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

发布者:冯利宏     发布时间:2016-11-01     浏览数:0

    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是幼儿园贯彻全面发展教育的手段。科学合理地安排、组织幼儿一日的生活、游戏、学习、运动等,能使幼儿生活有规律,促进生长发育,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三部分第九条: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提出:

   1.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

   2.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

   3.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

   4.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因此,幼儿园教师应根据幼儿园教育的任务和要求,按照幼儿的年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活动。教师在制定一日活动计划时必须树立“一日活动皆是课程”的观念,应做到动静搭配、新旧交替,避免内容单调或一种活动的时间过长,注意有节奏地进行。下面就结合我的工作实际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各个环节的组织与管理。

(一)幼儿入园与晨检:(3040分钟)

  1.做好室内外清洁工作及室内通风。
   2.
热情接待幼儿和家长(可以蹲下去抱抱幼儿或亲亲脸蛋,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的喜爱和亲近,可以减轻孩子不爱入园的焦虑),家长交代幼儿生病,如需吃药,要做好药物的交接手续,并记录。组织一、两名幼儿做礼仪小标兵,养成师生、小朋友之间互相问好的习惯。
   3.
晨间检查。检查的方法是一摸、二看、三问、四 查:摸是否发烧,看喉部、皮肤和精神,问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检查幼儿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及时发现幼儿受伤、常见传染病等状况的同时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关心。
   4.
配课教师组织幼儿开展活动。适当组织幼儿听音乐、看图书、绘画、讲故事、玩积木、做手指游戏等活动,但活动量不宜过大,以免幼儿过于兴奋和疲劳,影响后来的活动。
   5.
有计划地进行个别工作(包括学习和思想方面)。对于情绪低落、动作落后、语言有缺陷或性情孤僻、胆小、不爱活动的幼儿,组织专门的游戏、个别谈话等,老师要采取安抚和鼓励的办法使其尽快融入集体活动中。
   (
二)早操(或课间操):(20分钟)

     幼儿园选择做早操或间操可根据季节决定,夏季建议做早操,冬季建议做间操。根据天气情况决定是在室外还是在室内进行。要求领操教师动作规范,节奏感强,和幼儿进行肢体交流。注意做操时的安全。
   (
三)集体喝水、入厕(10分钟)
  
平时我们都是在课前,课间,课后安排幼儿统一去喝水,入厕。

按教师要求(男孩、女孩或1组、2组)排好队。依次按顺序在自己的杯架中轻轻地拿杯,到接水处排好队。提醒幼儿喝多少接多少。(教师要监督到位)站或坐在固定位置上喝水(不说笑、不打闹),喝完后把杯子送回杯架处。

虽然每个幼儿身体状况都不一样,但是在幼儿园里,我们还是采取统一时间入厕的方法,养成了习惯,孩子们都很适应。也避免了上课时间幼儿因上厕所随意走动,调皮幼儿跟风等现象,导致课堂混乱。这里也强调一点,无论是在教学活动时间还是其它活动时间,只要有幼儿提出入厕我们必须允许,切不可强行阻止。大班、学前班幼儿入厕建议男孩、女孩分开。小、中班由老师带领幼儿去入厕,中班指导孩子学习自己擦屁股,并整理好衣裤的技能。叮咛幼儿养成便后洗手的习惯。  

(四)集体教育活动

(小班15分钟、中班2025分钟、大班3035分钟)

  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的主要方式,也可以说是幼儿获取知识技能等方面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有效的开展成为老师们一直研究探讨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我们每天安排三次集体教学,上午两次,下午一次。小班也可以每天安排两次。集体教学的内容,就是以五大领域主题活动课程为主,园本课程和特色课程为辅,很多幼儿园增加了舞蹈课、蒙氏课、感统课、奥尔夫课、双语教学、传统文化课等。那么,我们就要把主题活动课和特色课合理的穿插到周计划表当中。

我们先来研究五大领域课程,目前我县已经统一了幼儿园的使用教材,是辽师大《幼儿园探究式活动》B版,它是在主题背景下将各领域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每个年龄段一学期确定了16个主题,每周一个,然后按主题把相关各领域的活动自然地、有机地整合在主题里。主题性明显,领域特点比较淡化。

关于领域特点,有的老师问:为什么教师用书中一节主题活动课在主要领域里会出现两到三个领域,到底要讲成哪个领域的,还是哪个领域都行,这个问题我没有回答,我是电话联系了辽师大出版社,出版社又联系了作者给出的答案是:以前面那个领域为主要目标,后面那是相关领域,比如:社会领域,可能我们要以语言这个表述方式来上这个活动,所以说它涉及的是语言领域,但在目标里并不一定涉及它。也就是以前面的领域为主。)

围绕主题活动内容怎样来安排?上学期按照小班每天一个、中大班每天一到两个活动安排的,这样中、大班可以将一些园本课程穿插在其中,具体的安排要参照教师用书每月主题活动计划表。

如:大班9月主题教育活动计划表看大屏幕,第一周主题:《长大了》有8个教育活动,其中《徒手操》可以做室外活动,那就剩下7个活动,要把这7个活动在第一周完成,就会有两天是两个主题教育活动,以此类推第二周是六个主题教育活动。第三周,因为中秋节前夕,所以主题为《团团圆圆过中秋》,有8个,其中《学着它们走一走》可以作为户外活动,剩下7个。第四周 ,国庆节前夕,主题为《祖国我爱你》有10个教育活动,也就是每天都要安排两个主题教育活动。

(五)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因为游戏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因此在幼儿园整个教育工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游戏中要注意对胆怯、动作协调性差的幼儿多鼓励,给予他们更多的练习机会。提醒幼儿遵守游戏的规则。游戏结束时,组织评议,收拾玩具。另外,教师在安排每天的游戏活动时,要注意动静交替,集体游戏和分散游戏相结合。不知道各位老师是否注意到我们的教师用书每周都有两个新颖的游戏活动,每个游戏活动都标明了目标、准备和玩法。如果我们按教师用书指导游戏,孩子们一定很快乐,而不是一学期只玩一个捉迷藏或是丢手绢。

  (六)盥洗(5分钟)

饭前5分钟组织幼儿集体按秩序走进盥洗室,排队洗手,不拥挤。老师示范并教孩子“6步洗手法”,可简化为小口诀: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一遍(一搓手掌,二洗手背,三擦指缝,四扭指背,五转大弯,六揉指尖。)

洗完手的孩子让他们自己去餐桌边坐好准备吃饭。提醒幼儿节约用水,不玩水,不打架,不浸湿衣服和地板。
  
(七)进餐(30分钟)

2016版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十八条:

正餐间隔时间为3.5-4小时,那就要求有两餐的幼儿园用餐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5小时。
  
餐前不做剧烈的活动,提前15分钟提醒幼儿收拾玩、教具。为了教育幼儿养成礼貌用餐,可以餐前一起说感恩词,养成不偏食、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
向幼儿介绍食谱,激发幼儿食欲,教育孩子安静独立进餐、坐姿正确。孔子有句话叫食不言、寝不语,说的是吃饭的时候最好不要说话,以免影响到消化。创造愉快安静的进餐气氛,餐前、餐中不处理问题。不催促幼儿吃饭,不搞速度比赛。让幼儿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个别老师催促孩子吃饭,导致幼儿吃饭狼吞虎咽,不利于消化,影响身体健康。)餐后放好椅子,将餐具放在固定的地方,洗手、漱口、擦嘴,然后有老师组织进行20分钟安静的散步。适当的餐后散步有利于促进孩子午餐的消化,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呼吸系统功能的改善。餐后半小时,严格按《服药登记表》逐一为幼儿服药,确保正确无误,

(八)午睡(2-2.5小时)

午睡前不让幼儿做剧烈运动,稳定幼儿情绪。有序组织幼儿小便,要求幼儿轻轻地进入睡房。播放半个小时的舒缓音乐,(睡前不可安排自由游戏,有的孩子在睡前撒欢的玩,满头大汗直接上床睡觉,一是不利于身体健康,二是孩子精神兴奋很难入睡)为寝室配置合适的窗帘,睡房的光线要柔和,幼儿寝室的光线过强时幼儿入睡较慢,睡眠环境以25度左右为宜。睡前进行午检,仔细检查幼儿是否带有小棒、玻璃、扣子、硬币等,以免幼儿塞进鼻内、口中。

幼儿自己脱下鞋子放在固定位置,摆放整齐。脱掉外衣,叠放整齐,安静上床,不影响他人。幼儿午睡期间,值班教师要每隔一段时间全面检查一次,为幼儿盖被子、纠正幼儿不正确的睡姿等;对预先知道的生病的幼儿要将其床位安排在明显位置,便于照顾;对午睡中有异常表现的幼儿(如脸色发青、呼吸急促、躁动不安等)要及时采取救治措施,不得延误病情。值班教师不许睡觉,不许离开寝室,不许做与午睡无关的任何事情,避免幼儿发生意外午睡这个环节也是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一个很好地机会。

(九)起床(15分钟)

起床铃响后指导或帮助幼儿穿衣、整理床铺(小班多照顾,中班多帮助,大班多指导)。检查幼儿着装、床铺是否整齐。提醒幼儿入厕,照顾幼儿洗手、喝水。(老师在叫醒幼儿时声音要轻柔,或是轻轻地拍拍孩子的小手。有的老师很粗心,孩子鞋穿反了,也没发现,家长来接时看到会很不舒服,觉得老师是不关心孩子。)  

(十)户外自由活动

2016版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十八条在正常情况下,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包括户外体育活动时间、间操)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高寒、高温地区可酌情增减。我们东北冬天气温较冷,我个人理解户外活动时间可适当减少。

    1.创设活动的条件。除了幼儿园已有的大、中型玩具外,教师也可以利用无毒无害的废旧物品和自然材料制作户外玩具,如:纸箱做的钻筒、旧轮胎做的滚圈等。

2.每次户外活动时间要适当。(有的幼儿园起床后安排一下午的户外活动,这是很不恰当的。)
  3.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活动前要给幼儿讲清楚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幼儿活动时,教师的视线不能离开幼儿,随时检查场地及幼儿活动的安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教师应积极参与幼儿的游戏和活动,和幼儿交谈,支持、鼓励和丰富他们的活动,而不是旁观。

(案例:这里我强调一下在做游戏和玩大型玩具时,一定要提前讲清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下面我讲一个案例,有一个年轻的老师平时也不注意对孩子常规养成教育,在玩滑梯前也没有事先说明注意事项,只说一句:好好玩,注意安全。孩子们就开始玩了起来,两位老师就站到一起开始聊天,不一会儿麻烦就来了,一个调皮的孩子着急往下滑,把前面的孩子推了下去,被推得孩子因为没有准备好,头朝下直接滑下去了,幸运的是孩子头部磕到草坪上没有出血,老师急忙检查了下被推得孩子,一看没有受伤,才松了一口气,这时老师把怒火发到了推人的孩子身上,大声呵斥:把手伸出来,“啪、啪”两个手板,去!上一边罚站。从始至终也没有说为什么打他、罚他,这个被罚的孩子呢,就一直站到回教室之前。这还不算完,晚上家长来接时,老师很不耐烦的跟家长说:“你得管管你家孩子了,今天又给我惹祸了,玩滑梯把别的小朋友推下去,多危险!”,家长一听赶忙给老师道歉。)

各位老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老师的行为:

第一,这个老师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体罚和变相体罚孩子。

第二,是老师没有尽到教育任务,还把责任推到家长身上。

第三,玩滑梯时老师视线没有关注孩子,而是在聊天。

那么,像这种安全隐患能不能避免或减少呢?不能排除有些幼儿比较顽皮,这就更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对其进行常规和文明礼貌培养,同时也确实需要和家长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就玩滑梯这件事,我觉得很少有家长会想到告诉孩子你在幼儿园玩滑梯时要注意哪些,因为这个活动是在我们幼儿园完成的,那由谁来教育更恰当呢?如果我们平时也教育了,玩之前也强调了,安全事故还是发生了,这时最起码我们问心无愧。  

(十一)离园
     1.
安排幼儿自选玩具、图书,安静活动。 提醒幼儿收放玩具。检查、指导幼儿的穿戴。进行离园谈话,小结幼儿在园一日生活,表扬幼儿的进步,提出回家后的要求。(可以让幼儿回忆一下今天午餐吃的什么?和小朋友之间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回顾一下今天学到的知识。)
     2.
做好家长的接待工作。有计划地与家长简短谈话,介绍幼儿在园情况,对家长提出应注意事项,取得家长配合。
     3.
对因事不能按时来接的幼儿,教师应允许他们留在园内,并组织适当的活动,稳定幼儿情绪。

4.整理室内物品,清扫、消毒、关水、关电。

此外,幼儿一日活动安排不但有相对的稳定性,还要有灵活性,

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就是指在教师教育计划之外的,随客观提供的教育情景而临时组织进行的教育。(比如:我们正带领孩子在室外安静的散步,突然有个眼尖的孩子发现了栅栏上的藤蔓(wan)接了个小葫芦,非常兴奋大喊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去看,请老师不要批评他,更不要说:正事不足、闲事有余。这是一个很善于发现新鲜事物的聪明孩子,这也是一次很好的科学观察活动。你可以让孩子观察葫芦的茎是怎么爬上去的,花是什么颜色的,葫芦是什么形状的,还可以布置家庭作业画葫芦。上床后再给孩子讲一个《葫芦娃》的故事,或许葫芦兄弟还会出现在孩子的梦中,这样解决这个突发事件就变成了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

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都给幼儿提供了不同的学习经验,有利于他们的发展。我们应该综合而有效地利用各种教育途径,科学合理的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确保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融合与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