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线下活动证明 > 正文

让小班幼儿的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

2016-11-27  发布者:迟文清  浏览数( -)

  传统的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基本遵循这样一种模式:教师制订计划——设计集体教学方案——准备教学具——展开教学。这种一相情愿、按部就班、违背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枯燥教学,让幼儿对数学失去了兴趣,数学成了强加给幼儿的概念、记忆不完的知识和索然无味的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与实施,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某些简单问题。”依据这一理念,及陈鹤琴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结合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在数学教育活动中注意引导孩子运用已有生活经验与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来进行数学活动,使数学教育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我们注重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经验、兴趣、需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气氛,引导孩子去操作、去发现、去体验、去运用、去创造。教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引导孩子主动学习的支持者、指导者、合作者,让孩子不再是被动的机器,而是一个主动的“探究者”。


      小班幼儿具有自我中心意识较强、思维具体形象、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学习经验少的年龄特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依赖于生活中对具体事物的反复自由探索和亲身体验。只有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才能使数学经验逐渐内化,并自我建构以获得发展。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初浅的看法:

      —、生活是小班幼儿学数学的基础 

      生活活动在小班幼儿一日生活中,不仅占有相当比例的时间,而且对幼儿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幼儿的生活中,蕴含着许许多多可对幼儿产生数学影响的情景和事例,而且这些情景和事例是经常地、反复地发生,因而对幼儿的数学学习产生了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作用和影响。 我们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一切,引导幼儿学习数学、感知数学、体验数学。例如分发点心时,可让幼儿观察今天的饼干是圆的还是方的;数一数每张桌子有几个小朋友,应该分几份点心;中餐时,可让幼儿根据每张桌子的幼儿数来领取餐具;晨间谈话时,让幼儿说说自己前面是谁,后面坐的又是谁。教师带幼儿外出散步时,幼儿可观察到各种物体的形状,如有的房顶像三角形,房子的门和窗像长方形,树干粗、树枝细,马路宽、小巷窄等。秋天,幼儿可用拾来的落叶进行分类、排序、比较多少活动,还可用落叶拼搭物体和图形。在整理、收放玩具、图书、衣物时,幼儿学习将各种物品进行归类的技能。

      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这些事件教师也都可以加以引导,让幼儿观察、认识和讨论,帮助他们积累数学经验。例如,排队时可让幼儿观察为什么某某小朋友要排在前面,某某小朋友排在后面;某某小朋友的衣服很漂亮,它的花纹是怎么排列的……总之,幼儿生活活动中的数学是十分丰富多样的,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影响是积极的、深远的,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数学教育资源,引导幼儿发现、感受和学习。    

       二、 游戏活动是幼儿学数学的催化剂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各种游戏活动中,蕴含着各种数学信息,幼儿参加游戏,不仅愉快地进行着各种活动,学习着各种游戏技能,同时也感受着其中的数学信息,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感性经验。例如,积木游戏可使幼儿对平面和立体的图形有所认识;娃娃家游戏让幼儿学习按顺序、有条理地做各种事情;玩水、玩沙游戏使幼儿对量和量的守恒有所感知和体验,而各种体育、音乐、语言和民间游戏中,也都蕴含着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因素。例如民间游戏——《上下前后拍手歌》: 噼啪,噼啪, 噼噼啪啪。 上上,下下, 左左,右右, 前前,后后。 轱辘轱辘一, 轱辘轱辘二, 轱辘轱辘三,轱辘轱辘四, 轱辘轱辘五, 轱辘轱辘六, 轱辘轱辘七, 轱辘轱辘八, 轱辘轱辘九, 轱辘轱辘十。 这样,在游戏中,幼儿不知不觉地学会了 10 以内的唱数。

       小班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且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只有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渗透于游戏中,才能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因此,对幼儿进行数学教学游戏化,能极大地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产生较好的效果 ,顺应这一年龄特点,我注意将数学练习和运动即体育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运动中学数学,收效也很明显。 
       1 、 结合游戏来进行改编 
      许多现成的体育游戏注重的是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训练,因其简单有趣,深受幼儿的喜爱。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岂不是既练习了动作技能又巩固了数学知识?可谓一举两得、两全其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对现成的体育游戏进行改编,将数学练习融入其中。如;“骑木马”是个传统的体育游戏,我结合“ 1 ”和“许多”的教学和 3 以内的点数,在原来的游戏中让幼儿“骑一下”、“骑许多下”、“骑三下”等,让幼儿练习边双脚跳边回答:“跳一下”、“跳许多下”、“跳三下”。改编后的体育游戏更切合教学实际,也更有利于幼儿掌握数学知识。 
        2 、 结合户外活动来进行练习 
       根据数学科的教育计划,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如:结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学,可创编《我给球儿来排队》的室外游戏;结合图形的教学,可创编体育游戏《跳房子》等。还可以创设几个不同的数学期活动,让幼儿可以更好的融入到这个好的氛围里面来。

       3 、结合活动区进行数学学习

       活动区、角数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为:创设良好的数学活动环境,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让幼儿有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与材料进行交互作用,从而获得大量的数学感性经验。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活动,给幼儿提供了主动学习的机会,为幼儿自主性、创造性的发展创设了条件。小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也较弱,进行分组活动有利于教师个别指导。

       在此过程中,教师的选材是相当要紧的, 材料是幼儿数学的中介,对于小班幼儿,应注意的是:

     (1) 材料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 体现趣味性

       小班幼儿多自我为中心 ,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 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 所以所提供的材料要形象、具体、直观 , 暗示性、游戏强 . 如钓鱼 , 就是利用游戏方法 , 寓数的概念于游戏中 , 让幼儿通过把钓起来的鱼放入相应的小水桶的过程来学习和理解数的一一对应 . 所以说活动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区角活动的质量 . 教师应善于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及幼儿的需要 . 兴趣投放相应的材料 , 并且考虑材料的多样性 . 安全性、开放性 , 有利于幼儿操作、思考与探索 , 让幼儿时时可以玩出新玩意来。 在材料的选择时还要注意所选材料的操作性、趣味性,努力做到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自然物或廉价的实物,因地制宜地将现实生活中的材料当作数学材料。小冰棍、纽扣、吸管、瓶盖、积木、花片、图形卡、指偶等材料,只要干净、安全都可利用,这些幼儿熟悉和喜欢的操作材料提高了幼儿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增加了幼儿操作的持久性和创造性,大大满足了幼儿探索与创造的需要。 如我们用树叶找妈妈这一活动,用彩色纸画成各种各样树的形状,并让幼儿找出相同形状的树妈妈,引导幼儿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认识各种各样的形状,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性。再如我们的“夹夹子”区域,我们提供了家庭用夹子,各式各样的纸衣服 , 上面写上 1 —— 5 以内的数字,让幼儿根据数字夹上相应数量的夹子,这类操作活动既有匹配及科学知识的渗透,又训练了小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它凸现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生活性、趣味性、操作性等特点,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也就要求教师将有意的教育渗透在无意的行为中,让孩子在与材料的操作获得愉悦的体验和成功的满足感。

       (2)材料要常换新 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发展水平 , 不断增添新的活动材料 , 不可一劳永逸 , 而要常换常新,让幼儿对区角始终保持兴趣。

       (3) 教师要做个有心人 , 要仔细观察幼儿的学习及探索情况 , 分析活动环境是否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 材料的投入是否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 , 材料的数量是否足够等等 , 在观察过程中及时地根据发现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 , 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 . 

       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帮助幼儿更轻松地领悟数学的抽象关系,提供幼儿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是我们每个幼教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

线下活动证明

最新线下活动证明

热评线下活动证明

热门线下活动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