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幼儿园如何开好一场事半功倍的家长会

2016-11-13 发布者:范秀玲     浏览(0)

家长会长期以来一直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一种重要途径,许多幼儿园每个学期有1-2次统一的家长会,一般都是教师扮演教导者的角色,家长自然扮演被教导的角色恭恭敬敬地听任老师“训导”。家长会基本流于形式,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开好家长会,无论是园长还是老师,首先应转变观念,这是开好家长会的前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家长和教师是平等的。
家长和教师是利益共同体,共同关注的都是孩子的健康成长,而这依赖于家长和教师的合作,这样才能使1加1真正大于2。
家长会不是家长接受教师“训导”的时间,也不应把孩子身上出现的所有问题都归结为家长的过错,家庭教育的失误。事实上,不少家长对教育孩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
家长来自社会各行各业,他们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和社会经验都是我们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宝贵资源,理应加以充分利用。

第三、家长会的主要任务是相互沟通,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问题。
家长会内容要适当,太繁杂会导致所有问题蜻蜓点水一样一带而过,太简单又会让家长有来无所谓的感觉,增加家长对家长会的消极心理。除了为家长介绍本阶段孩子的活动情况、下阶段将要开展的活动之外,最好能为家长解决几个在教育孩子方面最迫切的问题,让家长切实了解和理解幼儿园的教育,配合幼儿园的教育。
第四、形式应多样,充分调动家长参与的热情,变被动为主动。
光是教师一个人的会并不是家长会,教师更应该起好穿针引线的作用。

与家长交流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如班级中需要收集的材料以及用这些材料制作的手工作品等,教师可以用照片的形式展现,使家长对材料的用途以及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有初步了解:

1、小班:可以把重点放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结合家长提供的幼儿在家的表现提出看法、建议,鼓励家长多放手,提供机会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中班:可以把重点定在“良好的行为与习惯”,指导家长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式,比如可以努力培养幼儿倾听和讲故事的能力,让家园更同步;
3、大班:可以把重点定在“幼小衔接”上,针对即将跨入小学的小朋友,指导家长做好生理、心理的准备,家园携手帮助幼儿顺利过渡。使家长明确幼小衔接不仅是知识衔接,更是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衔接,所以把大班幼儿需要培养的学习习惯进行重点解释,使家长能够配合幼儿园,在家庭中一如既往地坚持培养,为幼儿入学做好知识、能力和心理情感上的准备。
当然,主题如何确定,关键词是什么,教师要在家长会之前通过家访、校信通等多种方式征求意见。
另外需要注意:家长会不仅仅是开学前后需做的一项正常工作,假期也要做好家长的指导工作。这样才能让幼儿开园时愿意来幼儿园,来园后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可以在假期定期组织故事会、夏令营等活动,让幼儿聚一聚,听听故事,做做游戏,这样会和老师有亲近感,加深小伙伴之间的友情,更有利于开园后快乐入园。

最了解最关心孩子成长的是家长,通过家长会,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孩子,更有效地进行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孩子发展。就像我们相信孩子能行一样,同样相信家长也能行。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