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爱的事业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发布者:李明丽     发布时间:2016-10-24     浏览数:0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题记

    师爱是一种高于友爱、异于母爱的最伟大最纯洁的爱。我始终坚信,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善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师爱作为人类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蕴含、作用和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素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冰心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师爱无声,它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母爱容易出现溺宠,友爱重在礼尚往来,情爱缺少几许严谨。师爱是一种最理智的爱,最无私的爱,是严与爱的巧妙结合,是教与导的有机统一。师爱是一种最高尚的爱。教师,一肩挑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未来,一肩挑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希望。师爱承载着高度的社会责任,师爱担当着沉重的历史使命,没有哪种爱比师爱更高尚。

    一、爱教育

    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爱教育,首先要有敬业爱岗的精神,正确认清和对待教师责任,提高意识和能力。歌德说:“你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加价值。”“尽力履行你的职责,那你就会立刻知道你的价值。”奉献是世世代代进步人类所尊崇的高尚道德品质,所以我们的工作就是奉献,通过向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使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对此,我们的责任在于教育和引导,重在树立让学生满意的思想观念,努力实现学生合理的要求。为了把教育寓于服务之中,使我们的教育得到学生的认可,成为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师是把爱献给教育的人,用平凡的工作铸就师德之魂,把爱献给教育的人不仅有付出也有回报。当我们看到桃李满天下,用心血培育的学生成为栋梁时,付出的爱就得到回报,就会觉得很欣慰,这就是爱的教育的真谛。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我是老师”反映了教师强烈的责任意识,表现教师形成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修养,这是师德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果没有责任,就没有责任意识,就会不明确自身的职责,不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任务,那就办不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爱学生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修养。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要全身心投入教学中,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处事要公正公平,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正确引导学生的品德和言行,努力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如有些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而形成不良的习惯,教师要用温情去融化他们,使学生能愉快地学习。我们教师应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知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决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的细微之处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可能是学校中最不容易满足的群体。他们思想活跃,对周围的人和事容易理想化,而我们又习惯把学生当成“不懂事者”,对他们的声音往往听不见或者不想听,对他们所做的事情往往是不屑一顾,做错了事情不去深入了解就一味的批评。事实上,学生是一个活的“生命体”,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感受和要求,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努力地去挖掘。师生之间的教与学实际上是一种矛盾,处理得好就会像父与子、母与子的关系,但处理不好就会产生对立态度。在教育中,要注重把学生当成朋友,改变师道尊严的旧习俗,彻底转换观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共同发展,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

    三、爱自己

    爱自己,塑造师表风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增强教师职业的光荣感、成就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注重自身全面发展,增强自身师德修养,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实现自身价值。

    1、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为人师表。注意自我形象,树立衣着整洁、举止大方、乐观开朗的自身形象。教师面对学生,外在形象也容易培养个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是自爱自强的表现。心态坦然,问心无愧,为人师表可以使教师自己心态坦然,遇变不惊,生活愉快。

    2、渊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艺。教师是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只有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艺,才能在本职工作中做到驾轻就熟,赢得学生的信任。严谨的教学态度、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这个复杂多变的特定环境中体验丰富多采的人生,感受师生共同进步的快乐。

    3、对学生严格要求,对工作高度负责。工作负责的教师,常常能够从自身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从学生成长历程中寻找不断进步的楔入点,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生群体,以实现教师的自身价值。只有这样,教师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就有了丰富的内容,就会站的端、行的正,深刻体验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

    4、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善于积累和总结。教师工作平凡,但更具创新。如果善于在平凡枯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大胆实践和思考,加以总结,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就会在不断创新中受到鼓舞和鞭策,从平凡、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这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最大源泉,也是永恒的源泉。

    师爱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给予学生的呵护和关怀,包括对学生的尊重、悦纳、理解、信任、赏识。师爱是一种最理智的爱:教师不因家长、学生而异,不因个人的情绪、处境、喜好的而异,做到对好学生不溺爱,对差学生不持偏见、不操之过急,而能循循善诱。师爱的理智,还表现在对学生严格要求上。爱而不严,不是真正的爱。师爱大度、师教有方,严格要求和精心呵护的有机结合是师爱的本质。学生口中的“妈妈老师”一类称呼就是对师爱最好的说明。师爱无欲,师爱是一种最无私的爱:师爱是不求回报的。那怕是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受到天大的委屈,那怕自身的正当利益受到极大的损害,都得一味地奉献付出,决不把对学生的爱与自己的个人目的和利益联系起来,无怨无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心理专家林崇德说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是神圣的爱。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书育人师德为本。爱岗敬业、精心教书、诚心育人,是我们教师的本份。我们拥有同一个名字叫教师,我们干着同一个事业叫教育。让我们携起手来,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辛勤耕耘、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最大贡献。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