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家园合作共育的常见问题

发布者:王启嘉     发布时间:2016-10-19     浏览数:0

当前家园合作共育的常见问题

  1.不考虑家园合作共育的互动沟通方式是否有效,只关注家园合作共育工作是否顺利完成

  在幼儿园中,家园合作共育互动沟通的方式有很多。根据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人数多少,可划分为集体方式和个别方式。目前在幼儿园中,常规的家园合作共育的沟通方式有: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访、家长学校、家园联系栏、加之接待日等等。可以说,家园之间的互动沟通方式形式多样,也是幼儿园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常规管理工作之一。但是,幼儿园教师在开展这些“常规”工作时,只关注是否使用这些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合作,没有进一步考虑使用该方式时是否有效,以及在沟通过程中,家长是否能够接受和理解。

  2.不考虑家园双方合作共育能力是否有效提升,只关注家长资源是否挖掘利用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结合方能取得充分的功效。”幼儿园在开展合作共育工作中,已经充分认识到要充分利用幼儿园合作伙伴――家长的教育资源,积极引导家长进课堂,关注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师对家长资源利用较多,主要包括请家长提供物质材料或其他条件,如一起收集信息资料、废旧物品、参与幼儿园班级环境布置等;外出活动时请家长参与和提供各种帮助等。但是,深入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深度参与幼儿园的教育还不够,对家园双方合作共育能力的提升不够重视。

  3.不考虑幼儿在家园共育活动中原有经验和感受,只关注是否组织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

  目前,随着家长素质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家长主动关注幼儿园教育,家长通过幼儿园家委会的平台,以家长志愿者、家长助教等角色,和幼儿园教师一起探索出多种家园合作共育的方式和内容。比如,在幼儿园节庆活动中增加亲子互动类的节目;在外出活动中加强家长的参与组织等。在名目繁多、形式多样的家园合作共育活动中,家园双方关注更多的是二者的配合和组织,却在策划、组织等具体活动中忽视了活动中的主体和最大受益者――幼儿。在这些成人策划的一次次活动中,幼儿的原有知识经验和活动中的感受被忽视了。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