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如何培养和提高幼儿的协作能力

2016-11-07 发布者:任苹     浏览(0)

协作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与他人分担分享的心理倾向,协同活动的能力以及集体主义和利他性的价值倾向。1989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21世纪教育的主题是学会关心。19966月日本第十五次中央教育审议会,把富有同情心和与他人相互协作的能力,作为未来儿童所需要的生存能力,在未来社会中,只有能与人协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只有善于协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人的协作能力必须从小加以培养。

人是通过活动与周围环境发生联系的。人的发展的实现以活动为中介,只有活动才构成交往,人才能不断地接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只有通过活动,人才能对客观世界发生作用,能动地改造客观现实,并在这一过程中改造、发展、完善自身。活动是个体社会画过程赖以实现的条件。活动是个性形成发展的中介,活动中形成着个性,活动中表现着个性。因此,幼儿合作性的培养可以通过活动来实现。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我们以培养协作能力为目标,将幼儿喜爱的各种活动进行分类组织,建立幼儿活动区,创设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并在各活动区及游戏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协助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幼儿的协作意识。

为了使幼儿初步了解有关协作性的要求,我们首先在幼儿活动区提出“三不”和“三要”的活动规范,即不打人、不骂人、不争抢玩具;要有礼貌、要谦让、要商量。其次,通过看图说话《我和你一起玩》;木偶戏《康康分饼干》等生动形象的学习形式,使幼儿懂得什么是“友爱”,怎样做才是“团结友爱”。第三,以营造协作氛围为主题,布置活动室环境。如在图书角墙上贴上体现小朋友团结协作行为的各种图片。在此基础上,在通过各种活动对幼儿由针对性的培养与指导。例如图书角:不争抢图书、不撕图书、愿意与小朋友交谈书上看到的内容,同伴间能讲简单的故事、念儿歌等。音乐角:能有小朋友一同听音乐、即使不是自己喜爱听的歌曲,也能与人耐心听、能与小朋友一同唱歌、跳舞、使用打击乐器,相互配合,共同走出好听、欢快的乐曲。玩具角:不争抢玩具、不独占玩具、不斤斤计较,能与小朋友共同搭积木、拼插塑等好好玩。娃娃医院:能友好地选择游戏伙伴,友好地分工合作,不争抢游戏材料,不争抢游戏角色,游戏活动中发生矛盾时要商量解决,不要打闹或请老师帮忙等。

二、提高幼儿的协作能力。

首先以协作为主题设计游戏活动,让小朋友在各项活动中体验协作的作用,指导别人的帮助是多么重要。例如,在玩沙游戏活动中,大家都去拿一件玩具怎么办?人多玩具少怎么办?砌好的堡垒、小墙不小心倒了怎么办……再如领幼儿去公园游玩的汽车上,座位不够怎么办?别人不小心踩到自己的鞋怎么办?野餐时相邻的小朋友茶叶蛋掉在地上怎么办等等。通过游戏与活动中遇到的种种事情是幼儿懂得只有相互协作才能将游戏进行下去,只有相互协作别人才会主动关心你、帮助你。其次,在活动中要培养幼儿正确、熟练地使用礼貌用语,学会尊重别人;当想要别人手中的玩具时要用商量的口气说声“请”,而不是伸手就抢;别人帮助你做任何一件事,哪怕很小的事都要说声“谢谢”,并逐渐养成一种习惯。第三,该孩子们创造多种协作的机会,学会协同活动,分享合作的成果,体验写作成功的快感。例如,让许多小朋友间相互穿脱衣服、扣扣子、系鞋带、带被子……在排练节目过程中,让大家感受集体力量之大,并在节目演出后不失良机地让幼儿感受相互协作取得成果之大;在拼图活动中通过协作才能使凌乱的小图片变成一幅完整的图画。这些活动都可直接让孩子感受协作成功的喜悦之情。

三、强化幼儿的合作情感体验。

游戏活动中,我们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只要有点滴的进步便要及时鼓励,强化反馈机制。例如,将幼儿在各项活动中的良好行为编成故事或木偶戏,讲给大家听、演给大家看,然后趁热打铁展开谈论,让孩子们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也能起到强化的作用;每当小朋友表现出协作行为时,老师就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照相机拍摄下“友好的瞬间”,并进行更换式展览。通过这些措施强化协作的行为,使小朋友心理上产生强烈的越快的体验,为培养幼儿协作能力,矫正不良行为提供动力。

经过老师长期不懈的努力,通过各种活动和在活动中老师的耐心参与指导,孩子间的协作已成为自然,这就是协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