泛的经验,激发探索、发现的热情及对科学的向往,未来的科学家将在我们的身边诞生!

  

学科活动心得

最新学科活动心得

热评学科活动心得

热门学科活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