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浅谈幼儿学习兴趣的激发

2016-11-17 发布者:于春雨     浏览(0)

    摘要: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纲要》也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在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面对的对象都是懵懵懂懂的幼儿,兴趣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保障,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与激发在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显得至关重要。作为幼儿教师,要进一步强化教学研究,同时要对教学对象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把握准幼儿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将情感因素渗透其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成效。
关键词:教师、幼儿、学习兴趣
正文: “兴趣是第一老师”,兴趣是孩子们不断探究他们所生存的这个“未知”世界的动力源泉,是开展各项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兴趣又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幼儿探索知识的动力。只有对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幼儿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在幼儿感兴趣的时候,幼儿才能学得轻松,学得愉快。那么,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呢?就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我的想法。
一、     与幼儿成为朋友
教育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在教学活动,作为老师的我们要与幼儿多多交流,和他们做知心的朋友。对他们一视同仁,做他们的良师益友。无论是上课时还是课间休息时,都要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这样才能让幼儿喜欢上你,也会对你的教学内容感兴趣。
二、     以幼儿为中心,倾听孩子的看法。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在组织活动中,教师应善于倾听孩子们对某事的不同看法。发掘他们的感兴趣的一面,并沿着孩子的这一兴趣出发去引导孩子们进行更近一步的探究。有一次在班级里喝牛奶的时候,突然一只小动物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孩子们大叫了起来,“小鳄鱼”,接着就马上冲了上去,拥挤在一起。于是,几个孩子就在那讨论,“咦,他怎么尾巴断了呢?肯定是想逃跑”孩子们讨论着,此时我正忙着给幼儿倒牛奶,结果大部分孩子都去看他们眼中所谓的“小鳄鱼”。这时我十分着急,就嚷嚷着说:“快点到座位上去喝牛奶,别挤在一块了。”可没有几个孩子听见老师说的。如果这时能够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倾听孩子们的谈话,很快会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从中引出很多有探究意义的课题。当孩子讨论“小鳄鱼”,其实就是壁虎怎么会断尾巴时,教师就可以以幼儿为中心,从他们感兴趣的一面出发,倾听孩子们看法。这样不仅有益于激发幼儿的原有经验,集中他们注意力,而且可以衍生新的教学主题。如:壁虎为什么会断尾巴?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以及延伸到人类的自我保护方法”等教育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会表现出异常激动和专注的神色,而对自己不喜欢的活动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关注孩子们的表情,洞察孩子的心思和动机,引领他们去寻找活动的兴趣。如开展体育活动时,老师发现孩子们对玩纸飞机没有刚开始时那么兴趣,有的还把这撕了扔了,缺少点什么呢?这时教师可结合飞机特技表演设置穿越障碍,提出飞机着落的远近距离为胜负时,并给予奖励,那一定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三、     跟踪孩子的行为,捕捉“生成”教育的契机。
每个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纲要》中也指出科学领域的目标要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要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活动中,教师可采用延伸幼儿兴趣而生成教育,在追踪幼儿行为时,教师对幼儿的一些不易理解的行为保持审慎的态度,注意对其先前和后继的行为进行追踪,在这个过程中,有时会意想不到把捕捉“生成”教育的契机。有一次中午吃过午饭,我带领幼儿到操场上去散步。可是当我们要走的时候,有几个男孩子就围在一颗大树旁迟迟不肯离开。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应该剥夺孩子的这份好奇心与求知欲。在保证孩子安全的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静下心来与幼儿共同观察,引导幼儿把有关的活动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生成昆虫的种类名称、生活习性、收集昆虫标本、昆虫图片资料等等活动。
四、     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每个教学活动都有导入部分。巧妙的导入,才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例如:大班语言活动《狼大叔的红焖鸡》的导入环节,就是以“狼”、“鸡”这两个字导入,引发幼儿想象狼跟鸡之间到底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这样简单的导入,就把孩子吸引到了这个故事的情境中。
五、     在尝试、练习中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操作是幼儿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有效手段之一。幼儿年龄小,好奇心强,也爱动手操作。通过实践证明,动手操作能够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也能让幼儿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的知识。所以我们要让幼儿在尝试中,多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猜一猜、摆一摆,从而体现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对学习更加充满兴趣。
六、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提供丰富的能引起幼儿兴趣的材料
《纲要》中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条件”。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他的兴趣、爱好、动手能力各不相同,所以教师提供的材料必须是丰富的,能引起幼儿兴趣的。就像幼儿看到玩具就想玩一样,幼儿看到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就会产生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分一分……的动手愿望。如:学习8的分成时,我为每两名幼儿提供一盒电动小鱼(正好8只),每人一只钓鱼竿。不用说按上电池,在转盘里转动的小鱼,嘴巴一张一合的去咬钓鱼钩是多么的有意思,单是看着这些五颜六色的小鱼,孩子们便兴奋得手舞足蹈。当我讲完游戏规则和操作办法,孩子们便迫不及待的“钓起鱼”来。8条小鱼被伙伴钓走了几条,自己钓了几条,在愉快的“钓鱼”活动中幼儿学会了8的分成。
七、     开展丰富的游戏活动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要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教师要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与幼儿一起玩。这样可以把一些分散注意力的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达到很好的效果。如:在综合活动《漂亮的服装》中,我发现孩子们每天谈论着自己的衣服,从谈论中他们惊喜地发现:有不同职业的衣服,有不同民族的衣服,有不同季节的衣服,有不同材料的衣服,有不同时代的衣服……各种各样的衣服吸引着孩子们。我为他们准备了许多材料:旧报纸、挂历纸、树叶、皱纹纸、亮片、彩珠、其他各种纸,还有针线、剪刀、双面胶等,有些废旧物品成了我们大家的的宝贝。同时,我也鼓励孩子自己收集材料,觉得什么东西可以用,就可以带来。结果,材料比我想象的多。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次综合的半日活动。活动在幼儿的谈话中拉开序幕,幼儿兴致勃勃地讨论着自己的衣服,到模仿模特儿表演时掀起了一个高潮。从而激发了自己想设计服装的愿望。
八、     多一些鼓励、表扬,少一些批评
每个孩子的能力是不同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多一些鼓励,多表扬幼儿,及时捕捉他们的学习动态,对完成较好的幼儿进行表扬,但对较差的幼儿,不要加大批评,鼓励不要气馁,并要有耐心,对他进行辅导帮助,解决其中的问题,使幼儿重新找回自信和兴趣。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作为老师也应该表扬他。这样的教学,幼儿很喜欢,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浓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上课效果也好了。
九、以竞争效应激发兴趣。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竞争意识不断增强。对带有竞争性的活动有较大的兴趣,而且乐此不疲。因此,我们设计一些带有竞争性的活动或材料,能够满足幼儿竞争心理的发展,从而间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例如,“挂钩”这一材料,我把运算卡片分成两等份,然后两个孩子比赛,计算卡片的算式,看谁先把自己的颜色卡片挂满相应的小钩上为胜,孩子玩得特别高兴,计算速度也有很大提高。
    总之,兴趣是幼儿求知的动力和基础, 教师应注重孩子兴趣培养,用孩子好奇、积极探究的精神去打开智慧之厅的钥匙。这样才能让幼儿在兴趣中喜欢学习,在兴趣中喜欢探究,进而能更充分地调动学习的内在潜能。当然,要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只要我们在幼儿教学实践中,坚持对幼儿实行有效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幼儿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幼儿一定对学习生产浓厚的兴趣。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