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纲要》中社会教育理论有感

发布者:白莹     所属单位: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卓爱幼儿园     发布时间:2016-10-31    浏览数:0

这次学习中,我详细对《纲要》中社会教育进行了研究,又联系这几年的摸索、学习,对这方面理解比较深刻。幼儿的社会教育是指发展幼儿的社会性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引导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的教学内容。社会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技能三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

 社会教育的目标及要求中提出:幼儿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单看以上这几条,觉得内容不多,但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目标从两个角度提出,一是社会关系的角度:例如幼儿自身的关系(包括自信、自动、自觉、坚持等)、幼儿与他人的关系(包括乐群、互助、合作、分享、同情等)、幼儿与集体的关系(包括遵守规则、爱护公物和环境等)、幼儿和社会的关系(包括社会职业、家庭、祖国、世界文化等);二是心理结构的角度:例如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技能。这两方面结合,构成了儿童社会学习的内容和社会性、个性发展的目标。

 这些内容看起来很容易理解,但是真正运用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是比较难的。刚入园的孩子,由于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的,到了集体生活中,除了不适应以外,还有就是不会与周围的人相处。本来两岁多的孩子就已经出现了人生中第一个“叛逆期”和“独立期”,再加上在家中都是“唯我独尊”,所以,在社会交往方面比较薄弱。在这其中每个幼儿都有不同方面的特点。所以,如何正确将《纲要》融入工作中是长期而重要的。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