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2016-11-07 发布者:任苹     浏览(0)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创新。为了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转变观念,在教育活动中留给幼儿更多思考、创造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只有抓住幼儿期这一黄金时期,充分利用有效资源,积极培养才能培养出幼儿的创新意识,使我们的幼儿成长为生活的强者,成为自己的未来和人类美好的明天的创造者。


一、树立正确的创新性教育观念,找准教师定位


传统教学中,大多由教师预先以计划或方案的形态确定下来,而后在进行中“照葫芦画瓢”的实施,这样就扼杀了孩子的创新意识。随着世界的变化和教育的改革,我们原来头脑里的一些固有的认识日益受到冲击,教育活动的单一性不断被多元性所代替。教育的任何变革最终都要通过教师来完成。教师是教育变革的中坚,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往往能直接带来教育实践的转变。在诸多教育观念中,教师自身的观念即教师观的转变是引起教育行为变化的更直接的因素。我们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尊重幼儿的发展,积极鼓励幼儿主动学习,主动创造,使幼儿通过亲自感知、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获得真知。


创新教育是一个唤醒受教育者生命意志和创新智慧的过程,教师自身首先应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透彻的领悟,把自己的主体性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其次,创新教育是高度专业化的、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因此需要每个教师不断接受再教育,以提高自己的创新智慧和培养他人创新智慧的能力,不断通过自我教育提升自通过教师具有启发性的引导,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教师的责任不再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有可能自由地发挥才能和培养兴趣,特别是创造才能和创造兴趣。教师的角色不再限于文化的传播者、教学的组织者、课堂的管理者,而且还应是研究者、创新者、学习者、决策者、参与者、交往者、心理学工作者,同时还是全面发展的楷模。教师必须投入全部身心,必须接触教育对象的灵魂,才能使他们领悟生命的内涵,规范意志和行为,体现人的创造性本质。


二、灵活运用各种类型的教材,激发想象进行知识的再创造。


陈鹤琴提出:“儿童期是人生独立生活的一个时期”,“儿童有自己的思想,儿童有自己的力量,需要教师的尊重和支持”。因此,活动中我们将自主权全部还给幼儿,由他们自己选择和决定活动内容、方式和方法,根据自己自由的意愿去构建活动的规则。为幼儿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从而进一步引发幼儿自己确立主题,教师应留意平日幼儿谈话的话题,幼儿的讨论、幼儿的问题,并注意及时捕捉这些信息,以此成为幼儿探索的焦点和主题。


例如: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出示一幅范画,引导幼儿观察,并提示他们还可以画成什么样,还可以加上哪些东西。等小朋友作画时,教师再把示范画拿掉,让幼儿自己发挥想象,教师评价时注重对幼儿的想象和创造的再现与诱导。从创造的新颖性,独特性及绘画技能表现等方面来评价。


音乐活动时,教师让幼儿给熟悉的歌曲增编新的歌词或改变部分歌词,能提高幼儿唱歌的兴趣,发展歌唱能力,有利于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


语言活动中,教师让小朋友依照自己的想法来为图片内容进行创编,只要幼儿想出的办法合乎情理,就给予肯定。


如果说“活”是教育的灵魂,那么“做”就是活教育的中心。教师和幼儿都是活生生的人,没有“做”,就不能有体验、有感悟、有发展和提升,所以“教”和“学”都应该在“做”之中,最终才能达到“求进步”的目标。调动他们用多种感官吸纳信息。  


三、改变思维方式,鼓励求异,做幼儿创新的保护者


科学研究表明,每一个发育健康的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展示越充分,对其他各方面素质发展的促进就越有效。


幼儿无知、幼稚、好奇心强,好幻想,经常提出各种希奇古怪的问题,会“异想天开”地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和想法,教师应在尊重幼儿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保护、激发幼儿创新的支持者,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应给与正确的鼓励及引导,以此来保护和增强幼儿稚嫩的创新意识,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鼓励幼儿“异想天开”。


在日常生活中,要随时丰富幼儿的各种知识,加大知识的信息量,同时还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观察兴趣,教给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


四、创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  


教师应在尊重、宽容幼儿的基础上,为幼儿创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使他们能够大胆思考,勇于标新立异,敢于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并获得教师的支持与肯定。教师切不可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或者盲目否定,而应敏感地捕捉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加以科学的引导。幼儿由于涉世不久,对事物常常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并会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事物、发现问题。虽然幼儿仅仅靠好奇心还不足以帮助他们真正了解世界上的一切。因此,我们应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幼儿被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得到充分表现自己的认识、情感和思想的机会,消除胆怯和依赖心理,进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进行积极探索、积极思考逐步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从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


首先,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教师要将幼儿看做是一个活生生的富有丰富个性的个体,是生命的主人,有自己的需要和尊严。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保护、激发幼儿创新的支持者。其次,作为幼儿个体,又具有独一无二的个性心理特征。创新能力的发展和表现是有个别差异的,这种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如创新能力表现的早晚、创新水平的高低、创新能力的类型及创新能力的性别差异等。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因材施教,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做法,无论是墙饰的布置、还是活动区的设置中,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自身特点及创新教育的因素,要在活动区中投放大量幼儿感兴趣的、半成品材料供幼儿操作,引导幼儿将各种联想加以具体化。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多变的活动材料,为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插上了翅膀。


其次,教师还要为幼儿创造适当的精神环境。对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来说,精神环境比物质环境更为重要。在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时,不仅要注重智力因素的开发,更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我们要为儿童创造宽松、自由、愉快的精神环境,使儿童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幼儿积极的活动离不开教师及时、恰到好处的指导,而教师具有启发性的引导更能激发幼儿创新意识。尊重幼儿的意愿。在教育的范畴里,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只是主导。而不应该让“主体”成了表演的工具,“主导”变成了“主宰”,教师想好主题、定好情节,幼儿只是按规定去表演,整个过程中,教师的干扰太多,幼儿难有发挥的余地。当幼儿自发进行有主题、有情节、有趣味的活动时,教师不妨“静观其变”,不要任意打断、介入,就让幼儿的游戏在愉快、自由的氛围中发生、发展、结束。因为,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中,他的创新意识极易被某件小事物启发而生。


总之,人的创新能力是在长期的学习和训练中逐步形成的,创新教育应从幼儿时期开始,每个幼儿都可能是小小创造发明家,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该充分认识,精心培育这些创造萌芽。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