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堂教学实践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课堂教学实践成果截止日期 : 2016-12-05

作业要求 :请各位学员围绕选定的一节课,提交一份教学设计,并将教学设计应用于课堂教学,录制视频课例,最终将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一起提交。
要求:1.课堂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
         2.视频课例时间:10-20分钟
         3.内容必须原创,如有雷同,视为无效

作者 :项目管理员

课堂教学实践成果

2016-11-11提交者:学员邵小丹浏览(0 )

 

画鸡蛋                  

教学目标                                            邵筱聃  

知识与技能

会认12个生字。

逐步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简单了解达芬奇和《蒙娜丽莎》。

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多种方法趣味识记生字。

能通过同伴合作、观察实践、查阅资料等方式理解课文情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学习要认真、坚持的道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运用多种方法趣味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懂得学习要认真、坚持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画画吗?(喜欢)那你们都画过鸡蛋吗?有个小孩子就通过练画鸡蛋成为了著名的画家。今天,让我们走进第5板块名人小时候的故事看故事中的主人公是怎样画鸡蛋的?

(板书课题),领读、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老师读课文,请同学们听准字音,标记不熟悉的字音。(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请同学们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并标出自然段。

 三、品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提问:全文一共分为几个自然段?

请一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通过读第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指名读课文

课件展示:第一自然段

师提问:通过读第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有一叫《蒙娜·丽莎》的画,在世界上可有名呢!)

“有名”是什么意思?

生:出名

学习生字“幅”。对比“福”。区别字组词。

指导有感情朗读这一句。

你还知道什么了呢?

(蒙娜·丽莎那人的微笑到现在还是个。)

学习生字 “迷、谜”。

组词、说话。注意两者区别。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这幅“谜一样的画“,大家想不想看啊?(展示《蒙娜·丽莎》)

师:这幅画的作者是叫达·芬奇。

出示达·芬奇画像。

提问:你发现他们的名字和我们的名字有什么不同吗?

生:名字中有点,把姓和名分隔开。

介绍外国人名字和中国人不同。外国人的姓名和我们中国人的排列顺序不同。达是他的名,奇是他的姓。

板书:达·芬奇。(大家和老师一起写)

我们学习了第一、二自然段,了解了达·芬奇画了名画《蒙娜·丽莎》,他是怎样学画的呢?我们接着学习三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达·芬奇开学画的时候,老师总是让他做什么?

出示句子:“达芬奇开始学画画的时候,老师总是让他画鸡蛋,画了一只又一只,画了一天又一天。”

学习“”。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句名言。幻灯出示。

天才始于勤奋,知识始于积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领读、男生读、女生读。

学习“”。

出示字理图。

释析:告别童年、进入少年时代的男孩将散发系扎成一束。

肢体动作演示。

“画了一只又一只,画了一天又一天。”

模仿说短语。感受画的数量多、画的时间长。

指导朗读。(读的时候语气加重、声调延长)

此时达·芬奇有什么想法?用文中一句话回答。

生:他再也不想画蛋了。

师:为什么再也不想画蛋了?

启示:假如你是达·芬奇,老师第一节让你画蛋,画了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今天画完明天画,你有什么感受?

生:烦。

想一想,你以前做事情有没有烦的时候呢?

生回答举实例。

师:同学们感受这么深,相信你一定能读好达·芬奇的话。

请你用不耐烦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

学生练习读达·芬奇的话。

板书:不耐烦

那他的老师为什么还天天让他画鸡蛋呢?我们去课文第四自然段寻找答案。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老师是如何回答他的?

(老师说:“你以为画鸡蛋很容易,是吗?其实在一千只鸡蛋中,没有哪两只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就是同一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它的形状也不一样。我让你画鸡蛋,就是希望你能看得准确,画得熟练。

幻灯出示。老师说:“你以为画鸡蛋很容易,是吗?

学习生字“容易”。

 (理解“容易”一词,和“简单”、“困难”比较)

师:面对达·芬奇的不耐烦老师该是什么态度呢?

生:严肃。

请你用严厉的语气再读一遍达·芬奇老师的话。

 :老师话的意思是画鸡蛋是容易还是不容易呢?

生:不容易。

幻灯出示老师的话。
  “实在一千只鸡蛋中,没有哪两只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就是同一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它的形状也不一样。”
  学习生字“”。

名副其实        自食其果       其乐无穷

两全其美        言过其实       出其不意

开火车读。

老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了同学们便于理解,老师也准备了鸡蛋。
  实践观察。看看你会发现什么?(学生观察) 

将鸡蛋放在鸡蛋托小架上,让同学们观察。

老师有意识变换角度,看到的鸡蛋是什么样的?

(通过实物演示,使学生理解“不同的角度”,弄清从不同角度看鸡蛋,形状有什么不同?)

师:现在你觉得画鸡蛋容易吗?

生:不容易。

达•芬奇开始学画画的时候,老师天天让他画鸡蛋,这样做是为了:(出示填空题) 
   
我让你画鸡蛋,就是希望你能看得准画得熟

学习生字“确、练”。

理解“准确”、“熟练”。

准确:与实际或预期完全相符。

熟练:工作、动作等因经常做而有经验。

用“准确、熟练”说话。

讨论:怎样才能看得准,画得熟练?

现在同学们明白了达.芬奇的老师为什么要让他天天画鸡蛋的道理了吧!

可见老师的用心良苦。学生再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感受老师教育学生的良苦用心。把老师严肃的、语重心长的语气读出来。

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是怎样做的?学习第五自然段。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请一名同学读第五自然段。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是怎样做的?(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恍然大悟,又高高兴兴地画了起来)

学习词语“恍然大悟”。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就明白过来。

【出 自】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 简蒙指教,豁然大悟。

现在你明白了“恍然大悟”的意思,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吧。

板书:高高兴兴

达·芬奇每天一大早就对着鸡蛋画起来,直到夜深人静了,仍然对着鸡蛋画,这样整整经过了3年的努力。后来达·芬奇成为了著名画家。

板书:著名画家

了解达·芬奇。

(幻灯片出示)小资料:达·芬奇,意大利著名画家,主要作品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等。其中被称为卢浮宫三宝之一的《蒙娜·丽莎》最为有名,这幅画中蒙娜·丽莎那迷人的微笑,到现在还是个谜。达·芬奇不仅是个天才的画家,也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工程师、发明家,是一位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人。

老师把另外两幅画也带来了,大家想不想看?

幻灯出示:《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

四、总结全文

达·芬奇勤学苦练、坚持不懈。终成一代著名画家。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在今后学习打算怎么做呢?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回家搜集名人小时候的励志故事。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画鸡蛋

                          不耐烦

·芬奇                                  著名画家

                         高高兴兴

教学反思

 由于我教学的是《画鸡蛋》的第一课时,所以我把识字和理解课文作为本节课的重点,下面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做以下反思:
   
《语言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我们提倡走个性化阅读的教学道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给学生自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心地去读,兴趣盎然在去读,在自主阅读中学会阅读。个性化阅读的核心是激活学生相似的积累,就是把学生自己的人生体验与切身感受移植到文本之中。因此,我提问:如果让你画上一节课、一天,你的感受会怎样呢?这样让学生与达芬奇心灵相通,理解当时达芬奇的想法,进而为明白老师的话作铺垫。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解老师说的话以及达芬奇学习态度的转变,我采用实物演示、情景朗读的方式教学的,使课文所表现的人和事,由于学生赋予了感情与生命得以复活,再以自己的读表现出来,使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独特体验深入化、系统化。
       
此外,由于二年级还要以字词为基础,所以阅读中我还突出了对学生进行字词的训练,如有名是什么意思,换个词来说一说;不耐烦是什么样的语气,“严肃”又是什么语气,通过读来体会这两个词的含义;仿照一只又一只来说几个词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无论是语文学习还是其它科目的学习都离不开生活,最后,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想一想,学习了这篇课文,今后想怎么做?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进行了思想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

但是我也感到,本节课学段目标把握不准确,教学重点没突出,时间分配不合理,识字时间较少;学情分析不准确,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讲课不宜太难。

总之,还有很多改进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励!

老师评语

附件

课堂教学实践成果

最新课堂教学实践成果

推荐课堂教学实践成果

热门课堂教学实践成果

热评课堂教学实践成果