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如何将幼儿问题行为进行教育干预

2016-11-03 发布者:王秀峰     浏览(0)

幼儿问题行为的成因有许多,受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受到社会环境及幼儿园教师教学的影响,同时也幼儿自身生理因素和气质特点的影响。如何有效的对幼儿问题行为进行教育干预。
1) 以尊重接纳的原则入手干预幼儿问题行为。
人本主义强调成人和儿童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彼此接纳,必须尊重儿童解决问题的权利,相信儿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对待孩子的行为问题家长与教师应采取一种宽容的方式表示接纳,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幼儿进行引导和帮助,让孩子感受到一份被关注、被重视的尊重感,从而在心理上消除紧张情绪,获得自由愉快的情感体验。
2) 以潜移默化的原则入手干预幼儿问题行为。
人的意识往往决定其行为,而意识的树立不是靠一朝一夕能形成,需要一个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过程。教师与家长要重视创设良好的家庭与幼儿园物质与精神环境,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不断渗透良好的行为准则,让孩子在不断的行为练习中纠正不良行为,形成健康心理。在学习中渗透、在生活中渗透、在渗透中掌握、在渗透中潜移默化。
3) 以点及面的原则入手干预幼儿问题行为。
对待儿童的问题行为,从意识上我们要做到早期干预、早期预防。在对显性行为的幼儿进行对诊下药及时干预的同时,我们更应做好全体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引导其他孩子共同来关心帮助问题儿童,从而使每个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4)以因材施教的原则入手干预幼儿问题行为。
对待不同因素造成行为问题的儿童,我们应科学地分析问题行为的成因,做到心中有数、方法可行、干预有度,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法与策略,坚持正面教育、积极强化,让每个问题儿童都能通过有效干预得到最佳发展。
5)以家园合作的原则入手干预幼儿问题行为。
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有赖于家庭、幼儿园的共同合作教育,在进行行为问题干预的过程中,幼儿园应当主动着手与家长合作,牢固树立家园合作的思想,只有教师与家长坦诚相待共同出谋划策,统一思想、统一要求,才可能更好地提高幼儿行为问题干预研究的实效性。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